跳到主要內容區
:::

性平推動大創舉 從成功女性身影看成大校園歷史

1995年以來成大先後成立「婦女與兩性研究室」、「性別與婦女研究中心」等單位
成大性別婦女研究中心副教授徐珊惠
成大婦女與性別研究中心草創時期劉開鈴、陸偉明、徐畢卿3位老師
2009和Richad Johnson合影

 

成大性別婦女研究中心副教授徐珊惠(任教於體育室/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帶領工作團隊,從女性觀點出發,耗時2年建置數位檔案知識庫,在3月8日婦女節當天發表「成功女性身影」紀錄片,透過女性思維回顧成大歷史,未來還要將影音資料整理為專書出版,並架設網站(http://rlsrl.pehl.ncku.edu.tw)提供性別數據查詢、性別大事記等資訊,是全國大專院校性平推動的一大創舉。

 

「成功女性身影」紀錄片長度約24分鐘,內容為訪談成大過去86年女性參與行政、研究、教學和社會貢獻的發展情形。片中有1978年任教於歷史系的王文霞、1983年任教於外文系的劉開鈴、1996年任教於教育研究所的陸偉明等人憶想當年,口述校園景觀與性別人數的變化或生活趣聞。也看得到早期女性教師在成大的付出,如附設醫院藥劑部主任高雅慧完整規劃藥劑部的空間動線,以符合長久發展,改善藥袋資訊提供病患明確用藥方式與提醒;中文系沈寶春任職藝術中心積極耕耘藝術教育,注入更多劇團表演與舞蹈的養份等等。

 

從中也看到女性主管面對的壓力,除了工作與家庭兩頭燒,還要兼顧行政業務、承擔升等壓力。基礎醫學研究所的陳舜華說,「回到家又是另一個工作場所,整天都像陀螺一直轉一直轉」;歷史系陳玉女回憶,「壓力真的很大,有夜間部的課,小孩子又很小,行政上業務很多,通常是落在新進老師身上」;建築系張珩也說,「第4年的時候我開始驚覺到要升等了,可是拿什麼升呢?從來都只是準備教材,沒有研究,一天真正可以熟睡的時間大概只有1小時。」

 

成大婦女與兩性研究室召集人之一劉開鈴認為,「一直到今天,還是有很多東西並沒有像我們感覺得那麼平等」,她也強調,「性別平等議題不是只針對女性,對男性也是一種解放。女性很可憐,可是男性的可憐程度也不見得比女性少。」成大性別與婦女研究中心首位主任陸偉明認為,「性別意識這件事情,還是要透過教育,這10多年來社會上的變化有太多太多的事件需要被紀錄下來」。

 

計畫主持人徐珊惠指出,透過數位化建置,保存女性影像、聲音與文件檔案,穿透時間與空間,甚至跨越國界,不僅開啟校園女性歷史版圖,並增添台灣女性歷史色彩。「訪談過程驚喜發現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未來也希望能擴大訪談女性職員,相信可以看到更多百態和珍貴歷史,」也期待與國際接軌,交換數位檔案並延伸跨國合作。

 

徐珊惠強調,早年成大清一色為男性教師、學生,直到改制工學院後,1947年始自中國大陸聘請兩位女性教師,並於同年招收建築系女學生1名。隨著時代與社會變遷,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增加,在公眾領域的表現獲得重視,兩性關係的研究與開展也成為學術關注的焦點,自1995年以來成大先後成立「婦女與兩性研究室」、「性別與婦女研究中心」等單位,2014年選出第一位女性校長,同時也有多位女教授擔任一級主管,顯見成大在落實性別平等教育與觀念之努力。

 

住在成大周邊半世紀的蘇慧貞校長說,她一直希望努力讓台南市民對成大是有感的、是重要的、是發生在每一個角落的,成大最大的強項是連結跨域,並且讓跨域產生加值作用,同時當中都存著「公益」的心,公益未必然是「利益」的益,而是個「正義」、「公理」、「道義」的益。希望成大師生繼續努力尋找發現,「在心底可以找到的最多最大的誠意,勇敢無私地去想像,能夠在世界的地圖上,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撰文/朱怡婷 圖片/成大婦女與性別研究中心提供)

 

【小檔案】成大婦女與性別研究中心(簡稱婦研中心)起緣於1995年,原是一群女性教師組成讀書會進行學術討論,隔年彭婉如事件發生,性別意識因此成為國家政策的一部份。婦研中心也自1996年起,扮演與政府單位配合推動性別平等業務背後的主力推手。在校內,更是性平會背後的支援,舉凡性別課程的提供到各系宣導講演、性騷擾調查等。2000年獨立成為研究中心,成為跨系院、跨校之研究組織,更隨著數位科技的發達扮演著國際、政府以及在地連結的中樞紐。

瀏覽數:
:::

即時新聞

即時影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