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成大產學績效 媲美世界名校 研究總中心在100年度執行研究計畫經費逾新台幣十億元,挹注校務基金破億元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本報訊】大學自主與經費自籌已成為國內大學辦學趨勢,如何推動「產學合作」籌措經費以挹注校務發展已成為目前最夯的議題。成功大學長期以來結合理論與實務並重的辦學精神,率先成立研究總中心,以團隊、跨領域的研究人力積極對外爭取研究計畫,擴大產學合作績效與效能,締造輝煌的產學合作能量及成果。

單是一個研究總中心,在100年度所執行的產學合作研究計畫經費就超過新台幣十億元,挹注校務基金破億元,不僅領先國內各大學,與世界頂尖大學相較,也毫不遜色。

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主任秘書陳進成、研究總中心主任蔡明祺、電資學院製造所講座教授鄭芳田,2日午後於台北市長官邸與大家分享成大的產學合作經驗,期盼結合國內大學為台灣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貢獻。

成大校長黃煌煇表示,研究總中心提供一個彈性的平台,讓學校的研發能量能夠彰顯,除教授多一個舞台可以盡情表現,學校也多出一個籌措財源的地方,長遠來說對產業、或是國家發展也具有正向的貢獻。在研究總中心下,成大有效整合跨院系的團隊,促進建教/產學合作,對研究資源的取得與充實校務基金有很大的助益,有效提升研究能量與教學品質,創造教學、研究與服務的三贏局面。

成大校長黃煌煇指出,成大1996年起成立台灣第一個研究總中心,本著工學院起家的優勢,快速展露研發能量,奪得產學合作全國第一的佳績。成大的研發實力,也獲得企業界的肯定與青睞,像奇美電、台達電、…等很多企業,長期以來,每年提供數千萬元的研發經費給成大,讓學界、業界皆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成大校長黃煌煇也認為,如何讓研究發展有效的支援產業發展,是台灣未來發展的一大要務,學術界的教授們應該要更有使命抱負,以自身的專長為台灣的產業服務,一起為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務。

以工學起家的成功大學,除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歷任校長及各學院教授也深刻體認學術研究不能躲在學術象牙塔裡,應積極把學術研究應用到產品開發上,嘉惠人類、造福社會,在全校上下齊心的驅動下,創造不凡的產學合作績效,諸如連續五年榮獲中國工程師學會「產學合作績優單位」、連續數年獲得教育部「爭取產學經費與效率」及「產學合作成效廣泛程度」第一名,連續五次榮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績優技轉中心」等諸多殊榮,在在都顯示成大傲人的產學成果。

成大產學合作成功的關鍵大致可歸納:
一、成立強而有力的管理中心--研究總中心
1996年率先成立「研究總中心」,負責統合全校產學合作業務,以跨校、跨院系、跨領域的模式、匯集相關研究人力及資源,構築實力堅強的「研究團隊」,以強而有力的管理中心有效執行產學合作計畫,達到學術研究成果與產學接軌的目的,至今旗下已擁有70多個研究中心。

二、技轉與育成的合體
為增進其戰鬥力,擴大服務績效,成大在2007年,把「技術移轉服務中心」
與「創新育成中心」整併為一體,達到快速把校內研發技術的成果,轉移給廠商量產之效能,並積極輔導廠商建立管理制度、品牌行銷與資金之籌措,讓學界研發成果與產業建立綿密的關係。

三、建立產學雲端平台網站,成為產學接軌的橋樑與宣傳者
研究總中心建立「產學雲端平台網站」,提供完整的資訊系統,便利校內外研究中心及廠商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有效整合相關資源,達到資源共享的目標。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總中心除主動提供完整的資訊,也為教授們開闢對外的合作管道,讓產學合作發揮極大的效益。

四、「萌芽計畫」 - 搜尋潛力種子,主動服務
研究總中心網羅許多穿針引線的專業經理人,協尋學校中可以引領下一世代產業發展契機的知識經濟種子,並提供優質適當的種子萌芽環境,希望培育成大具原創性與高商業性價值的知識技術,順勢應用到產業界,以促成國家產業經濟的升級。

五、成立「成大創投公司」
研究總中心早年引進校友資源成立「成大創投股份有限公司」,協助新創事業募集資金,落實產學接軌的目標,企業獲利後得使學校獲得適當之報酬挹注校務基金,協助校務的推動,形成良性的循環,使產學雙方相得益彰。

六、彈性的用人制度
研究總中心摒棄僵化的行政體制,採彈性的用人制度,一切講求用人唯才,網羅了各領域的專業菁英,且在「效率」導向下,人人發揮專才、創造豐碩成績。

七、積極的獎勵措施
研究總中心設有「產學合作績效獎」等多項激勵獎項與制度,鼓勵各研究中心積極從事產學合作,並在公開場合頒發獎項,以資獎勵。

八、跨校跨院跨系資源整合
研究總中心暨所屬七十多個研究中心,研究領域包羅萬象,從人文管理研究,到機械電資、能源環境、生技醫學…等等,相當多元,研究總中心藉由跨校跨院跨系的研究人才及資源整合,以群體力量合作執行研究計畫。

九、有產學大師領航
有「產學大師」美譽的成大校長黃煌煇,在學術、在產學合作均有卓越的成就,不僅在海洋波浪研究享譽國際,堪稱世界非線性波動力學之先驅。此外,他在民國七十年接掌水工試驗所所長,以自給自足的方式,把原來不到十名研究助理的水工試驗所拓展到今天一百二十名研究人員的規模,並創建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水工試驗場,將水工所帶上國際舞台,於水工試驗所所長任內執行研究計畫經費逾新台幣四十億元。再者,又於民國八十五年創設國內大學獨一無二的研究總中心,積極整合跨領域之教授及研究人才拓展產學合作,奠定了今天成大產學合作績效冠全國的豐碩成果(以100年度為例:成大研究總中心執行產學合作經費逾新台幣十億元,挹注學校自籌經費破億元)。

1996年成立研究總中心,不僅能平衡教學研究單位中各專業團隊的比例,形成永續發展之合作團隊,尤其能提供團隊法律、財務方面之專業經理人,給予服務諮詢,讓團隊避免誤觸法規、稅務等問題,提供研究團隊安全的研發環境。而對於研發新種子,技轉育成中心更扮演後續的輔導角色,在管理制度面、行銷與品牌規劃上,給予有力的支持,還能促進產品做更進一步的研發,使其穩定持續的發芽茁壯。

多年來,成大已發展出健全的產學合作模式,未來成大將建置一個服務整個產業界之產學媒合雲端服務平台,促進智慧財產權管理與技術轉移,推展育成服務,展開國際策略布局,除以產業的產能引發研究的動能外,更能將技術轉移的權利金,回饋至學校,促成下一波產學的連結。

不僅僅研究總中心在100年度執行產學合作研究計畫經費逾新台幣10億元,挹注學校自籌經費破億元,98年度執行產學合作研究計畫經費新台幣8點6億元,挹注學校自籌經費新台幣八千多萬元。99年度執行產學合作研究計畫經費新台幣8點6億元,挹注學校自籌經費新台幣八千多萬元。除此之外,智慧財產衍生權益連續三年破億元,同時也培育50家以上廠商,輔導22家企業通過科學工業園區審查設廠,促成5家企業公開上櫃發行股票。

成大午後茶趣時間,也與大家分享寶貴的成功產學成果,展示成功大學蘭花研究中心所研發的蘭花香水,讓會場香氣四溢,這香水曾在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熱賣,顯示出成大的研究深入民眾生活。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101.02.02
瀏覽數:
:::

即時新聞

即時影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