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2024 THE IMPACT RANKINGS】成功大學五度蟬連冠軍 2024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公布

文/成大研究發展處 圖/成大新聞中心

沈孟儒校長上任後以「人文價值、健康福祉、智能環控、韌性防災及淨零碳排」五大施政方針積極推動相關政策與計畫,使成功大學在 6 項指標表現亮眼,進入世界排名前 50
沈孟儒校長上任後以「人文價值、健康福祉、智能環控、韌性防災及淨零碳排」五大施政方針積極推動相關政策與計畫,使成功大學在 6 項指標表現亮眼,進入世界排名前 50。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於台灣時間 6 月 12 日公布 2024 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2024 THE Impact Rankings),今年共有來自 125 個國家計 2,152 所大學,較去年新增 447 所。依據 4 個主要領域:研究(research)、管理(stewardship)、外展(outreach)和教學(teaching)中對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貢獻進行評估,國立成功大學今年再度蟬聯全台第一,世界排名第 25名。
 
沈孟儒校長上任後以「人文價值、健康福祉、智能環控、韌性防災及淨零碳排」五大施政方針積極推動相關政策與計畫,使成功大學在 6 項指標表現亮眼,進入世界排名前 50,依次為:全球第 9 名的「SDG 9 工業、創新與基礎建設」、全球第 18 名的「SDG 3 良好健康與福祉」、全球第 23 名的「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全球第 24 名的「SDG 12 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全球第 49 名的「SDG 6 淨水及衛生」以及全球排名第 50 名的「SDG 2 消除飢餓」。
 
「SDG 9 工業、創新與基礎建設」
成功大學在「SDG 9 工業、創新與基礎建設」領域表現突出,近乎滿分的成績使其躋身世界前十大學之列。學校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與產業攜手共同發展,強化跨界合作計畫,培育多元人才,並以企業需求為核心,推動產學創新。
 
成功大學在國科會支持下籌組大南方科研產業化平台,從台南前進高雄,匯集 12 所平台學校的研發量能及前瞻技術成果,將以此 ESG 基地作為淨零轉型的技術成果交流平台,藉此活絡高雄大南方產業淨零轉型所需的人才串聯、前瞻技術創新及交流,共同推動產業轉型,為淨零碳排的目標齊心努力。

近期來台的輝達創辦人,於演講中所展示的合作名單,成大與 NVIDIA在諸多領域:AI 硬體、演算法和生醫、金融及設計運用等方面的合作均有長期合作。今年,成功大學更與 Intel 簽署長達 5 年的專利清單訂閱合作協議,成功大學更是目前國內唯一與 Intel 簽約之大學。
 
「SDG 3 良好健康與福祉」
在「SDG 3 良好健康與福祉」目標中,成功大學刷新紀錄,全球排名第 18 名,肯定了成功大學在保障人類生活福祉和培育國際醫療人才方面的貢獻與努力。
 
成功大學致力於培育國際專業醫療人才,提供完善的系統訓練和全方位課程,從校園走入社區,傳遞健康、關懷與陪伴。同時成功大學從台灣拓展到國際,通過合作共享研究、知識與技術,期待發揮最大的力量來貢獻社會。
 
成功大學亦十分重視師生員工健康,提供心理健康資源和員工心理諮詢服務。專屬諮商輔導空間增設,並增聘專業心理師。推動「夜間諮商」和「日間心理師宿舍駐點」,支持學生調適心理狀態,提供情緒關懷。同時,所有 50 歲以上員工為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對象(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全面守護員工身心健康。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成功大學致力於建置綠色永續校園,採用 ESCO 能源績效保證專案,與業界跨域合作,引進智慧校園電子紙指標系統示範,藉由結合達運精密工業、元太科技與成功大學產學跨域合作創新,展現臺灣顯示產業的軟硬整合及多元顯示技術應用創新能力,透過科技創新響應「2050 年淨零排放」國家政策,並落實顯示產業數位轉型。
 
成功大學的「綠色魔法學校」是台灣首座零碳綠建築,同時榮獲台灣最高「鑽石級綠建築」和美國最高「白金級綠建築」兩項認證,更被英國知名出版社羅德里其(Routledge)出版的「世界最綠的建築(The World's Greenest Buildings)」評選為全球最綠的綠建築。截至目前,成功大學已有 8 座建築物獲得綠建築證書。
 
