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科技部106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成大7人獲獎

科技部106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成大7人獲獎
王偉成
吳恭儉
李家岩
郭瑋君
陳美瑾
科技部發布106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成功大學共有7人獲獎,蟬聯去年佳績,成就非凡。成大校長蘇慧貞於12月8日舉辦表揚大會,獎勵獲獎老師: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王偉成、數學系暨應用數學所副教授吳恭儉、工程科學系李哲明、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副教授李家岩、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副教授郭瑋君、工業設計學系副教授曾元琦、化學工程學系副教授陳美瑾。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規定遴選年齡在42歲以下、職級副教授以下,當年度執行專題研究計畫之主持人。成大繼105年7人獲獎後再創佳績,106年再有7人獲獎,獲獎老師共同特點就是堅持不懈的研究理念,談起自己的研究主題時充滿熱情與專注。

航太系助理教授王偉成專長領域為能源系統整合、燃油製程與燃燒應用,以航空用燃料製程與應用發展為研究主題而獲獎,實驗證明改變燃料製程可降低航空污染。王偉成的研究也與現今最熱門的綠能發展息息相關,他表示,為了台灣台南成為美好家園,未來致力於研究將廢棄物轉化為航空燃料,他常常與學生們分享:「只要做好一個研究,這一輩子就不算白活了!」

數學系暨應用數學所副教授吳恭儉專長領域是偏微分方程,在校主要教授氣體動力學方程的數學理論,包含波茲曼collision opertator及傳輸方程的基本性質。波茲曼方程式(Boltzmann transport equation,簡稱BTE)是描述非熱力學平衡狀態的勢力學系統統計行為的偏微分方程式,吳恭儉獲獎研究主堤在於成功地運用波茲曼方程逐點解釋,可分析特定空間中空氣分子之間的踫撞。

工程科學系副教授李哲明獲獎研究主題為量子關聯的製造、偵測及其應用,透過理論與實驗方法,深入探索量子力學所描述的量子操控特性(quantum steering),並確認了此奇異性質在量子計算與量子通訊上的嶄新運用。

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副教授李家岩研究領域為作業研究(Operations Research),以「生產力與效率分析」與「智慧型製造系統」為研究主軸。李家岩穿梭於理論與實務之間,以數據包絡分析法探討生產效率,提出生產行為的納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以及穩健產能規劃。並以製造數據科學的方法來協助「現場改善」,透過重要製程參數篩選與品質精度的預測,進行生產排程最佳化與製程診斷控制,並發展預測保養與機台健康監控。

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副教授郭瑋君專長領域為植物分子生理,獲獎研究主題為「植物糖的運輸調控及其在作物抗病的角色」。熱愛植物療癒特性的郭瑋君在博士後階段研究一度陷入低潮,長達兩年做不出正面成果,進入成大之初兩年才收到第1位研究生,但她仍堅持理念不放棄自己鑽研的主題,現今終獲肯定。她以植物特有的「逆境荷爾蒙」理論勉勵研究學生,在逆境中生長的植物為求生存結出果實特別甜美,因此即使研究陷入困境也不要輕言放棄。

工業設計系副教授曾元琦近年致力於人機互動與行為設計的研究,他探索人們在每日活動中達到生活目標如何做行動選擇,並根據研究結果來設計互動科技以增強人類的認知、提昇人們的體驗並且促進人們行為與社會的改變。曾元琦是台灣人機互動學會共同創立者之一,目前擔任該學會監事,同時掌握人文社科、設計與科技之最前沿思潮,成功地發揮跨領域的整合性研究。

化工系副教授陳美瑾專長領域是以生醫高分子開發不同功能特性之高分子微針貼片,可應用於經皮傳輸的藥物如胰島素、流感疫苗、止痛及抗癌等,最具代表的創新技術為「免貼片可鑲嵌式微針」,特殊設計讓含藥的微針完全被刺入皮膚並鑲嵌於其中,長效緩慢釋放藥物,貼片則可快速溶解,避免黏貼貼片導致之皮膚過敏、紅腫及不便利性,還能確保藥物百分之百被人體吸收利用,深具臨床實驗價值,至今已獲得6項微針專利,包括2件美國及4件台灣。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17-12-08
瀏覽數:
:::

即時新聞

即時影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