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成大校友謝仲思醫師無悔奉獻偏鄉 二十年如一日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醫師志業 服務偏鄉終不誨

枋寮一個濱海漁村,一個到墾丁路過的樸實村落,沒有麥當勞、也沒有肯德基,當地年輕人多嚮往到大都市追求功成名就,然而,前程似錦的神經外科醫師謝仲思卻逆向來到這個小鄉村,一來便20年,他仍是台東以西、東港以南唯一的神經外科醫師,每天24小時堅守崗位,無悔地將專業奉獻給醫療資源不足偏鄉民眾、提升醫療品質;面對外界的感佩,謝仲思醫師堅定地說,自己選擇成為一名醫師,醫師職責是救人,能做就盡力去做,怎能怕過勞、嫌生活品質不佳。

謝仲思醫師,成功大學醫學院學士後醫學系79級,現為枋寮醫療社團法人枋寮醫院醫療副院長、神經外科、外科醫師;在台大醫院擔任住院醫師、神經外科總醫師,取得外科、神經外科、重症醫學三項專科醫師資格後,民國85年起接受枋寮醫院邀請投入偏遠地區醫療服務。

神經外科醫師的訓練需要具備一般外科醫師以及神經外科次專科訓練六年,是各大醫院爭取的人才,謝仲思醫師毫不眷戀地拋下世俗名與利,義無反顧走入鄉野村落,20年來他從死神手中搶下無數生命、全心守護偏遠地區民眾健康。

黃崑巖教授風範影響 醫療服務一生志業

謝仲思醫師選擇到醫療資源不足地區行醫,是他學醫的初衷,也是對成大醫學院黃崑巖院長的承諾。報考成大醫學院時,院長黃崑巖教授口試三個問題,為什麼想當醫生、想走那一門專科、學成後要去哪裡服務。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醫師救人是偉大的工作,所以想當醫師。想投入最能在第一時間搶救生命的外科,以及畢業後要下鄉服務。

黃崑巖院長治事嚴謹、仁慈心,重視醫師人格的養成,強調人格比學問重要-「人格養成了,自然會去求學問、有正向的動力」,其精神與風範深深影響謝仲思醫師的處事與行為。 「醫生與死神拔河,醫療上能做的只有15%,病人卻是將生命100%交給醫師,醫師怎能不好好服務患者、愛護病人、關懷病人、妥善照顧患者,醫師絕不能收受額外報酬,不可有差別待遇」,謝仲思醫師恪遵黃崑巖院長的教誨不曾鬆懈。黃院長也曾提醒,外科醫師體力負荷大,要成為一名外科醫師,必需有好體力以應付挑戰,20、30年來他維持慢跑,也真的派上用場。

成大醫學系教授對學生言教之外,更有影響一輩子的身教;謝仲思醫師一直沒忘記早年跟隨小兒科林其和教授實習時的感動,一名800公克新生兒因黃疸必需換血治療,林其和教授帶著學生徹夜為新生兒換血治療,隔天一早照常上班,其救人的精神讓人感受仁醫不放棄治療、對病人全心付出的關懷與愛。

謝仲思醫師是成大學士後醫學系第二屆學生,雖然是新設的學系,但師資都是一流,又從國外延攬許多醫學教授,每位教授都以無比熱情,高尚情操、嚴謹認真態度教學,將最醫學新知傳授給學生;開明、引導式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熱忱,奠下紮實根基,成大學士後醫系學生第一次參加醫師國考,考照率高達98%。謝仲思醫師也透露,選擇走艱難的神經外科之路,就是崇拜神經外科沈清良教授深厚且精湛的專業,暗自下決心「有為者亦若是」。

救回寶貴生命 把偏鄉行醫孤寂全化為喜樂

在南台灣醫療資源不足地區行醫20年至今,謝仲思醫師一人扛起台東以西、東港以南,神經外科、腦神經外科醫療重擔,說不累是騙人、待遇不如大都市也是事實,犧牲了家庭生活更是不用說,一路走來內心多次掙扎、糾結與拉扯,但一想到離開後,誰來第一時間搶救傷患,就倍感不忍,再加上與鄉親親友般的情感也讓他捨不得,而成功救回病人的快樂與喜悅,更是遠遠超過物質回饋。

20年前初到枋寮醫院服務,謝仲思醫師平均一個月執行15件腦部外科手術,13件是深夜在屏東台一線戰備跑道飆車、未戴安全帽的年輕騎士,也有部份傷患是遭汽車撞傷的行人或老農。不論是飆車騎士或是遭撞的鄉親,很多是硬腦膜下出血,要救人一定要搶在第一時間開刀,謝仲思醫師憑藉著紮實的腦神經外科技術,從死神手中搶回許許多多寶貴生命,被鄉親視為神醫或再生父母。

而在他到來之前,這些嚴重腦傷的患者都要外送到大醫院治療,搶救時間受耽擱,結果往往令家屬悲痛欲絕。 一般人恐怕難以想像,務農也會遭逢嚴重腦傷,多年前一位農民不慎從數公尺高的果樹摔落,救護車送到醫院時昏迷指數3,幸好有謝仲思醫師緊急開刀,半年後傷者恢復健康也如常務農。謝仲思醫師的醫術與對患者的關懷,早早就在鄉里間傳開,還曾經有小琉球居民半夜劇烈腹痛,三更半夜大手筆包船前來枋寮醫院求助開刀。

