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生科學院院長 國家講座教授簡伯武掌舵

ImgDesc
ImgDesc

明日的明星學院

生物科技是21世紀新興的科學與技術,也是跨領域結合的高科技產業,更是先進國家重點發展的高科技產業。成立於2005年7月的成功大學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簡稱生科學院),不僅師資陣容堅強教學卓越,石斑魚、蝦等多項水產養殖技術更領先世界,智能養殖也正蓬勃發展,堪稱明日的明星學院。2016年8月1日由台灣中生代神經科學研究最具代表性學者-國家講座教授獎簡伯武教授接掌院長乙職,以他醫學領域的背景及卓越成就,勢必為生科學院的多元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在地化與國際化並進 提升教學與研究質量

生科學院是成大最年輕的學院,歷史最短,簡伯武院長說,前幾任院長已經很努力建立很多制度,都已經上軌道,而且擁有很好的成績。接下來在研究上希望能;第一,在地化,與整個城市的發展緊密結合。第二、國際化,要跟國際接軌。

 

簡伯武院長補充說明,去年舉辦「成大科研、社會責任」活動,獲得非常好的迴響,我們希望響應蘇校長政策與理念,也就是說成大在台南市,必需要跟整個城市的發展緊密結合,有鑑於目前青年失業的情況嚴重,因此11月中旬生科院要與台南市政府一起合辦「在地產業-社會責任」,展現蘭花與養殖成果,力促重建草蝦王國、重建石斑魚王國、發揚蘭花種植技術,促進在地產業繁榮,增加就業的機會。

 

在地化的同時,也要加緊發展的包括:第一、精緻農業,台灣地小,一定要發展精緻農業。第二、漁業的養殖,包括蝦類或石斑魚,以前羅院長養出來的蝦不但是不用抗生素,本身也具有抗疾病的功能,台灣以前的石斑魚做得非常好,蘭花種植技術也是如此,一定要把這些跟國際接軌。第三、發展生技醫學研究,連結與醫學院資源一起合作共創生醫榮景。

 

在教學上,希望朝向以學院為核心主體,整合師資及教學資源,讓學生達到跨域學習的目地,生科院正爭取參加教育部以學院為主體的試辦計畫,預計我們試辦三年,最快在108學年採大一、大二不分系,大三後學生在依自己興趣選擇科系。全院計畫分五個學群,畢業證書除有註明生命科學系或是生物技術跟生命科學產業,還會有學群名稱。

 

在這個新的體制裡,各系的老師是互相互動的,因為學群的目的是要橫向跨系、橫向整合,未來老師就不分什麼系只上什麼系,整個由學院來規畫課程、師資也是。過去都是考進大學就是什麼系,要修系上一大堆學分,缺點是太專廣度不夠,其實大學生訓練領域必須非常廣、學習能力強,有跨領域知識,要專要精的話,畢業以後進入研究所再來求專也不遲,大學教育乃是厚植基礎科學及跨域能力,應朝通才教育努力。 他透露,在生技醫學上,要統合醫學、電機領域研究人才積極發展,未來也將與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合開「轉譯農業科學博士學位學程」,包括合聘教授、資源共享,一起指導博士生。

 

頂尖學者掌舵 發展為世界頂尖學院 指日可待

國家講座教授獎簡伯武院長,是台灣中生代神經科學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學者,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由他掌舵,以他前瞻視野、治事嚴謹、且在科研上屢創佳績的作為,帶領生科學院發展成世界頂尖研究型學院,指日可待。

 

簡伯武院長鑽研領域,包括探討失智症及開發防止老人痴呆之藥物及開發治療惡性神經膠質瘤之藥物。在學術研究上,他從扁桃體開啟研究,扁桃體位於內囊和下視丘之間,其功能和神經之可塑性如癲癇,學習和記憶的產生有密切的關聯,當1988年任教於成大醫學院藥理學科暨研究所後,即以扁桃體為研究之主軸,探討其神經傳遞之作用機制,神經細胞間之訊息傳導,癲癇現象產生之原因及抗癲癇藥物之作用機轉。

 

他專注在記憶與學習神經藥理機制研究,由基因調節、分子訊息到功能表徵各層面,進行跨領域整合型研究,成果豐碩立論精闢;尤其近幾年在恐懼記憶產生與剔除研究之成果尤為卓越。

 

簡伯武院長透過動物行為模式的研究,發現恐懼記憶會使癌細胞增長,惕除恐懼記憶,可以達到治療效果;他發現記憶的形成通常和蛋白質的磷酸化有關,相反地記憶的消失則是這些蛋白質的去磷酸化。希望藉於瞭解其過程之分子機制,開發新藥,用於治療焦慮症;這些研究成果領先國際,不僅屢獲國際期刊刊登推介,也晉身該領域的國際一流學者。

 

再者,簡伯武院長對推廣我國神經藥理學發展不遺餘力,除致力於醫學生基礎藥理學教學,所訓練的博士班研究生表現優異,陸續在台灣各大專院校嶄露頭角,對學術研究人才培育貢獻斐然。

 

簡伯武院長是美國德州大學藥理學博士,曾連獲三年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成大醫學院基礎研究最佳論文獎、王世濬院士(中華基礎神經科學學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學術獎、第十七屆王民寧國民健康傑出貢獻獎、國科會50科學成就…等。

 

生科學院將是生科產業發展及人才培育的重鎮

成功大學在理、工、醫、生科等相關領域上具有充沛的人才,2005年7月12日奉教育部核定,自理學院的生命科學系、生物科技研究所、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一系二所以及已建立具國際競爭力與特色之生物訊息傳遞、蘭花生物科技及水產生物疾病的跨領域研究團隊為主體,橫向結合醫學、理學、工學、電資、管理及人文的各種相關學門,設立「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

 

生科學院乃在加強與「中研院南部生物技術中心」及鄰近之「南部科學園區」及「蘭花生物科技園區」於教學研究上的相互合作,建構成具有國際競爭力與特色之跨領域研究型學院。

 

生科學院經過多年的努力與整併,由當初創院的一系二所,一路發展下來如今已成為二系三所:包括生命科學系、生物科技與產業學系、生物科技研究所、生物資訊與訊息傳遞研究所、熱帶植物科學研究所。另設生物科技中心、精緻農業與生物資源中心、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蘭花研發中心及蝦類疾病控制與育種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加深及加廣整個學院研究能量。

 

生科學院積極結合醫學、理學、工學及電資學院相關系所進行跨領域合作,增加教學研究能量,並積極完成教學研究團隊之組建與重整,藉由團隊整合凝聚研究發展方向與能量,發展成世界頂尖的研究型學院。

 

現階段,生科學院在科研成果及協助國家產業發展,已有顯著成果,尤其在石斑魚、蝦等多項水產養殖技術上,更具有國際領導之地位。對於畜禽及水產動物傳染病快速診斷系統、農漁牧產品安全檢測、認證與履歷追蹤管理系統也積極在布局,也不斷強化適合熱帶與亞熱帶之優質種苗生產技術,開發高效、省工、安全之設施與技術,應用於農事作業及農產加工。而藥品開發、醫療器材與醫療服務更是未來發展重點之一。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16-09-14
瀏覽數:
:::

即時新聞

即時影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