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當個教育工作者幸福又開心 李家岩穿梭理論與實務之間

成大資訊工程系暨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副教授李家岩
成大資訊工程系暨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副教授李家岩
成大資訊工程系暨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副教授李家岩

獲得106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的成大資訊工程系暨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副教授李家岩,清新燦笑甚至帶點稚氣的臉龐,常讓不知情人士誤認為是大學研究生,但深聊之下才發現他根本就是反萌差第一名。隨口就能引用名人名句的李家岩,推崇日本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平日喜愛探討哲學思維,翻閱聖經、易經等,脫口而出「天父奇蹟」的他更是位基督徒,當年放棄台積電高薪就為了一圓從小立志當老師的心願,讓人不禁好奇他的心路歷程。

李家岩的研究領域為作業研究(Operations Research),以「生產力與效率分析」與「智慧型製造系統」為研究主軸。他解釋,「生產力與效率分析」也就是在有限的資源下如何以最少的投入創造最大的產出價值,估計生產函數探討生產效率。透過邊際利潤導向之效率分析、並衡量生產的有效性以達到產銷平衡,提出生產行為的納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並進一步地推估空氣汙染邊際減排成本。另一方面,「智慧型製造系統」以製造數據科學的方法來協助「現場改善」,透過重要製程參數篩選與品質精度的預測,進行生產排程最佳化與製程診斷控制,並發展預測保養與機台健康監控。

穿梭理論與實務之間 唯一弱點不懂台語

能夠穿梭於理論與實務之間,起因於李家岩研究所時期就讀清大,因為接近竹科,指導教授很早就讓學生接觸產學合作領域,從現場學習生產系統「人機料法環」的分析思維,並且導入「方法論」以協助產能規劃與品質改善,畢業後李家岩進入台積電工作與持續學習。現在李家岩帶研究生也是研究理論與現場實務兩邊都要兼顧,「要了解產業,要去看現場,才能看出人與機台、生產線哪個環節出了狀況。」

但跑現場不全是高科技,也有傳統工廠,尤其是在台南,老闆開講時即使一開頭講國語,沒兩下自然地台語輪輪轉,但台語完全不行的李家岩就開始鴨子聽雷,又不好意思表現出來,只好趕快戳戳在旁的學生,要他們即席翻譯。

李家岩從小就想當個老師,國小作文「我的志願」寫的就是要當老師,原本只想做個小學老師或幼稚園老師,卻被父親鼓勵:「想當老師至少也要當個大學老師。」於是李家岩沒往師範教育發展,後來甚至辭去台積電高薪工作,赴美攻讀博士,一心想求得教職。

辭台積電高薪赴美讀博士 一手餵奶一手打電腦

李家岩說,當年決定辭職到美國進修,從朋友到家人眾說紛紜意見分歧,甚至他自己理性思考也覺得不合理,但感情上他無法放棄當老師的志願,說服了妻子帶著稚齡女兒一起到美國,花光了之前工作的存款,甚至在美國還無預警地生了老二,夫妻兩人輪流值大小夜班抱兒子,李家岩輪班時一手餵奶,一手忙著打電腦繼續做研究,「印象中,那時抱著孩子餵奶準備資格考試,回想起來真是忙到很刺激。」

光是想像就覺得這段求學過程必定疲累不堪,但卻被李家岩形容為精彩刺激,並且說是「天父奇蹟」的帶領,讓他在此種狀況下花了3年半就拿到博士,返台後2012年進入成大任教,實現了他當老師的夢想。「在當下出國似乎不是最好的選擇,可是人生總有些信念,如果放棄了,以後一定會很後悔很難過,還不如放手一博,再來思考事後發展。」李家岩帶些調皮的說,「做了而後悔、總比不做而後悔好。而以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看,放棄高薪工作去讀博班的確有很大的損失,我這輩子應該是賺不回來了。但我深信我的學生們未來一定會幫我賺回這筆錢!」

「當個教育工作者很幸福也很開心。」任教5年到現在對於被叫老師還有點彆扭,李家岩與學生互動像朋友般,甚至被學生吐槽也不介意,「來到世上就是交朋友,不必拘泥於長幼,我只是在某些領域走得比較前面,所以學生來跟我學,但從學生身上也可以發現許多可學習之處。」李家岩帶的學生一開始都會獲贈一本書,最愛大前研一的他會送「企業參謀」,希望大家能多方面思考,不要只專注在本科系。

外表看來年輕,思考卻很老成,有著反萌差的李家岩說,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穩定平衡的心態,「理論做久了會煩就去現場跑一跑;現場救火累了再回到象牙塔中,這也是易經的道理」。李家岩坦承,人生當中會有很多挫折,但挫折其實只是預想與實際發生不一樣,如果把期望放低,沒有什麼事情過不了關,「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足常樂,人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

他記憶深刻的是當兵時,一位師長勸阻忙來忙去的奔跑阿兵哥們說,「急什麼,不要跑,除了出人命,沒什麼事好急的。」豁達的想,除了人命關天最重要,人生還會有什麼大挫折呢。李家岩補充說,個體的平安健康,與社會之間的和樂相處,這均衡就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最好的寫照了。(撰文/葉佳彬、孟慶慈 圖片/盧威聿攝影、李家岩提供)

瀏覽數:
:::

即時新聞

即時影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