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傳奇劇場駐校成大 播撒戲劇種子
成功大學藝術中心與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合作,展開藝術駐校計畫,106學年度第2學期邀請京劇大師吳興國及其所創辦的「當代傳奇劇場」多位團員,到校舉辦一連串講座與工作坊,結合「表演藝術綜論與實作」課程,輔以具體的表演示範,希望戲劇藝術深耕校園,傳承優美的戲曲在校園延續新生,引領年輕世代領略傳統戲劇之美。
參與成大藝術駐校「當代傳奇劇場」大師,還有行政總監林秀偉、京劇表演功底深厚的創始藝術家馬寶山、經理暨資深專業演員張靜屏,以及多位青年團員,從3月至6月在成大推出5場講座、2場工作坊及1場演出。幾次課程中,大師們講述東方文化精華,演繹基本表演手段「四功五法」,對成大學生們的投入讚譽有加,學生們也和大師一起舞弄身段,相當有模有樣。
藝術中心副主任高美華指出,藝術中心多年來扶持學生劇團,並與文學院戲劇學程、通識中心合辦多項課程,也曾於2013年邀請「當代傳奇劇場」舉辦工作坊共同演出駐校成果,深獲好評。這學期課程安排更密集且具體,成為學生學習傳統戲曲的絕佳機會,「當代傳奇劇場」4月中旬在億載金城上演《水滸108II-忠義堂》,多位學生也難得的實地參與場佈、彩排、演出等實務。重頭戲還有「當代傳奇劇場」將於6月29日在成大光復校區成功廳演出《等待果陀》。
成大校長蘇慧貞表示,「成大是一所落地深耕的學校,有責任傳遞更多命脈和影響,這幾年我們也積極整理表演藝術空間,期待在大家一起努力的心意之下,讓同學們在戲劇表演、音樂創作等都能天馬行空的創作和想像。感謝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的支持和很多人的盡心盡力,願意用自己的方式,讓下一代的生命更加豐富,也讓社區城市有更多感動和可能」。
台積電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則指出,「大學是城市的中心,不僅是教育學術,更是人文的中心,成功大學之於台南正是重要的地位」。台積電文教基金會長期推廣精緻藝文,每年籌劃「台積心築藝術季」,於新竹、台中及台南地區舉辦各項精緻藝文展演,希望以藝文饗宴美化社區民眾的心靈。
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表示,當代傳奇劇場成立於1986年,致力於傳統中國戲曲傳承並以創新劇場表演藝術為目標,以融合東西方劇場藝術、開闢傳統戲曲新道路為精神與特色。他進一步分享,「《等待果陀》結合話劇與傳統戲曲,結合西方和東方,也結合傳統功夫的內斂和話劇喜劇的拼貼,讓我們獲得很多養份,在各國也獲得許多高度評價」。
成大建築系四年級邱紹芬,原本就對戲劇有興趣,這學期特別選修相關課程,他很喜歡「當代傳奇劇場」細緻的演出,「能在校園內親近國際級藝術演出,非常難得,這些戲劇跳脫傳統戲劇框架,用動作打造旋律和音樂感,獨白也精心企劃,相當令人驚豔。」
成大藝術所的紀喬馨表示,「當代傳奇劇場」大師們在各場講座上,會依據不同聴者給予不同的講授分享,包括互動喬段也都不同,每個場次都有不同驚喜。
「成大的藝術駐校系列活動,提供學生更多戲曲方面的學習,視野更廣。」 將於6月29日在成大成功廳演出的《等待果陀》,改編自貝克特的諾貝爾文學獎鉅作,被評為一劑新世紀的心靈藥方。該劇以東方禪意來紓解現代人漠然的絕望,以東方戲劇豐富、熱情的唱、唸、作、打激起生命的期盼,以戲曲表演的說、學、逗、唱賦予貝克特式的孤寂,以丑角的生動興味,在戲謔的笑聲中,淨化了內在的心靈。
《等待果陀》由斐譽國際戲劇大師吳興國及著名演員盛鑑飾演一對流浪漢,兩人在以一株枯枝倒吊及一座土丘矗立的極簡舞臺上,一邊等待「果陀」,一邊用各種方法消磨時間;國光劇團戲劇指導-馬寶山老師則飾演帶著奴隸經過的暴發戶,以令奴隸唱歌、跳舞、思考為樂,在劇中帶來一陣混亂後離去,舞臺再歸沉寂。最後小信差(張詠媗 飾)告知正在等待的兩人「果陀今日不會來了,明天一定會來!」,讓他們又邁入明日的漫長等待。本次演出,奴隸角色交棒給新世代演員潘守和,一口氣唸出千字文邊翻邊滾邊舞動,對他而言是相當大的磨練與挑戰。邀請南台灣民眾透過品賞戲曲跨界合創的時代新美學,歡迎逕洽成大圖書部或兩廳院售票系統購票。(撰文/朱怡婷 圖片/盧威聿、朱怡婷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