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光人物】110年吳大猷紀念獎得主廖培真─透過文學關注弱勢 透過教育傳遞關懷

文/樊語婕 圖/成大外文系副教授廖培真
 
原本立志成為法律人,為弱勢族群發聲,成大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廖培真卻走進外國文學的世界,聚焦後九一一、南亞離散、弱勢族裔小說與當代巴基斯坦英文小說研究,透過文學關注弱勢,也將研究主題帶進課堂中,將這份關懷弱勢的心意代代相傳下去。
 
1
成大外文系副教授廖培真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來自屏東縣的林邊鄉永樂村,家族世代務農,父母皆是種植蓮霧的果農,廖培真的成長過程與英文、文學一點也沾不上邊,反而因為家人曾被詐騙而立志為弱勢發聲,期待高中畢業後進入台大法律系就讀。

 

從台語腔菜英文 到台大外文博士
 
由於父母觀念傳統,期待她安穩地當個老師,妥協於親情的壓力之下,她便就讀師大英語學系,一開始卻面臨了重大的學習挫折。「很多同學都是自小上英語補習班、請家教,或是長期收聽 ICRT 練英文,只有我是台語腔的『菜英文』,大一考試都是70多分及格邊緣!」她只好每堂課都用錄音機錄音、下課反覆練習,不斷強化英文發音、聽力。在經過一年的努力後,大二時英文水準終於跟上大家。
 
2
在研究領域上,廖培真聚焦於後九一一、離散與弱勢族裔小說等三個相互呼應的議題
 

大一時廖培真在「文學作品導讀」課程首度接觸英文詩與短篇小說,開啟了對於異文化的認識與感動,大二起她便大幅選修文學類課程,透過老師的引導,閱讀美國非洲裔女性作家 Toni Morrison 等不同作家的作品,從英文文學中認識不同國家、不同族裔的故事。

 

之後廖培真進入印第安納大學 Bloomington 校區就讀,取得比較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後一面在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擔任專案教師,一面在台大外國語文學系攻讀博士。當時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李有成在台大兼課,廖培真在其課程中接觸到當代英文小說描繪的九一一事件,引發了高度興趣,便以此為博士論文主題,接受恩師李有成的指導。

 

取得台大外國語文學系博士學位後,廖培真於2010年起在成大外國語文學系授課,立即接收到系上滿滿的溫暖,例如張淑麗與陳昭芳兩位前輩老師的無私傳承,包括分享科技部的計畫內容、歡迎隨時觀課,讓身為新進老師的她無限感動。

 

3
廖培真兩本探討後九一一的著作
 
關注弱勢族群 研究南亞離散小說
 

在研究領域上,廖培真聚焦於後九一一、離散與弱勢族裔小說等三個相互呼應的議題,並長期深耕當代巴基斯坦英文小說研究。目前她已出版兩本著作,第一本著作 ‘Post’-9/11 South Asian Diasporic Fiction 係延伸博士論文的主題,深入探討後九一一南亞離散小說,第二本著作 Post-9/11 Historical Fiction and Alternate History Fiction 則剖析後九一一歷史小說與架空歷史小說。在科技部人文社會專書寫作計畫支持下,目前她正進行第三本著作,將關懷視角拉回亞洲,聚焦於從亞洲到亞洲、星馬華僑筆下的離散小說,也探討中國、印度等亞洲崛起新勢力。

 

談起對於南亞、巴基斯坦主題的研究興趣,廖培真仍舊延續關懷弱勢的胸懷,「與歐美相較,南亞為弱勢,與南亞大國印度相較,巴基斯坦更是弱勢中的弱勢。」九一一之後,世界開始對於穆斯林充滿好奇,巴基斯坦擁有穆斯林信仰、屬於弱勢中的弱勢,再加上曾被英國殖民延續的英語優勢,促成巴基斯坦作家迅速竄起,他們筆下的內容也成為世人了解巴基斯坦穆斯林的窗口。

 

身為一個非白人、非南亞人的黃種人,她在南亞主題的國際研討會經常是場內唯一的非南亞人,曾經覺得自己裡外不是人,也曾自我懷疑,最終她發現了自己的獨特,「正是因為非白人、非南亞人,更能看到他們看不到的盲點!」

 

聚焦後九一一小說 多元視角審視歷史
 
九一一事件後,當時的美國總統布希向恐怖主義宣戰,深色膚色、穆斯林信仰的南亞後裔卻因此受到攻擊、歧視。廖培真指出,小說內容必定受到小說家個人關懷與背景的影響,歐美白人作家大多從九一一受害者、失去家人的創傷等角度切入。南亞離散作家則帶著不同於歐美白人的觀點書寫,翻轉所謂受害者的定義,「凡事不是只有一個面向,不是僅有對與錯,小說提供了新聞看不見的面向與觀點。」
 
不同的歷史事件會產生回響,九一一事件後,所有人都帶著這個記憶,回不去了!廖培真說明,當代小說家即使書寫1940年代或二戰,仍舊帶著九一一事件發生後的影響,跟海明威年代作家的寫作背景不同。她也指出,對於事件的發生,人們不應該只是單一面向思考,例如同情美國遭受九一一恐攻,然而,回顧歷史,在珍珠港事件後,美國也曾將十多萬名日本後裔囚禁於集中營!「針對不同歷史事件,面對弱勢族群的傷害,我們都應該更有同理心!」
 
當7月底得知獲得吳大猷先生紀念獎項時,她開心自己為人文領域的學者爭光,也深覺,相較於理科、醫科領域能夠端出實質的研究成果,專研文學的她,將研究帶到課堂、為學生引進歐美與南亞文學視角、培育更有世界觀的下一代,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她也期待將關注弱勢的情懷一代一代傳下去!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