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姿佑 圖/翁進忠
國立成功大學鳳凰講座 2025 年首場 4 月 30 日精彩登場,邀請 69 級校友,也是國巨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陳泰銘先生專題演講「從臺南到世界的旅程──成⼤⼈的全球化觀點」。短短 2 小時的演講,講述了國巨集團轉型及年營收成長 400 倍的奮鬥故事,充實的內容及精闢的對答令現場與會者頓感收穫良多、欲罷不能。即便超過演講結束時間已久,會後仍有學生不斷簇擁而上,把握近距離親炙企業家典範的寶貴機會。
國立成功大學鳳凰講座 2025 年首場 4 月 30 日精彩登場,邀請 69 級校友,也是國巨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陳泰銘先生專題演講「從臺南到世界的旅程──成⼤⼈的全球化觀點」
「成大鳳凰講座」2024 年設置,由校長或各學院邀請國際知名學者、領域內卓著聲望人士、企業代表等蒞臨分享知識和經驗。成大校長沈孟儒開場致詞表示,本次成大鳳凰講座很榮幸邀請到我們自己的傑出校友。陳泰銘董事長離開學校 40 幾年,創業也有超過 40 年的資歷。目前全球有 5 萬名員工,百分之 88 都是外國人。2023 至 2024 年英國倫敦泰德美術館(Tate Modern)與國巨基金會合作推出「Capturing the moment(瞬間)」現代藝術展覽,展出豐富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收藏,「我尤為敬佩陳泰銘董事長對生活以及對生命的品味。」
陳泰銘董事長成大畢業後,為了陪伴祖母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選擇留在臺灣發展。1984 年加入國巨,1986 年籌資 200 萬臺幣,開始為公司踏出轉型之路。之後歷經幾次重大的企業併購,2024 年的營收來到 1600 億,距離 1993 年上市時的 4 億營收,已成長 400 倍。目前國巨全球員工數 5 萬名,擁有 20 個全球研發中心,61 個生產基地分布在全球 35 個國家,48 個銷售據點遍布世界 32 個國家,是臺灣及亞洲最全球化的公司之一。
30 日下午演講現場提問相當踴躍,陳泰銘董事長有問必答逐一給予至誠的回應,即使超過時間仍慷慨地開放加碼提問
演講中,陳泰銘董事長以個人 40 多年的創業經驗,條列出 5 個重點與現場分享:第一、選公司,不必選行業,因為「壞的行業也有好公司」。第二、到國際化、有潛力發展的公司,給自己以後可以獨當一面的歷練機會。第三、不要常換工作,因為「常換工作,不容易累積實力及經驗」。第四、多瞭解、使用科技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或解決問題的能力,才不至於被科技取代。第五、「時常保持對事情的好奇心,這是對工作熱情的最大動力」。
從臺灣本土貿易商逐步轉型為全球化企業,陳泰銘董事長坦言,過程中確實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消化、吸收、理解公司內部的文化差異,如今的國巨重視全球夥伴關係,強調工作熱情與成就感達成,組織文化的包容性很強,任何決策的執行需經過營運團隊的充分溝通,與家族企業講究血緣傳承或是老闆決定一切的領導風格很不一樣。
成大校長沈孟儒(左)於演講後頒贈成大校區掛畫紀念品並與陳泰銘董事長(右)合影
陳泰銘董事長是成大工程科學系 69 級系友,也是成大 109 年度傑出校友。其精彩的企業成長故事展現出成大人重視團隊合作、具有韌性、務實解決問題等成功特質。30 日下午重返母校成功大學,陳泰銘董事長的演講亦處處流露出對母校的深厚情誼,面對現場的踴躍提問不僅有問必答逐一給予至誠的回應,即使超過時間仍慷慨地開放加碼提問。現場提問包羅萬象,包含:公司轉型的關鍵、如何併購成功、全球化企業的經營策略、人生職涯選擇的勇氣與信念等。現場大二學生好奇提問,新創事業面臨受挫該如何應對?陳泰銘董事長首先直覺反問「有資金上的問題嗎?」引來現場不少笑聲。隨後又直言,每個人對未來的風險忍受度不一,創業首重資金取得,如果資金沒有問題,那麼市場定位就是關鍵,建議新創可以多瞭解市場應用,先把市場看清楚、定位好,有了定點,才有辦法引發好的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