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新校長出爐 黃煌煇教授明年二月上任
【台南訊】國立成功大學校長遴選委會5日晚間選出新任校長黃煌煇教授,明(100年)二月一日上任。黃煌煇教授,1946年生,現為國立成功大學資深執行副校長。1970年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學士、1975年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畢業、1981年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取得工學博士學位(國家工學博士)。是歷屆校長唯一從大學之後便把一生青春完全奉獻給成功大學的校長。
國立成功大學校長遴選作業在5日晚間圓滿結束,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現為成大資深執行副校長黃煌煇教授,眾望所歸,獲得成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委員們的青睞,順利出線並當選下一任校長。難能可貴的是,從4月至今為期六個月的校長遴選過程相當和平順利,凸顯成大的和諧與各校長候選人的氣度,可說為國內校長遴選立下新的標竿與典範。
對於受到校長遴選委員會委員的倚重、當選成大下一任校長的成大資深執行副校長黃煌煇深感責任重大。他說,成大是一所重視傳承的學校,歷任校長對成大皆有很深的經營,尤其賴明詔校長在任四年為成大注入很多活水,一位跟成大原本毫無淵源的校長,卻能放下身段,和師生同仁們和諧相處,贏得同仁尊敬,是令人敬重的校長,也是很好的模範。未來,我也將承襲成大一脈相承的傳統,在賴校長擘畫的基礎上繼續挺進,讓成大躋身國際一流的大學。
再者,成大是一所非常踏實的學校,我從大學到博士都在成大,完完全全是成大培養出來,這也顯示出成大已是世界名校,有能力可以培養出一位頂尖大學的校長。
長期投入海洋波浪研究,在非線性波動力學居世界領先地位的黃煌煇教授,除了本身的專業研究做得好,也是推動國內產學合作的指標人物,所發表之許多論文皆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堪稱世界非線性波動力學之先驅。
帶領成大邁向世界頂尖大學,黃煌煇教授心中早有藍圖。他說,學術研究為長年累積,絕非一蹴可幾,成大要有突破性的研發成果,最重要是跨領域的合作,在工學院堅實基礎下,擴及到各個學院,除增加教師交流,也要大幅提昇跨領域的合作,開創多元化的結合,激發出創新的研究成果,提升附加價值。此外,更要打造一個快樂優質的成大校園,讓行政人員快樂工作、老師快樂教書做研究,每一個成員在成大就彷彿在一個既溫馨又快樂的大家庭。
在硬體建設部分,黃煌煇副校長認為首要目標是進行大學路周邊的經營與規劃。他說,大學路緊鄰火車站,是台南市最好的地段之一,包括中正堂的改建成為像巨蛋一樣的新地標,運動場也能發展為立體體育場的規模,進行多元化經營,目前救國團處所,則可建構成國際學舍,營造外籍人士喜歡居住的空間,展現成大國際化大學的規模。
針對其教育、學術及治校理念,黃煌煇教授認為大學從十一世紀演化至今,校務的經營與發展已變得錯綜複雜,涵蓋的面向十分寬廣,不僅教學、研究、服務與輔導均需滿足師生之期待外,更要兼顧協助社會與經建的發展,同時因為成大是國內的頂尖大學,因此更需肩負提升國際學術聲望的責任。他認為如何在成大80年既有堅實的基礎上突破現狀,更上層樓,應從幾個構面著手。
第一、建構健康快樂的優質校園環境:健康舒適的優質校園環境乃是吸引師生、教職員工留校從事教研、學習與工作之首要條件,也是爭取國際學人與外籍學生的基本要件。不論軟硬體設施的籌建均應有長遠深入的規劃,讓全體師生員工都能感受方便、舒適、安全、健康的氛圍環境,師生員工的向心力、凝聚力自然而然的產生,校務發展管理順暢、條理、有效率。目前成大的軟硬體建設在歷任校長努力下,已具良好條件與規模,若能在未來增建國際學人房舍與活動環境,將使校園更為完美。
