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逆境也不輕言放棄 郭瑋君熱愛植物療癒特性
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副教授郭瑋君獲得106年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研究室裡滿滿的各色花草,郭瑋君樂觀開朗地笑談熱愛植物療癒特性,但其實她在研究路上曾大受挫折,當年博士後階段研究一度陷入低潮,長達兩年做不出正面成果,進入成大擔任教職之初更是「孤家寡人」,熬了1年半才收到第1位研究生,但她仍堅持理念不放棄自己鑽研的主題,現今終獲肯定。郭瑋君以植物特有的「逆境生存」理論勉勵研究學生,在逆境中生長的植物為求生存,結出果實反而特別甜美,因此即使陷入困境也絕不要輕言放棄,堅持正向理念必有豐收成果。
郭瑋君這次獲獎研究主題為「植物糖的運輸調控及其在作物抗病的角色」。植物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產生葡萄糖,並依需求調控比例供給各個器官部份生長,但植物糖也會有流失細胞外的情況,吸引及培養有利於自己的細菌,但植物自身無法控制吸引而來的細菌好壞,也有可能反而引來壞菌而感病致死,因此調控植物糖分泌的機制扮演控制植物感病變的重要角色。郭瑋君一開始研究植物糖的轉運機制,現在則進展到驗證其在作物抗病及益菌共生的角色,成果可應用到未來生物防治的策略,以促進糧食安全。
標準綠手指所到之處花草繽紛 研究植物要從愛上它開始
專長研究植物分子生理的郭瑋君是標準的綠手指,從研究生時期開始,所到之處必定花草繽紛,但郭瑋君大學時唸的卻是台大物理系,因為高中時期看了居禮夫人、費曼等知名物理學家傳記十分崇拜,即便家人曾疑問「唸物理要幹嘛?」,但仍一心想當物理科學家。然而大學4年的理論卻無法激發其進入研究的熱情,儘管喜愛物理的純粹及邏輯,郭瑋君開始思考未來研究興趣,並在大四時積極選修感興趣的科目,例如心理分析、有機化學及植物學。
最後促使郭瑋君選擇植物學的是「生活園藝」這堂課,她回憶說,「李哖老師上課非常風趣,開啟我園藝樂趣,記得最先被指派的工作就是照顧一大片非洲蓳。」深淺紫色繽紛的非洲蓳對於園藝新手來說其實不好種,需要涼爽的溫度及適當的水份濕度,在台灣炎熱氣候下很容易枯萎死去,「幸好我通過了考驗,非洲蓳至少有一半存活。」郭瑋君現在也開了「生活園藝」這堂課,要學生們體會,研究植物要從愛上植物、照顧植物開始。
1997年郭瑋君台大物理系畢業後以第一名考上台大園藝系碩士,跟著開創蝴蝶蘭產業的李哖教授徜徉在蝴蝶蘭栽培生理中,由於物理的邏輯訓練很快就領略到植物科學的奧秘,接著2000年拿到獎學金到美國普渡大學植物科學學程唸博士,「英籍Goldsbrough教授耐心指導身為分子生物新手的我仍令我感恩在心!」。回台後2005年進入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跟著賀端華院士做研究,鑽研植物逆境生理。為了不讓自己長久處於舒適圈,2008年再度到美國Carnegie Institute 的Wolf Frommer博士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
鑰匙兒童從小獨立自主 堅持做到最好自能尋得出路
研究路程充滿孤獨與辛苦,但郭瑋君始終沒有放棄自己選擇的道路,「我也曾疑惑所走的是不是正確的道路,感謝科技部對我過去幾年努力的肯定,讓我能更堅定腳步。一路走來感恩家人即時的支援及女兒的到來,讓身為女性科學家仍能實現自我且圓滿生命。也要感謝賀端華院士、Wolf Frommer博士、詹明才和方素瓊老師以及成大的劉宗霖老師及其它同仁們的支持及激勵。更衷心感謝我『麻雀雖小』的研究團隊所共同進行的『五臟俱全』的研究。」
「唸植物要做啥?」從物理到植物的大轉折曾引起家人質疑,但郭瑋君不受影響堅持所愛,她說這與從小就是「鑰匙兒童」培養出的獨立個性有關,因為父親上班、母親在服飾店兼職,郭瑋君國小3年級就帶著小1歲的弟弟自己搭公車上下課,「從小就開始自己決定方向,而且我會從學習的過程中嘗試依自己興趣來做決定。」
許多學生在前途抉擇時難免彷徨,郭瑋君鼓勵說,自己始終相信,「堅持做到最好,自然就會走出自己的路。」她指出,自己選擇植物學,體會到植物是與自然連結的媒介,更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來源,除了受到植物療癒,了解植物機制更可回饋自然。但是說到花語,熱愛植物的郭瑋君果然還是科學家,「這我可就不信了!」(撰文/葉佳彬 圖片/盧威聿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