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一萬公里外的非洲,竟有許多青少年會說華語;不是很熱嗎,氣溫怎麼只有攝氏10幾度?」成大不分系首屆畢業生史蕓瑄2019年步出校門,隨即在暑假完成眾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務-策劃、組跨校團隊,圓滿完成遠赴史瓦帝尼的教育志工畢業專題。一路走來壓力沒少過,也曾自我懷疑,但她分享團隊這趟非洲行,有著滿滿的驚奇與感動。
目標一開始就發現許多需要修正,史蕓瑄笑著說,原本志氣滿滿想教3D列印,以為新科技對非洲孩子會很有幫助,「但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在台灣相當便宜的塑膠列印材料,在史瓦帝尼當地卻是莫大負擔」。忽略了史國經濟、產業與科技狀況。於是開始尋求校內外老師與前輩為團隊開辦培訓課程、聽取各方建議,教課目標歷經多次轉折,從3D列印修正為雷射切割,最後再定調為木工。課程設計一再修正,讓團隊機械系夥伴黃承閔、羅濟宸頭疼不已。
另外,一開始設定團隊需要有熟悉兒少互動的夥伴,於是邀請南應大幼保系同學加入。「但後來才知道,幼保系照顧的是幼兒園年紀的小小孩,而我們在史瓦帝尼ACC(阿彌陀佛關懷協會)育幼院教的對象都已是青少年!」
史蕓瑄與夥伴對史瓦帝尼的想象是一望無垠,漫無邊際的金黃草原與浩瀚穹蒼。但到了當地迎面而來的是一連串驚奇。非洲天氣竟然好冷!原來史瓦帝尼氣候屬於南半球亞熱帶型,7、8月恰是冬天。再定睛一看,史瓦帝尼ACC育幼院,竟是中式建築群,育幼院大小朋友還都會說華語,「他們用華語與我們聊天,講笑話,有時還合唱台灣流行歌。更妙的是,還會中國武術,耍得帥氣又俐落。這一切真是太顛覆出發前的想像了!」
不分系沒有既定的修課綱要,學生想探索什麼領域,都要自行嘗試安排,最後以畢業專題向社會證明,選擇的是有價值的。史蕓瑄說,非洲教育志工行「要集結個人的能力與經驗於最大化,收斂後展現。」第一印象給人甜美、帶著些許柔弱的史蕓瑄說,這是自己大學生涯許多瘋狂想法中最為瘋狂的一個。
籌備時間緊迫與經驗不足,又揹負著專題只許成功,承擔自己未來履歷成敗的壓力,過程飽嘗煎熬,史蕓瑄常想幹嘛挑個高難度又不熟悉的領域。「幸好團隊有著良好的溝通氛圍,對事不對人,也相互尊重專業,雖然歷經壓力,也有不少挫折,都無人背棄離開,真是感謝又感動。」
而滿腔熱情來到非洲,其實一開始並不太順利。木工課前期教製圖、工具使用等基本工,內容難免枯燥,來上課的有人發呆、擾亂秩序或是態度不佳,都要想辦法處理。所幸課程進入實作後,學員們開始專心投入,做出小而有趣的小物件外,最後還設計製作桌上足球台、全新滑板車等。史蕓瑄說,看到這樣的轉變,令團隊成員欣喜又有成就感。
史瓦帝尼的大、小朋友,熱愛在鏡頭前展現,團隊也開設戲劇與影像創作課程,告訴拍攝與被拍者雙向的思考與技術,教導肢體與情緒表達,從拍攝相片談相機操作,由拍攝手法帶入說故事能力。最後還辦了微電影成果展。讓史蕓瑄與團員感到驚奇的是,微電影的主題都和「愛」有關,深刻感受到,這片看似貧乏的土地上,大、小朋友竟有著滿溢的愛。別離時刻,孩子們寫給團隊的信,內文更是滿滿的愛,有人寫著「不論你們身在何方,我的關心永遠陪伴著你們」還配愛心圖案。有的信裡,滿是英文love與大大的華文愛字。
剛進入大三下學期,史蕓瑄就在思考畢業專題,連結當時加入的公益義肢團隊,興起3D列印義肢送非洲的想法。投入偏鄉弱勢程式教育多年的成大資工系蘇文鈺教授建議「與其送義肢不如去教做義肢」。老師的啟發讓史蕓瑄毅然選擇了非洲教育志工。在老師引介下決定前往史瓦帝尼ACC(阿彌陀佛關懷協會)育幼院。
史瓦帝尼教育志工團隊從定案到執行完畢,前後歷經9個月。史蕓瑄感謝成大數學系舒宇宸教授看見她在組織與經營團隊、人際互動與協調的專長,力邀參加2018年在香港舉辦的國際數學建模挑戰賽,讓她以PM角色(專案經理)帶成大數學系學生與香港學生一起建置密室逃脫體驗的空間,得到跨國企劃的經驗。
史蕓瑄說,這個磨練與經驗,讓她有勇氣提出瘋狂的非洲教育志工畢業專題。回顧非洲1個月的教育志工,史蕓瑄與團隊「原以為這是一趟給予的旅程,沒想到是我們滿載收穫而歸。」有的夥伴因看見資源落差的世界,回來後更懂得珍惜感恩。也有人心疼非洲青少年不知前路的未來,著手規劃明年再前往非洲推廣教育。史蕓瑄表示,如果不是不分系,就不會有瘋狂的非洲教育志工畢業專題,更沒有機會在遙遠的非洲大陸因孩子們毫不保留的愛而感動。不分系培養了可以一輩子帶著走的態度與勇氣。
史瓦帝尼教育志工團隊成員來自成大、南應大、台藝大,3校8系11位夥伴。總召史蕓瑄,副總召工科系陳立慈。成員為,機械系羅濟宸、黃承閔。南應大幼保系倪伊瀞、何婷薇。成大外文系盧誼婕、中文系蘇章旭、工科系葉治芳、水利所許家維。台藝大戲劇系蘇章昕。(撰文/孟慶慈 圖片/史蕓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