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

【防疫共好】衛福部委託成大拍攝疫苗教育訓練影片 眾人「成」大事!

文/丁名卉、徐承萱 圖/成大醫院
 
4
 
衛生福利部委託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護理系及推廣教育中心拍攝製作COVID-19疫苗教育訓練影片。成大附設醫院感染科醫師蔡進相與護理部護理師陳嬿今,針對疫苗類型、副作用及施打流程進行說明。
 
教育訓練影片分為兩部。第一部為「疫苗須知與常見副作用」,由感染科醫師蔡進相負責解說。第二部為「疫苗注射及相關注意事項」,由成大醫院護理部護理師陳嬿今負責解說。
 
統籌疫苗教育訓練團隊的成大護理系主任柯乃熒教授表示,「大家都知道這是參與國家防疫,自己可以付出的地方。」背後其實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用心與努力。疫情持續升溫,許多相關資訊也不斷更新,因此團隊在準備疫苗拍攝訓練影片時,為了能夠跟上疫苗的最新資訊,經常「砍掉重練」,影片一改再改,只為了能夠提供最完整的疫苗訊息。


柯乃熒表示,能夠完成這次的疫苗教育訓練計畫,都要歸功於強大的成大團隊,才能快速、完整的將資訊即時更新,做滾動式調整。「眾人成大事,真的只有成大的團隊,我們才有機會完成這次計畫。」
 
柯乃熒說,疫苗要在社區大幅度施打,相關事項一定要讓大家知道,流程安排才會順利。這次影片製作邀請年輕醫護人員協助,藉以推廣成大優秀的新生代,讓全台灣看見他們,也感謝所有參與製作的團隊成員的全力配合。
 
成大推廣教育中心主任辛致煒表示,「雖然我們沒辦法幫別人打疫苗,但是我們可以教別人如何把疫苗打好。整個拍攝過程在完稿壓力下,不斷修改,不停地滾動式調整,真的非常辛苦。」辛致煒說,成功大學有社會責任,透過這個機會來幫助社會是義不容辭的,過程中謝謝團隊同仁的努力,大家是合作很久的團隊,一起盡心盡力,才能完成這項任務。
 
e
 
陳嬿今解說「疫苗注射及相關注意事項」,針對疫苗注射前、中、後的所有環節進行詳細說明,期望讓大家更了解疫苗施打流程與相關細節,讓接種順利進行。
 
COVID-19疫苗接種流程為:注射前評估、施打前準備、疫苗注射、注射後衛教與紀錄。在施打疫苗前,護理人員需確認接種者身分,民眾須填寫疫苗接種意願書,接著醫師會加以評估是否適合接種。陳嬿今表示,民眾若對疫苗任何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後群、使用肝素而引起血小板低下者,皆是禁忌對象。
 
疫苗施打後,民眾需於注射部位加壓,但不可按摩;接種者需在一旁休息觀察三十分鐘,以免突發嚴重反應。若疫苗接種後發生不良事件,醫師或公衛人員會到系統通報。疫苗接種者須填寫接種紀錄卡,記錄個人及疫苗相關資料,並於健保卡上黏貼疫苗註記貼紙。民眾可使用Taiwan V-Watch系統,透過手機回報健康狀況並獲得衛教資訊。疫苗接種後,一週內需每天回報健康情形。
 
3
 
成大附設醫院感染科醫師蔡進相解說接種COVID-19疫苗前應知道的「疫苗須知與常見副作用」,針對接種目的、疫苗類型、副作用及注意事項等詳細說明,讓大家對疫苗有更深入的了解。
 
COVID-19疫苗引起的副作用,讓民眾對於是否施打產生疑慮,蔡進相醫師表示,年輕人若感染COVID-19,症狀通常輕微,但若感染者為老年人、肥胖者或多重共病者,死亡率遠高於流感。疫苗保護力雖非百分之百,但接種後若感染,病毒量較低,傳染力也會下降,若大多數人都接種,可產生群體免疫,恢復正常生活。
 
蔡醫師表示,目前主要施打的COVID-19疫苗可分為「死病毒載體基因重組疫苗」(AZ、嬌生),以及mRNA疫苗(輝瑞、莫德納)。其中,AZ及莫德納疫苗適用年齡皆為18歲以上,且都需施打兩劑。AZ疫苗兩劑間隔時間為8至12週,莫德納則為至少4週,而不同疫苗實驗的設計與地點也不同。
 
一般民眾則須注意,若對於疫苗任何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則不應施打,而若有發燒或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則須待穩定後再接種。目前疫苗不建議兩劑使用不同廠牌,且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蔡進相表示,相關注意事項在接種前皆有問卷調查,確保安全性。另外,疫苗對於兒童仍在臨床實驗階段,因此暫時不建議接種。
 
接種疫苗後常見的反應有:接種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痠痛、發燒等,症狀隨年齡增加而減少,且數天內會消失。發燒則通常48小時候可緩解,但若有持續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等不適症狀,也不應全部當成接種後正常反應,應盡速就醫。疫苗接種約兩週後開始產生保護力,但仍有機會感染COVID-19,因此仍需遵守防疫生活原則。
 
蔡進相表示,COVID-19未來不可能消失,而是會與人類共存。目前主流疫苗都有副作用,但大部分是常見注射後反應,或是疫苗誘發的免疫反應較強烈所致,為了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鼓勵民眾接種疫苗。
 
疫苗注射護理隊~COVID-19疫苗注射培訓課程:https://reurl.cc/4aj0Dj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1-06-24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