第二、教學精進、課程規劃、跨領域整合、通識教育改革:近五年來教育部推動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往往把研究擺放在頂尖大學追求的第一目標,而忽略了教學的重要性。事實上教學乃是大學最重要的職責,唯有一流的教學內涵才能培育一流的人才,也才會衍生優質的研究成果。因此成大在第二期頂尖大學計畫亦將重點放在教學相關事務上:首先應在校內舉行教學改革研討會議,讓授課教師充份瞭解教學之重要性,應拋棄個人隨意開課的自私觀念,在系所內部進行課程整合,期使學生受教內涵優質精緻,老師授課負擔降低,而且逐步推動教材內容之同儕審閱以提升教學品質。再者,因應整個世界潮流發展,跨領域課程之規劃整合以及通識教育規劃均應透過教務系統進行全校性的檢討、規劃與推動,讓頂尖大學亦擁有卓越的教學內涵。
第三、健全學生人格發展,關懷弱勢學生受教:大學教育不僅培育學生之專業知識外,亦應重視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期使他們具有廣闊的人生觀與關懷社會的精英人才,因此學務工作之重點必須透過各種校內外的活動與服務參與,以體驗人、事、物相處的道理與關懷的喜悅,進而形塑個人健全的人格發展。至於弱勢學生的照護更需付出心力予與協助,如特殊心理輔導或就學生活的資助等等,期使弱勢學生在沒有外部壓力的環境下完成教育以造就未來的人生。
第四、提升研究品質,創造學術卓越:成大在第一期頂尖大學計畫中,首先全面性的推動研究工作,乃至於大型標竿計畫之徵求到跨領域計畫整合,已使研發能量大幅提升,從2005年的1,800篇論文增加到2009年的2,800篇,且HiCi論文數亦快速成長,此乃顯示成大研究能量之穩定發展,然而頂尖大學之學術成果,不在於發表論文數量之成長,而應有突破性、創新性與價值性的論著。因此成大除了維持原有的研發水準外,更應從主客觀的條件與發展趨勢,推動成大的研究重點特色。如防災永續、能源科技、醫療器材、傳染性疾病、光電科技及太空研究等發展出更為卓越的研究成果,以引領成大邁向頂尖大學之途。
第五、積極推動產學接軌,爭取資源挹注校務基金:目前成大是國內產學合作表現最好的大學,每年幾乎維持10%的成長而且技轉績效亦是國內第一,去年簽約技轉金,只有成大超過1億元。因此為有效推動產學合作,已將技轉育成中心合併,並引入專業經理人,專職將教授之專利、技術行銷至產業界,以降低教授進行商業化過程之困擾,以提升研發能量。另因成大有研究總中心之成立,有效推動跨院系的專職研究人力主持研究計畫,因此建教產學合作績效突出,對研究資源爭取與校務基金之充實有很大助益,然為更有效的發揮研究能量並協助各系所教學,將利用各研究中心或系所的管理費增聘優質研究人才以擴增研究產出並支援系所相關課程之教學,達到教學、研究相輔相成的雙贏局面。
第六、計畫性招收優秀外籍生,活絡國際學術交流:據統計,國內外籍生成長率,成大高居第一,總人數(包含僑生)約1千2百位,為能招收優秀外籍生,未來宜由各學院鎖定相關國家之優秀大學(如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等)組團前往招生、面試,並在校內建立外籍生課輔助教、接待義工與接待家庭之組織及外籍生活動環境。為拓展成大學生參與國際活動,除了重點補助碩博士生參加國際會議外,將在校務基金下規劃出國遊學與雙學位之補助及貸款,以擴增成大學生之國際視野。至於推動國際學術交流方面,將在校內成立支援承辦國際會議之專責單位,協助成大教授爭取大型國際會議,並協助舉辦國際會議之相關庶務工作,以提升成大之國際能見度,同時積極鼓勵並配合補助實質的跨國合作計畫,以推動成大師生參與國際學術合作研究,邁向真正的國際化大學。
第七、行政組織調整與功能強化:行政效率涉及大學經營管理的成效,為使學校各項行政管理機制更具彈性運用與效率提升,相關之行政組織及人力配置宜依其功能屬性作深入檢討後進行調整與強化。尤其行政流程的簡化與e化平台的建制應列為目前之改革重點,其中包括法規條文的修訂、充分授權、落實分層負責及公文線上簽核以縮短行政處理時程。另外藉由全校性共通資料庫及e化平台的建制,期使各處室的電子資訊及資料能橫向連結,以強化系統應用的一貫性與查詢的方便性。
