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隨著年紀增長,人的身體機能退化,大腦功能也跟著退化,老年人整體反應表現較年輕人差」。成功大學心理系教授楊政達運用計算機模擬技術並結合數學心理學理論,驗證老年人因注意力變差,導致認知反應表現比年輕人差,研究論文獲得2020數學心理學期刊年度傑出論文獎的肯定,也是台灣第一篇獲得該獎項的論文。
楊政達的研究論文「利用系統多因子技術探討老化的注意力控制」,2019年發表於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 (JMP)。JMP為數學心理學領域中,最具權威的期刊。JMP年度傑出論文獎從近3年超過150篇發表於JMP的論文中,評選出最具代表性與影響力者。該獎項2000年設立至今,僅20篇論文獲選,足以證明楊政達的研究品質與理論重要性,也增加成大研究團隊的國際能見度與影響力。
楊政達獲數學心理學刊年度傑出論文獎
楊政達表示,過去有幾種解釋老化認知的理論,有一種說法認為,老化使得整體處理速度減慢,以至於表現比年輕人差;另一種說法則是,老化影響中央執行功能,如注意力控制功能變差,導致沒有辦法抑制或忽略與作業目標無關的干擾物,即,容易受到一旁的分心事物影響,使得在做一些事情時沒辦法表現好,而年輕人則可能比較不容易受到影響。
團隊透過簡單的心理學小實驗,分別對老年人及年輕人進行4個實驗,每次、每組實驗對象均有20至30人,其中,年輕組受測者為大學生,老年組受測者年齡則平均在60至65歲之間,年紀最長者為80歲,總計約有100名老年人、100名年輕人參與實驗。團隊特別引入一種數學心理學理論的參數「違反情境恆等式」,楊政達說,從實驗結果得知,老年人反應時間較年輕人慢,並不是因為整體動作變慢,而是牽涉到認知運作,是注意力控制能力變差所造成。
楊政達表示,團隊運用的數學心理學理論,從1970、80年代就已經存在,但一直沒有被應用在老化認知研究裡,這篇研究論文最大的貢獻,就在於將艱澀難懂的數學模型,應用在解決貼近人類日常生活的問題上,成為數學心理學從理論到實務間的橋梁,提供老化研究者一個新的想法。
「預防勝於治療」,找出老年人退化的可能原因後,後續則可以進行認知的介入訓練,幫助老年人在一定會退化的過程中,藉由許多認知訓練介入的方式,延緩退化的速度,未來要投入的社會或醫療資源也會跟著下降。
團隊目前也一直在進行後續的研究,首先是使數學心理學方法更精簡;其次是希望能把演算的原則推展到更多不一樣的領域上;第三是設計出更多的認知訓練方式,搭配楊政達近年來推動與生活、文化結合的VR虛擬實境互動遊戲開發,訓練注意力、空間能力,未來除了可以運用於老年人之外,也可以幫助小學生學習的專注力及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的注意力維持。
數學心理學源自於1960年代,因電腦興起,人類開始可以藉由AI模擬人的大腦,進行大腦的相關研究,認知科學也隨之興起,其中,數學演算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楊政達帶領專題生謝承儒與心理系教授謝淑蘭、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副教授王駿濠、心理系游硯婷合作,以數學心理學的研究取向,探討因老化而產生的認知決策差異。
楊政達說,整個研究從籌劃到發表,歷時3、4年,其中建模就花費了1年多的時間,再從過去即已發表的數學模型,加入新的概念再重新撰寫一個新的模型,整個撰寫的過程非常痛苦,但建模完成後相當有成就感。最欣慰的就是,化學工程學系碩二的專題生謝承儒,也因為此次的研究經驗,已順利申請到美國德州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