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20多年歷史的大學校院積體電路設計競賽,是全國IC設計領域學子,一年一度的重要競技舞台。成功大學電機系、資訊系學生組隊參加2020年競賽成績亮麗,共獲得2特優、4優等、4佳作。另有5個完成獎。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已是趨勢,IC設計人才需求殷切,能在最後脫穎而出獲獎的學子,都是IC設計領域中的佼佼者,步出校門,均是業界青睞的對象。
大學校院積體電路設計競賽每年均吸引上千名學生報名參賽,競賽分為研究所全客戶設計組、研究所標準元件數位電路設計組、類比電路設計組、大學全客戶設計組、大學標準元件數位電路設計組。每一參賽隊伍都需有跑馬拉松般的毅力與從容,才能於12小時內依主辦單位當場提供的題目、設計規格等條件,進行晶片布局與規劃,完成設計與驗證等。
歷年來成大學生團隊參加大學校院積體電路設計競賽都有好成績
類比電路設計組大獎(1特優、2優等)均由成大團隊包辦。成大電機系郭泰豪教授指導的參賽團隊,奪下1特優、1優等。電機系魏嘉玲教授的隊伍,亦抱回1座優等獎。
合力抱回「特優」的電機系研究生邱于展、李秉洋回顧參賽過程說,相比於12小時內完成的時間壓力,現場才給題目、設計規格,那種對未知電路的不確定性,才是最大壓力源。幸好,平常研究過程中即頻繁接觸不同領域的電路,很快就冷靜下來著手於解題。
抱回本次大獎,李秉洋、邱于展欣喜的表示,這是對實力的肯定,期許未來能成世界級IC設計人才。兩人將得獎歸功於電機系在類比電路設計領域完備的課程規劃。尤其是電子學、電子電路實驗、類比積體電路設計這三門核心課程,更是經過多位教授精心設計,不僅課程安排循序漸進、環環相扣,還將理論與實作緊密結合,為學生奠定扎實的專業知能與電路設計的能力。
郭泰豪教授(左二)指導的學生在2020IC設計競賽成績亮眼
李秉洋大方分享郭泰豪教授指導學生設計電路的方法,首先從系統層級著手,觀察系統的行為及要求的規格,接著定性分析電路運作,並定量推導各個參數與規格之間的相互關係,最後才是將初步計算電晶體的尺寸用電路模擬軟體驗證。邱于展表示,這樣系統化的設計方法,不僅能在短時間完成電路設計,在研究上還能從設計過程中激發創意,去改善電路系統的性能。
許湉、陳怡辰兩位研究生,在魏嘉玲教授指導下抱回優等獎,於陽剛十足的競賽中,將女力發揚光大。許、陳兩人對電路設計感興性,有著強烈的學習動力。許湉說,做類比電路設計需要細心與耐心,以及一定的數理、邏輯能力。魏老師每週與學生開會、討論研究方向與內容,設定進度等,學生的專業能力愈來愈好。歷年來學長姊外出競賽多有好成績。
魏嘉玲教授(左)與得獎學生許湉(中)、陳怡辰(右) 合影
在大學標準元件數位電路設計組獲得優等的資訊工程系大四生陳宥融、黃柏愷說,勤練考古題很重要,考古題裡有各類題型,可以從中找出可改進的部份,增進自身優化電路的技巧,能力與信心會愈來愈好。
陳宥融透露,進大學時不太確定未來的方向。陳培殷教授實驗室每年會對研究生開設IC 設計培訓課程,大二時抱著嘗試的態度參加培訓,發現對數位電路設計領域還頗有興趣,便持續跟著陳老師學習。黃柏愷說,資訊系的學生接觸電路設計的機會較少,感謝老師每年辦培訓,提供有興趣的大學生探索新方向的機會。也謝謝實驗室裡研究所的學長姊,用心協助解答遇到的問題,自己從大二對電路設計陌生,走到參賽獲獎肯定。
陳培殷教授指導的研究所、大學部學生多人組隊參賽,在研究所標準元件數位電路設計競賽,奪得1特優、1優等。在大學標準元件數位電路設計,也抱得1件優等。
陳培殷(前排左一)與參賽學生合影對學生表現讚許有嘉
(撰文、攝影/孟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