第八、邁向永續經營管理的校務發展:大學校務基金的逐漸減縮乃是政府未來的調整方向。因此自主性、永續性的大學校務基金之營運操作將是國立大學要及早因應的重大議題。如何運用成大強大的產學合作能量爭取外部資源以支援校內的教學研究,是未來極欲拓展的發展方向。再者,有計畫性、系統性、長遠性的募款,以目標十年百億之校友、企業捐助當可有效的增強校務基金的運作。同時,對於學校財務自主化的推動、財務處的成立以及穩健的投資操作,亦是成大校務永續經營的重要策略,希望成大能在法令許可情況下,從事更具彈性的校務基金營運管理,以為日後校務基金自主化之參考基石。大學校務之經營與發展,需要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內部的共識、溝通、協調為不可或缺的步驟,各項業務的推動更須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在完整的制定訂定下,只要持之以恆,強烈的企圖心與積極的執行力,將使成大邁入一流大學的行列。
黃煌煇教授畢生獻身教育及社會服務,立下很多創新及傲人成果,例如,(1)、協助成立研究總中心:前成大校長吳京教授有感於大學有必要開創第二條研發大道,並可藉此爭取外部資源,挹注校務基金,乃在民國83年就任成大校長後委由他研擬「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總中心成立計畫書」,經向教育部郭為藩部長簡報獲准成立,並於民國84年任第一任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總中心主任。建立成大聘任專職研究人員為主,教授參與、指導為輔的跨系、院,甚至跨校的各種類型的研究中心體制,所有的研究中心都以自給自足的經營模式,爭取外部研究計畫及資源,協助系所相關教學與研究。此研究總中心之成立已被肯定為國內運作最好的研究組織,目前由研究總中心所屬各研究中心爭取的研發經費,每年平均超過8億元以上,對成大研發資源的開發及校務基金之貢獻至巨。
(2)、主持國內外最大型之海岸開發計畫:民國79年經濟部工業局為因應國內工業區土地之需求及改善內陸工業區污染問題,乃決定以填海造陸方式進行彰化濱海工業區開發計畫,總面積3,643公頃,抽砂填海量1億2千萬立方公尺,此為當時國內外最大的填海造陸計畫,由他擔任總主持人,整合校內外約有50位教授、百餘位研究人員參與相關的海陸域研究專題及實測、分析、研究。民國81年亦在經濟部工業局委託下,主持雲林離島工業區開發計畫,其中包括已完成的台塑麥寮六輕(約2,200公頃),預計完成11,000公頃,抽砂填海量10億立方公尺,此二計畫執行至今已逾20年,總經費超過新台幣20億元以上。不僅由此二計畫獲得大型整合計畫之經驗外,對國家海岸空間土地利用亦有實質的貢獻,而且亦藉此建立海岸環境保護監測之典範。
(3)、籌建世界級水工試驗場,提升海洋工程之國際地位:為因應雲林離島工業區開發計畫之海岸變遷及台塑六輕麥寮港之構建等問題,經濟部工業局乃補助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新台幣1億6千8百萬元,配合成大水工試驗所之自籌經費共約新台幣3億5千萬元,於成大安南校區,從民國83年至87年籌建完成世界級水工海洋試驗場,其中三維水工平面試驗水池(長150公尺,寬60公尺,深1.5公尺)為世界最大室內造波水池,另有二維水工斷面試驗水槽(長300公尺,寬5.0公尺,高5.2公尺)為世界第二大水槽,此設備完成後不但提供所有雲林離島工業區開發計畫所需之相關水工模型試驗研究外,目前國內最大的台塑六輕麥寮港建構之相關研究,亦在此試驗場完成。再者,藉此精良試驗設備的建立,不但有許多高品質的論文發表外,並吸引世界各國之海洋工程學者參與合作研究,現有實質合作的國家,包括美國、蘇俄、日本、法國、澳洲等等一流的研究機構,對國內海洋工程之國際學術地位之提升有很大之助益。
黃煌煇教授的現職是成功大學資深執行副校長、宇泰海洋科技講座教授、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台灣水利產業發展促進協會理事長、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所長。