感謝家人支持與諒解 謹記醫生職責是救人

謝仲思醫師將救人擺第一,一路走來深深感謝妻兒對他的諒解與支持,內心也有諸多的歉意,他記得在繁忙的醫療工作中,終於有一、二次可以帶家人出門走走,結果為了病人,硬生生收隊趕回醫院,無法繼續陪家人的遺憾。 一次是開車帶妻兒去墾丁玩,還沒到目的地,就接到通知有病人需緊急開盲腸,當下只能向家人說抱歉就掉頭,不料,車開到楓港遇大塞車,為爭取時效,謝仲思醫師將車交給妻子接手,自己跑步回醫院開刀。他說,多虧平時慢跑的體力訓練,才能快速跑了10多公里回到醫院。還有一次,帶孩子到劍湖山遊樂園玩,一入園孩子開心買了甜筒,想邊吃玩,才剛要嚐,醫院通知有腦出血病人,他雖判斷安排病人轉院,與他趕回醫院的時間差不多,不過腦出血患者不宜移動,他即選擇收隊回醫院。

黃崑巖教授總是耳提面命告誡學生,醫生不可以收病人額外酬勞,收紅包污染醫者人格,成大人不可以收紅包,為此,謝仲思醫師不只不收紅包,連病人自家的農作物或漁獲也婉拒,直到發生一件事才略做調整。 有一天,一位開刀恢復健康的漁民,興高彩烈帶著兩尾剛捕獲的鮮魚來醫院給謝仲思醫師,他本著不收賄立場再三婉拒,強調對患者都以相同標準對待;堅持不收禮的態度讓漁民大為光火-沒能力送大禮,誠心誠意送來兩尾才剛捕到的魚也不收,太看不起人,當場委屈地放聲大哭,更負氣地將魚狠扔在地;民眾的生氣、傷心、難過令他大為震撼,重新調整與病友之間的互動,接受病人自家種的少量農產品,但他希望最好不要送。

枋寮地區一帶原住民不少,老一輩原住民國語不流暢,謝仲思醫師為了能與患者直接溝通,特地學習原住民語言,他協助經營的枋寮醫院近年來也僱請原住民語翻譯員,努力做到醫病溝通無礙。

主動出擊 加強偏鄉醫療相互支援

謝仲思醫師本身在枋寮醫院的醫療工作量已很大,但再怎樣一個人一天也只有24小時,要擴大服務其他醫療資源有待加強的地方,需要其他醫療機構參與及支援,1、20年來他在枋寮醫院建立起台灣最南端的乙級加護病房,也協助枋寮醫院、衛福部恆春旅遊醫院創立台灣最南端的中度級急診醫療。 城鄉醫療差距的問題始終存在,引來社會關注與討論. 

身為第一線醫師的謝仲思醫師明顯感受到,衛福部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對偏鄉急診醫師的點數扣得少,也利用經費鼓勵急診醫師下鄉服務,派公費醫師進入鄉鎮服務且可抵年資;醫師到深遠的村落做醫療巡迴服務衛福部給的待遇亦優,醫師意願提高不少。

他認為吸引醫師下鄉不容易,但政府確實有心想突破,第一線醫師要堅守崗位,協助政府解決問題,不是一直去吵。 他也期盼健保署體諒偏遠地區專科師不足,經常要藉助高貴儀器來彌補,儀器設備檢查量會多一些,希望健保在核刪時能多些彈性,以枋寮醫院來說,外傷患者幾乎都是大車禍,只照一張斷腦層或核磁掃描是不夠的。

醫職特性待命救人 再累再苦甘之如飴

近年來,大眾重視生活品質,「過勞」議題備受重視,每天都處於備戰狀態、不分日夜上刀的謝仲思醫師回憶早年在成大當實習醫師的日子,曾有過年期間連續值班96小時的紀錄,晚上幾乎沒睡覺,一台刀接一台刀的開,一台刀開2個小時,之後在開刀房外枕著不太髒的床單,休息15分鐘後又上刀,雖然過程極其疲累,但重要的是,救了很多人。

他強調,當醫師是個人的選擇,台灣很多年輕人想當醫生,但考也考不上,沒機會當醫師去服務、去救人,如果考上了嫌醫師生活太累,要求生活品質,害怕過勞,台灣民眾做何感想,做醫生的人要去想這一塊,當醫師的人應該去想「可以做的就去做,做不來再想辦法」。

他也自嘲,自己快60歲了,算是老一輩的醫師,2、30年來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不知道這個觀念是對或錯,生活品質固然重要,可是醫師工作性質就是如此,能救多少人就去救多少人,才是重點。 現在,謝仲思醫師依然活力充沛、對醫療志業充滿熱忱,堅守崗位,善盡醫師救人職責,專業、認真、踏實的態度服務病患、造福社會,十足展現成大人精神。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16-08-24
瀏覽數:
:::

即時新聞

即時影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