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融合人文藝術與科學技術 吳秉聲詮釋從傳統進入現代的空間意涵

成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吳秉聲
成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吳秉聲
吳秉聲到世界遺產安地瓜古城勘查,聽取建築師解說
吳秉聲到世界遺產安地瓜古城勘查,聽取建築師解說

建築是融合人文藝術與科學技術的專業學問,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吳秉聲從最初的興趣追尋、專業學習到學術研究,一直都以獨立自信與理解來期許自己,也同樣以這些信念來勉勵學生。

 

童年時,吳秉聲經常藉著在白紙上繪滿腦中的想像,靜靜度過緩緩的午後。「也不知為什麼?就是對於紙上呈現的各式城市或村莊有著一種莫名的喜歡。」高中時閱讀由現任成大建築系主任吳光庭擔任創刊總編輯,具有獨特風格、探討建築的《雅砌》雜誌,也確立了以建築系作為大學第一志願的意念。

 

成大建築系奠下研究與實務基礎 赴英研究打開視野

 

成大建築系大學部畢業後,進入成立不久的碩士班歷史與理論組。隨著臺灣文資保存運動的開展,當時組內徐明福、傅朝卿及孫全文教授等人皆投入臺南市古蹟保存維護相關計畫,吳秉聲藉此機會參與,奠下了研究與實務的基礎。

 

早在碩士畢業前,吳秉聲就已思考是否出國留學,但退伍後仍決定留在國內就讀博士班。一路皆在成大建築系就讀,直到博班四年級時毅然申請了科技部千里馬計畫,前往倫敦大學(The Bartlett,UCL)進行建築史學程研究,雖是短短1年半時間,卻深遠影響吳秉聲的視野與思維。

 

倫敦是個現代與傳統並存,匯集了不同國家文化的多元化城市;其中的倫敦大學(UCL)是英國最早接受黑人學生就讀的學府,學風自由,有高度開放性。在這樣一座城市與校園裡,吳秉聲對於自己的博士研究主題產生了新的想法,回國後決定以英文寫作,完成博士論文。擔任教職後,吳秉聲也經常以自己的經驗鼓勵學生,只要條件允許,「就勇敢走出去」,讓身體所有的感官都能夠打開。

 

參與聯合國世界遺產維護工作 鼓勵學生勇敢走出去 

 

2007年,甫取得博士學位的吳秉聲考慮不到5秒鐘,便接下了在友邦瓜地馬拉「世界遺產安地瓜古城維護工程紀錄執行計畫」駐地協同主持人的職務。這項起始於2005年,執行至2009年底的國際文化合作計畫,是以文化為主軸共同推動的外交合作,也是臺灣首度得以直接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遺產維護工作。「我國不僅藉此獲得文化資產領域的國際合作經驗,同時也為臺灣找到另外一條參與世界活動的途徑。」回想起初到當地語言不通,到離開前能以西班牙語致辭,表達臺灣團隊的感謝之意,仍帶著些許的激動。

 

自安地瓜返國後,2008年吳秉聲先到國立金門大學任教,接續於2011年回到母校成大,身為老師與學長的角色,他心裡多了一份責任感。「興趣不一定適合未來的志業」,吳秉聲看過不少人因為喜愛繪畫而選念建築,卻在入學後發現設計與繪畫的差異,陷入是否要繼續讀下去的痛苦中。

 

能考進成大建築系的學生大多在求學過程中學科成績表現亮眼,但建築是門沒有標準答案的學問,學生若沒調適好心態,老師的一句質疑都可能引發自我否定。「念建築的入門功就是要有開闊的心胸、接受質疑的態度,以及清晰的思辨能力。」因此,吳秉聲讓學生從大一就清楚知道建築學的是什麼?要面對什麼?並且學會自我調適。

 

念建築更要學會自我調適 入門功要有開闊心胸接受質疑

 

建築是門整合設計、機電等專業訓練的學科,即使學生發現所學與自己的興趣不合,未來不想從事與建築相關的工作,他也不會因此讓學生就此放棄;因為學習過程中所培養的統合與邏輯思考能力,不論未來從事哪門工作都用得上。除了建築師之外,畢業系友也出了傑出的歌手、編舞家、作家或導演等工作,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

 

教學工作之外,吳秉聲仍持續專注於聚落、文化資產維護的研究領域,臺南是他主要的聚落研究對象,希望從「空間結構」、「信仰領域」、「經濟社會」等面向,更精確復原建構臺南傳統的城市空間,詮釋從傳統進入現代變遷的空間意涵。

 

他也關注氣候變遷下的文化資產建築材料所面臨的風險,參照歐盟「諾亞方舟計畫」(Noah's Ark Project),首次建立臺灣國定古蹟中磚石、木材及金屬的氣候風險地圖(Heritage Risk Maps)。成大校長蘇慧貞校長常強調大學必須要有社會責任,吳秉聲也認為,對於臺南、臺灣乃至國際上文化資產維護等研究,成大應該積極參與,並建立自己的看法,為世界做出貢獻。(撰文、攝影/鄭惠仁 圖片/吳秉聲提供)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19-06-12
瀏覽數:
:::

即時新聞

即時影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