黃煌煇教授的學術成果卓越,獲獎無數,曾獲:2009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8年度傑出研究獎、宇泰海洋科技講座教授、2008國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97年校友傑出成就獎、宇泰海洋工程科技講座教授、2007成大產學合作成果特優教師、中華民國力學學會會士、2006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2005水利貢獻獎、李國鼎科技講座-榮譽學者、2004第一屆國立成功大學產學合作特優獎、台灣海洋工程學會論文獎、2003太平洋海洋科學與技術協會服務獎(美國)、1999科學與工程名人錄、1994中華民國傑出工程教授、1993第九屆國際紊流學會論文展示獎(日本)、1990中華民國土木水利工程論文獎、1984中華民國力學學會論文獎、1975中華民國土木水利工程論文獎、中國工程師學會論文獎、1970斐陶斐榮譽學會會員等殊榮。
也由於產學合作及社會服務的表現相當耀眼,黃煌煇教授經常受到許多機構的倚重,曾受聘擔任考選部技師考試改進推動委員會(水利工程組)委員、經濟部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審議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獎勵大學卓越計畫委員會委員、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海洋環境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召集人、經濟部水資源審議委員會委員、The member of IAPSO Commission on Groundwater-Seawater Interactions、國際海洋研究會中華民國委員會常務委員(ROCNCOR)、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工程施工查核小組委員、行政院經建會「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專案小組」委員會委員、國立成功大學與國立中山大學跨校「海洋環境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主持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核能四廠環境保護監督委員會委員、教育部追求學術卓越研究計畫-「斜坡上非線性波浪傳動特性之研究」總主持人、台灣海洋工程學會理事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審議委員會委員、Committee Member of R.O.C.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Oceanic Research(ROCNCOR)、Committee Member of Section II.3, I.A.H.R.、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總中心主任、經濟部科技審議委員會委員、Executive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dynamics (ICHD)執行委員、行政院科技預算資源學門審議召集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海工學門召集人、京都大學防災研究中心訪問教授、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訪問教授、…等等。
※成大校長遴選過程簡要:
成大首先在4月成立校長遴選委員會, 5月公開徵求並接受各單位及個人推荐校長候選人,經徵詢被推荐人參選之意願以及經由全體遴選委員投票,最後選出蘇炎坤教授、黃煌煇教授、張文昌教授等3人進入最後決選。
隨後,公開各個候選人之資料,並分送予專任講師以上之教師,9月舉辦候選人治校理念說明會,隨後讓全校1,198名專任講師以上之教師針對每一位候選人行使同意權。同意權之行使,採連記法。獲得應投票總數三分之一以上之不同意為不通過,不通過者即不能參與最後階段之遴選。全校教師行使同意權結果,3位候選人皆順利通過入圍。
最後,10月5日成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邀請3位入圍之校長候選人,依抽籤順序逐一進行面談,並說明其辦學理念,再由遴選委員遴選出校長人選。