今年初,台達電子與成功大學宣布成立「台達成大聯合研發中心」,聚焦綠能和智動化等前瞻技術研究與應用,著眼高效電源、可再生能源及智能製造等技術領域,藉學術研究與產業技術發展需求之結合,培育兼具創新與務實的新世代技術人才。
 
「SDG 12 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成功大學積極回應 SDG12 目標,從制度上制定相關政策並積極宣導與執行。校園內的飲食商家在招商契約中,規範選用友善耕作、本土生產、低碳蔬食和可持續性食材,並努力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2023 年,成功大學的綠色採購比率達到 99.33%,展現了實踐循環低碳的永續校園理念。同時,根據「優先採購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或團體生產物品及服務」的採購作業要點,學校確保採購活動符合公平正義,增進相關人員的福祉。這些措施不僅支持當地食品供應商,也由學生代表、教師和管理人員組成的委員會監督,確保食品採購的責任和永續性。
 
成大產創中心輔導創業,成大首家投資入股成立的公司-成大昶閎公司,為專業的淤泥以及營建剩餘土資源化再生利用設計與製造商,以「樂土LOTOS」品牌在國內防水材市場異軍突起,透過「水庫淤泥改質技術」研發出「樂土防水粉」防水係數高,為高 CP 值防水材,兼顧材質間的相容性,符合 CNS3763 泥防水劑規範。
 
「SDG6 淨水及衛生」
綠色魔法學校設置有水循環技術,建置一座高達 3 層樓的「雨撲滿」將雨水收集後,利用建築的位能,直接利用水壓噴灌植栽。同時雨撲滿與建築本體結合,形成視覺藝術。此一設計做到幾近每滴水都不浪費的生態水循環。
 
成功大學全校區共設置有 8 座雨廢水處理所,利用自然地下水滲水,作為乾季澆灌再利用。同時利用連接成功、光復校區之原廢棄地下道空間,轉化再利用為雨水貯留系統設施。
 
本校傑出校友李文造,長虹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回饋母校特設置「長虹教育基金會-長虹講座教授」,首屆獲獎者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林財富,多年來致力於有害藻類監測與水處理的相關研究,以「守護水質安全」為使命,透過研究對社會可能產生之影響,成為發現造成台灣水中臭味物質的先驅。
 
「SDG2 消除飢餓」
成功大學為減少並杜絕食物浪費,設置廚餘回收系統,並委託合格廠商清運至合法畜牧場進行再利用,另外規劃於安南校區適當地點設置廚餘推肥廠,落實廚餘回收再利用。
 
成功大學人社中心研究團隊,為降低化肥及農藥的使用,透過和專業團隊在各地開班,直接提供農民學習並擁有擴培微生物菌的技巧,降低農民生產成本。
 
人工智慧生技醫療創新中心協助智慧近海養殖團隊推動世界第一個「無人海洋牧場」示範場域,以無人化 3D 智慧海洋養殖牧場結合 AIOT、5G 創新技術概念,強化邊緣運算技術並將系統模組化,且同步建構「智慧養殖中控展示中心」,將場域資料傳到雲端系統進行 AI 演算。
 
成功大學在必須提交的指標「SDG17 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評比中,儘管今年排名未能維持在世界百大,成功大學亦持續與全球大學夥伴們積極擴展國際關係,並合作分享產學研成果。
 
今年,成功大學仍積極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加入以筑波大學為首主導的全球性頂尖大學策略聯盟(Campus-in-Campus Initiative 國際聯盟),聯盟中的成員校經由共享教育及研究資源,提升教學與研究品質。成大為第 12 所聯盟成員校,未來可經由平台拓展跨歐、亞、美洲之國際鏈結,提高國際合作,提升成大師生國際交流之機會。
 
躍昇精彩 邁向百年
成功大學以其深厚的社會貢獻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成為全球、全國及在地最具價值的學術品牌之一,跨足教育、研究、國際交流及產學合作,致力成為一所能夠回應社會與世界關鍵議題的永續型大學。成功大學的影響力不僅限於學術領域,更涵蓋科學濟世與社會福祉,作為人文與科學並重的教育據點,成功大學致力於打造一所讓人感到幸福的大學,並透過積極建立在地品牌,成功大學不僅促進了區域鏈結,更成為全球典範。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4-06-13
瀏覽數:
:::

即時新聞

即時影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