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成大工學院青年學者論文競賽 打造研究交流平台

文/成大新聞中心 圖/成大工學院
 
國立成功大學工學院為慶祝成大建校90周年,配合研究發展處舉辦研究日活動,24日於機械系館舉辦首屆「青年學者論文競賽」,提供院內各學群青年學者相互切磋及與大師級評審跨領域交流的機會,為學者帶來合作啟發。
 
ERROR
工學院詹錢登院長致詞說明舉辦研究日緣由及目的
 
工科系陳宏斌助理教授以論文《Quantifying the nonclassicality of pure dephasing》獲得機械學群第一名,該篇論文於2019年刊登於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期刊,內容研究工學院中較新穎的量子電腦議題,獲得評審青睞。
 
陳宏斌在量子電腦領域研究卓著,他認為工科系扮演橋樑的腳色,讓理學院的理論獲得驗證及改善,目前正積極將古典電腦結合機器運算能力,解決量子電腦理論中遇到的困難。
 
化工系龔仲偉助理教授以論文《Cerium-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crystals Interconnected by Carbon Nanotubes for Boosting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 Performance》獲得化材學群第一名,將金屬有機骨架用於能源儲存,增加儲能材料的儲電效能。
 
該篇論文發布於美國化學學會期刊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並獲選為整個美國化學學會旗下所有期刊中每天僅精選一篇的 ACS Editors' Choice。競賽過程中,龔仲偉不僅感受到競爭激烈,也透過交流引發未來合作的新構想。
 
測量系呂學展副教授以論文《A hybrid route planning approach for logistics with pickup and Delivery》獲得土環學群第一名,其針對物流業者送貨路徑的研究成果不僅被刊登在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ESWA)期刊,更實際幫助業者降低15%物流成本、增加收、送貨的效率,同時讓消費者更快拿到貨物,達成業者與消費者雙贏。
 
呂學展回憶比賽過程與成大工學院前院長游保杉教授及工學院前副院長曾義星教授的互動,感受許多前輩肯定年輕學者發揮創意,整合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創造測量系轉型契機,讓呂學展備受鼓舞。
 
呂學展說,因為自己的研究與土環學群沒有直接關係,當初只抱著分享的心態參賽,沒想到最後能得獎,非常意外。「感受到原本注重專門獨特研究的工學院,近來研究領域越來越多元。」這次競賽不僅改變呂學展對工學院的認知,發現工學院非常有活力,也讓他有機會結識院內其他學者、了解其他人的研究,更讓他對未來的跨域研究發展更有信心。
 
競賽共分三組,第一組為機械學群(機械、系統、航太、工科、醫工),第二組為化材學群(化工、材料、資源),第三組為土環學群(土木、水利、環工、測量)。參賽者依所屬系所報名,提供三年內已於學術期刊發表之代表性論文一篇,且須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或唯一通訊作者,開放成院內副教授或相等職級以下、年齡42歲以下之青年學者報名參賽。
 
評審委員由成大工學院講座教授或資深教師擔任,共有28篇論文參加競賽,經書面審查、口頭簡報、海報和作品展示等三階段評選,最後分別由工科系陳宏斌助理教授、化工系龔仲偉助理教授及測量系呂學展副教授拔得各組頭籌。
各組亦選出二、三名及佳作若干名,透過舉辦院內競賽,成大工學院鼓勵學者們相互交流研究成果,讓學者有機會向大師級教授討教,促進正向學術風氣,也讓成大研究跨領域學研的理念得以實踐。
 
ERROR
競賽第二階段口頭報告
 
ERROR
競賽第三階段海報及作品展示
 
ERROR
 學者與評審交流研究成果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