成大2010年校長遴選委員會之委員,除教育部遴派代表曾志朗、黃秀霜、林聰明等三位委員,還有學校代表何志欽、吳文騰、林炳文、洪國郎、高 強、曾永華、閔振發、顏鴻森,校友代表馬哲儒、曾繁城、劉維琪、鄭崇華,以及社會公正人士李家同、李羅權、黃榮村、劉炯朗等16位委員,總計19位。
國立成功大學校長遴選作業在5日晚間圓滿結束,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現為成大資深執行副校長黃煌煇教授,眾望所歸,獲得成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委員們的青睞,順利出線並當選下一任校長。難能可貴的是,從4月至今為期六個月的校長遴選過程相當和平順利,凸顯成大的和諧與各校長候選人的氣度,可說為國內校長遴選立下新的標竿與典範。
對於受到校長遴選委員會委員的倚重、當選成大下一任校長的成大資深執行副校長黃煌煇深感責任重大。他說,成大是一所重視傳承的學校,歷任校長對成大皆有很深的經營,尤其賴明詔校長在任四年為成大注入很多活水,一位跟成大原本毫無淵源的校長,卻能放下身段,和師生同仁們和諧相處,贏得同仁尊敬,是令人敬重的校長,也是很好的模範。未來,我也將承襲成大一脈相承的傳統,在賴校長擘畫的基礎上繼續挺進,讓成大躋身國際一流的大學。
再者,成大是一所非常踏實的學校,我從大學到博士都在成大,完完全全是成大培養出來,這也顯示出成大已是世界名校,有能力可以培養出一位頂尖大學的校長。
長期投入海洋波浪研究,在非線性波動力學居世界領先地位的黃煌煇教授,除了本身的專業研究做得好,也是推動國內產學合作的指標人物,所發表之許多論文皆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堪稱世界非線性波動力學之先驅。
帶領成大邁向世界頂尖大學,黃煌煇教授心中早有藍圖。他說,學術研究為長年累積,絕非一蹴可幾,成大要有突破性的研發成果,最重要是跨領域的合作,在工學院堅實基礎下,擴及到各個學院,除增加教師交流,也要大幅提昇跨領域的合作,開創多元化的結合,激發出創新的研究成果,提升附加價值。此外,更要打造一個快樂優質的成大校園,讓行政人員快樂工作、老師快樂教書做研究,每一個成員在成大就彷彿在一個既溫馨又快樂的大家庭。
在硬體建設部分,黃煌煇副校長認為首要目標是進行大學路周邊的經營與規劃。他說,大學路緊鄰火車站,是台南市最好的地段之一,包括中正堂的改建成為像巨蛋一樣的新地標,運動場也能發展為立體體育場的規模,進行多元化經營,目前救國團處所,則可建構成國際學舍,營造外籍人士喜歡居住的空間,展現成大國際化大學的規模。
針對其教育、學術及治校理念,黃煌煇教授認為大學從十一世紀演化至今,校務的經營與發展已變得錯綜複雜,涵蓋的面向十分寬廣,不僅教學、研究、服務與輔導均需滿足師生之期待外,更要兼顧協助社會與經建的發展,同時因為成大是國內的頂尖大學,因此更需肩負提升國際學術聲望的責任。他認為如何在成大80年既有堅實的基礎上突破現狀,更上層樓,應從幾個構面著手。
第一、建構健康快樂的優質校園環境:健康舒適的優質校園環境乃是吸引師生、教職員工留校從事教研、學習與工作之首要條件,也是爭取國際學人與外籍學生的基本要件。不論軟硬體設施的籌建均應有長遠深入的規劃,讓全體師生員工都能感受方便、舒適、安全、健康的氛圍環境,師生員工的向心力、凝聚力自然而然的產生,校務發展管理順暢、條理、有效率。目前成大的軟硬體建設在歷任校長努力下,已具良好條件與規模,若能在未來增建國際學人房舍與活動環境,將使校園更為完美。
第二、教學精進、課程規劃、跨領域整合、通識教育改革:近五年來教育部推動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往往把研究擺放在頂尖大學追求的第一目標,而忽略了教學的重要性。事實上教學乃是大學最重要的職責,唯有一流的教學內涵才能培育一流的人才,也才會衍生優質的研究成果。因此成大在第二期頂尖大學計畫亦將重點放在教學相關事務上:首先應在校內舉行教學改革研討會議,讓授課教師充份瞭解教學之重要性,應拋棄個人隨意開課的自私觀念,在系所內部進行課程整合,期使學生受教內涵優質精緻,老師授課負擔降低,而且逐步推動教材內容之同儕審閱以提升教學品質。再者,因應整個世界潮流發展,跨領域課程之規劃整合以及通識教育規劃均應透過教務系統進行全校性的檢討、規劃與推動,讓頂尖大學亦擁有卓越的教學內涵。
