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多元文化系列報導:留學台灣到成大 越南學子為文化交流使力

越南文化週活動
范玉翠薇
鄭垂莊
杜氏娥

 

近年來台灣與東南亞國家關係密切,擁有多元文化的越南也有許多優秀學子選擇到台灣留學,成功大學在國際間表現亮眼,加上生活交通便利、人情濃厚,更早在2013年就正式成立越南研究中心,成為越南學生首選。范玉翠薇、鄭垂莊、杜氏娥有志一同選擇在成大攻讀博士學位,這幾位高知識份子除了勤奮求學,也為台越的文化交流貢獻己力。

 

每年在成大留學的越南學生將近200人,分散在各個系所,為了凝聚情感,也為了傳遞越南傳統文化、歷史與現代社會情況,讓更多台灣人了解越南並喜歡越南,越南學生會每年花費半年時間籌辦文化週活動,至今已持續12屆。目前在成大台灣文學所攻讀博士的范玉翠薇,曾任越南學生會會長,她欣喜分享,「幾年下來,台越學生的互動更加友善緊密」。

 

范玉翠薇在成大擔任越南語課程助教,也在長榮、中華醫事大學擔任越南語講師,常親自料理越南菜帶到課堂上,藉由飲食介紹越南文化。她強調,很多誤解其實來自於文化上的差異,例如越南人常吃鴨仔蛋補身體,給人殘忍恐怖的印象,於是范玉翠薇準備了鴨仔蛋讓學生嘗試,「有趣的是,很多學生起先害怕的敲開蛋殼勉強嚐了一小口,很快就想要再來一顆」。

 

范玉翠薇認為,越南是個擁有54個民族的多元國家,而台越文化有很多相似,也各有獨特之處,各方面都可深入交流。「學術方面,成大越南研究中心每3年舉辦全國最大規模的研討盛會,邀請來自全世界各國逾百位學者參與發表;語言方面,基於台灣人使用越南語的機會與需求越來越高,去年開始開辦越南語文學士學分班,培養具備使用越南語能力的人才」,都是很好的交流機會。

 

來台灣6年的鄭垂莊,是北越人,拿了成大台灣文學碩士,又攻讀成大中文博士,「台灣口味和南越較為相似,北越口味則較清淡,少油少鹽,在越南吃河粉會搭配一大盤提味用的生菜以及許多檸檬片」,在飲食上不太能適應的她,流利的中文卻一點都不輸給台灣人,喜歡台灣人的友善熱情,還特別喜歡台灣文學,甚至想把台灣文學的精髓發揚光大。

 

談起台灣文學眼神就發亮的鄭垂莊說,以前只認識中國文學,不知道有台灣文學而且還這麼有趣!雖然只有400多年歷史,但有太多新的主題可以鑽研發揮,現在已經有葉石濤作品的翻譯本引入越南,「對越南而言,是建構國際世界文學史觀非常重要的區塊」。

 

出生在北越的鄭垂莊後來在南越生活多年,因此了解各地越南人的不同習性,擅於為台灣許多企業解決越籍勞工的各種問題,她慶幸當時聽從師長建議到台灣留學,讓她眼界大開,「如果不是來到台灣,不會知道自己可以做這麼多事情,個性上也變得更加獨立、堅強、有自信。」她期待自己能成為台灣文學的頂尖學者,把台灣美好文化帶回家鄉,影響越南。

 

取得成大物理系碩士、博士的杜氏娥,個性活潑開朗,去年嫁給博士班同學,成為台灣媳婦,還可以用簡單的台語和公婆溝通。她表現傑出並精通中、英、越3種語言,目前已準備向科技部申請海外研究計畫,希望前往美國深造再返回台灣從事學術工作,日前更獲邀擔任移民署多元文化大使。

 

杜氏娥說,「台灣乾淨又便利,我很喜歡台灣,在台灣念書、生活都很開心」。很有愛心的她,經常在能力所及內捐款助人,曾為成大越南學生會發起的義賣活動負責製作越南麵包,幫助當時受傷的航太系越南籍學生籌措龐大醫療費。

 

熱愛料理的杜氏娥,喜歡台灣人的友善,佩服同學會玩又會念書,從研究所開始就常邀約台灣同學料理共餐,互相分享家鄉味,她會因應同學的喜好變化口味,而餐桌上的交流,也許是課業心得的分享、也許是某件事的共識,也或許是文化觀念的互相理解。

 

這些異鄉人積極探索台灣,也輸入母國的語言、藝術、飲食等文化,甚至落地生根,她們把台灣當作第二個家,范玉翠薇相信,「文化交流是不同族群相互理解的重要因素,透過理解就能互相尊重包容」。(撰文/朱怡婷 圖片/范玉翠薇、鄭垂莊、杜氏娥提供)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18-06-12
瀏覽數:
:::

即時新聞

即時影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