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成功人生,不等於努力賺錢,更重要的是找到自我定位並讓世界更好。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教授鄭匡佑開設「成功學」,授課多年的他欣慰的發現,原本一些學生對未來充滿理想卻找不到路,甚至生活得徬徨,在上完課已能執行過去自認做不到的事,也更懂得「付出即收穫」。
「成功的定義是什麼?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也許有很多人把成功與金錢劃上等號,但成功應該更多是關於自我管理和自我實現。」鄭匡佑以自身經驗為例,大學時代因為希望運動又必須兼顧學業而有很多徬徨,當時就很想上有關成功學的課,但沒有老師開課。出國留學期間因跨領域與自我實現的理論研究,回國任教升等副教授後,便投入著手規劃開設成功學課程,希望讓所教學生面對未來不致無所適從。
成大通識課程「成功學」讓學生更懂得「付出即收穫」
鄭匡佑每學年上學期都會開設「成功學」,上課時全程採英語講授,吸引不少想增強英語聽說能力的學生修課。由於每次開課幾乎有五分之一非本國籍,期末報告必須分組合作完成,也促使本地與外籍學生更多溝通交流的機會,互相了解各國文化,讓學生上完一學期的課更具有國際視野。特別的是,曾有外文系學生修完課確定自己要朝程式設計的興趣前進,留學美國取得資訊工程碩士後在紐約就業。
成功學的期末報告不限範圍,有學生分組以關懷街友為主題,藉由實際執行過程更懂得「成功」定義,不僅是自我實現夢想的過程,也涵蓋正向回饋社會的心靈成長歷練。目睹寒夜睡臥火車站前地下道街友,分送食物時聽到了對方發至內心的謝謝聲,更因那真摯的眼神而感動。來自法國的Juliette說,以前多次經過地下道,看到這些無家可歸的街友,雖想幫忙卻不知如何表達關懷,透過成功學這門課終於有機會和他們互動,也能使用中文向街友說聲「新年快樂」。
也有學生以投資理財為主題,但從課程中瞭解「學習投資理財,目的不只是為了賺錢,而是提早朝向財富自由的夢想前進,也期望在過程中幫助別人。」鄭匡佑自掏腰包提供2組學生,各約4000美金投入股市操作,約定若賠錢由老師承擔,獲利則師生平分。最後老師與其中1組同學將投資獲利全數捐給提供嬰兒安置照護的天主教善牧基金會。
成大教師鄭匡佑自掏腰包供學生既學習投資也幫助他人正向回饋社會
另有學生提出每日早起計畫,目標是連續14天不使用鬧鐘就能7點起床,並每天做紀錄與寫下完成的工作。有的學生以前常感覺「時間不夠用」,經此學習知道規劃預訂與落實執行的重要,也發現原來作息養成,生理時鐘會主動喚醒身體;有人不再當夜貓子,每晚12點前就寢,身體愈來愈健康。也有人每天多出1至3小時,有更充裕的時間看書、做家事,甚至有人漸掌握自身最佳體能時段,可以每天傍晚練跑馬拉松,展現出意想不到的執行力。(撰文/陳正一 圖片提供/鄭匡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