第三、健全學生人格發展,關懷弱勢學生受教:大學教育不僅培育學生之專業知識外,亦應重視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期使他們具有廣闊的人生觀與關懷社會的精英人才,因此學務工作之重點必須透過各種校內外的活動與服務參與,以體驗人、事、物相處的道理與關懷的喜悅,進而形塑個人健全的人格發展。至於弱勢學生的照護更需付出心力予與協助,如特殊心理輔導或就學生活的資助等等,期使弱勢學生在沒有外部壓力的環境下完成教育以造就未來的人生。
第四、提升研究品質,創造學術卓越:成大在第一期頂尖大學計畫中,首先全面性的推動研究工作,乃至於大型標竿計畫之徵求到跨領域計畫整合,已使研發能量大幅提升,從2005年的1,800篇論文增加到2009年的2,800篇,且HiCi論文數亦快速成長,此乃顯示成大研究能量之穩定發展,然而頂尖大學之學術成果,不在於發表論文數量之成長,而應有突破性、創新性與價值性的論著。因此成大除了維持原有的研發水準外,更應從主客觀的條件與發展趨勢,推動成大的研究重點特色。如防災永續、能源科技、醫療器材、傳染性疾病、光電科技及太空研究等發展出更為卓越的研究成果,以引領成大邁向頂尖大學之途。
第五、積極推動產學接軌,爭取資源挹注校務基金:目前成大是國內產學合作表現最好的大學,每年幾乎維持10%的成長而且技轉績效亦是國內第一,去年簽約技轉金,只有成大超過1億元。因此為有效推動產學合作,已將技轉育成中心合併,並引入專業經理人,專職將教授之專利、技術行銷至產業界,以降低教授進行商業化過程之困擾,以提升研發能量。另因成大有研究總中心之成立,有效推動跨院系的專職研究人力主持研究計畫,因此建教產學合作績效突出,對研究資源爭取與校務基金之充實有很大助益,然為更有效的發揮研究能量並協助各系所教學,將利用各研究中心或系所的管理費增聘優質研究人才以擴增研究產出並支援系所相關課程之教學,達到教學、研究相輔相成的雙贏局面。
第六、計畫性招收優秀外籍生,活絡國際學術交流:據統計,國內外籍生成長率,成大高居第一,總人數(包含僑生)約1千2百位,為能招收優秀外籍生,未來宜由各學院鎖定相關國家之優秀大學(如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等)組團前往招生、面試,並在校內建立外籍生課輔助教、接待義工與接待家庭之組織及外籍生活動環境。為拓展成大學生參與國際活動,除了重點補助碩博士生參加國際會議外,將在校務基金下規劃出國遊學與雙學位之補助及貸款,以擴增成大學生之國際視野。至於推動國際學術交流方面,將在校內成立支援承辦國際會議之專責單位,協助成大教授爭取大型國際會議,並協助舉辦國際會議之相關庶務工作,以提升成大之國際能見度,同時積極鼓勵並配合補助實質的跨國合作計畫,以推動成大師生參與國際學術合作研究,邁向真正的國際化大學。
第七、行政組織調整與功能強化:行政效率涉及大學經營管理的成效,為使學校各項行政管理機制更具彈性運用與效率提升,相關之行政組織及人力配置宜依其功能屬性作深入檢討後進行調整與強化。尤其行政流程的簡化與e化平台的建制應列為目前之改革重點,其中包括法規條文的修訂、充分授權、落實分層負責及公文線上簽核以縮短行政處理時程。另外藉由全校性共通資料庫及e化平台的建制,期使各處室的電子資訊及資料能橫向連結,以強化系統應用的一貫性與查詢的方便性。
第八、邁向永續經營管理的校務發展:大學校務基金的逐漸減縮乃是政府未來的調整方向。因此自主性、永續性的大學校務基金之營運操作將是國立大學要及早因應的重大議題。如何運用成大強大的產學合作能量爭取外部資源以支援校內的教學研究,是未來極欲拓展的發展方向。再者,有計畫性、系統性、長遠性的募款,以目標十年百億之校友、企業捐助當可有效的增強校務基金的運作。同時,對於學校財務自主化的推動、財務處的成立以及穩健的投資操作,亦是成大校務永續經營的重要策略,希望成大能在法令許可情況下,從事更具彈性的校務基金營運管理,以為日後校務基金自主化之參考基石。大學校務之經營與發展,需要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內部的共識、溝通、協調為不可或缺的步驟,各項業務的推動更須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在完整的制定訂定下,只要持之以恆,強烈的企圖心與積極的執行力,將使成大邁入一流大學的行列。
黃煌煇教授畢生獻身教育及社會服務,立下很多創新及傲人成果,例如,(1)、協助成立研究總中心:前成大校長吳京教授有感於大學有必要開創第二條研發大道,並可藉此爭取外部資源,挹注校務基金,乃在民國83年就任成大校長後委由他研擬「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總中心成立計畫書」,經向教育部郭為藩部長簡報獲准成立,並於民國84年任第一任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總中心主任。建立成大聘任專職研究人員為主,教授參與、指導為輔的跨系、院,甚至跨校的各種類型的研究中心體制,所有的研究中心都以自給自足的經營模式,爭取外部研究計畫及資源,協助系所相關教學與研究。此研究總中心之成立已被肯定為國內運作最好的研究組織,目前由研究總中心所屬各研究中心爭取的研發經費,每年平均超過8億元以上,對成大研發資源的開發及校務基金之貢獻至巨。
(2)、主持國內外最大型之海岸開發計畫:民國79年經濟部工業局為因應國內工業區土地之需求及改善內陸工業區污染問題,乃決定以填海造陸方式進行彰化濱海工業區開發計畫,總面積3,643公頃,抽砂填海量1億2千萬立方公尺,此為當時國內外最大的填海造陸計畫,由他擔任總主持人,整合校內外約有50位教授、百餘位研究人員參與相關的海陸域研究專題及實測、分析、研究。民國81年亦在經濟部工業局委託下,主持雲林離島工業區開發計畫,其中包括已完成的台塑麥寮六輕(約2,200公頃),預計完成11,000公頃,抽砂填海量10億立方公尺,此二計畫執行至今已逾20年,總經費超過新台幣20億元以上。不僅由此二計畫獲得大型整合計畫之經驗外,對國家海岸空間土地利用亦有實質的貢獻,而且亦藉此建立海岸環境保護監測之典範。
(3)、籌建世界級水工試驗場,提升海洋工程之國際地位:為因應雲林離島工業區開發計畫之海岸變遷及台塑六輕麥寮港之構建等問題,經濟部工業局乃補助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新台幣1億6千8百萬元,配合成大水工試驗所之自籌經費共約新台幣3億5千萬元,於成大安南校區,從民國83年至87年籌建完成世界級水工海洋試驗場,其中三維水工平面試驗水池(長150公尺,寬60公尺,深1.5公尺)為世界最大室內造波水池,另有二維水工斷面試驗水槽(長300公尺,寬5.0公尺,高5.2公尺)為世界第二大水槽,此設備完成後不但提供所有雲林離島工業區開發計畫所需之相關水工模型試驗研究外,目前國內最大的台塑六輕麥寮港建構之相關研究,亦在此試驗場完成。再者,藉此精良試驗設備的建立,不但有許多高品質的論文發表外,並吸引世界各國之海洋工程學者參與合作研究,現有實質合作的國家,包括美國、蘇俄、日本、法國、澳洲等等一流的研究機構,對國內海洋工程之國際學術地位之提升有很大之助益。
黃煌煇教授的現職是成功大學資深執行副校長、宇泰海洋科技講座教授、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台灣水利產業發展促進協會理事長、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所長。
黃煌煇教授的學術成果卓越,獲獎無數,曾獲:2009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8年度傑出研究獎、宇泰海洋科技講座教授、2008國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97年校友傑出成就獎、宇泰海洋工程科技講座教授、2007成大產學合作成果特優教師、中華民國力學學會會士、2006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2005水利貢獻獎、李國鼎科技講座-榮譽學者、2004第一屆國立成功大學產學合作特優獎、台灣海洋工程學會論文獎、2003太平洋海洋科學與技術協會服務獎(美國)、1999科學與工程名人錄、1994中華民國傑出工程教授、1993第九屆國際紊流學會論文展示獎(日本)、1990中華民國土木水利工程論文獎、1984中華民國力學學會論文獎、1975中華民國土木水利工程論文獎、中國工程師學會論文獎、1970斐陶斐榮譽學會會員等殊榮。
也由於產學合作及社會服務的表現相當耀眼,黃煌煇教授經常受到許多機構的倚重,曾受聘擔任考選部技師考試改進推動委員會(水利工程組)委員、經濟部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審議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獎勵大學卓越計畫委員會委員、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海洋環境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召集人、經濟部水資源審議委員會委員、The member of IAPSO Commission on Groundwater-Seawater Interactions、國際海洋研究會中華民國委員會常務委員(ROCNCOR)、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工程施工查核小組委員、行政院經建會「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專案小組」委員會委員、國立成功大學與國立中山大學跨校「海洋環境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主持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核能四廠環境保護監督委員會委員、教育部追求學術卓越研究計畫-「斜坡上非線性波浪傳動特性之研究」總主持人、台灣海洋工程學會理事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審議委員會委員、Committee Member of R.O.C.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Oceanic Research(ROCNCOR)、Committee Member of Section II.3, I.A.H.R.、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總中心主任、經濟部科技審議委員會委員、Executive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dynamics (ICHD)執行委員、行政院科技預算資源學門審議召集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海工學門召集人、京都大學防災研究中心訪問教授、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訪問教授、…等等。
※成大校長遴選過程簡要:
成大首先在4月成立校長遴選委員會, 5月公開徵求並接受各單位及個人推荐校長候選人,經徵詢被推荐人參選之意願以及經由全體遴選委員投票,最後選出蘇炎坤教授、黃煌煇教授、張文昌教授等3人進入最後決選。
隨後,公開各個候選人之資料,並分送予專任講師以上之教師,9月舉辦候選人治校理念說明會,隨後讓全校1,198名專任講師以上之教師針對每一位候選人行使同意權。同意權之行使,採連記法。獲得應投票總數三分之一以上之不同意為不通過,不通過者即不能參與最後階段之遴選。全校教師行使同意權結果,3位候選人皆順利通過入圍。
最後,10月5日成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邀請3位入圍之校長候選人,依抽籤順序逐一進行面談,並說明其辦學理念,再由遴選委員遴選出校長人選。
成大2010年校長遴選委員會之委員,除教育部遴派代表曾志朗、黃秀霜、林聰明等三位委員,還有學校代表何志欽、吳文騰、林炳文、洪國郎、高 強、曾永華、閔振發、顏鴻森,校友代表馬哲儒、曾繁城、劉維琪、鄭崇華,以及社會公正人士李家同、李羅權、黃榮村、劉炯朗等16位委員,總計19位。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1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