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成大表揚史上最年輕學術成就 師生相互輝映

成大表揚史上最年輕學術成就 師生相互輝映
成大表揚史上最年輕學術成就 師生相互輝映
成大表揚史上最年輕學術成就 師生相互輝映

成大年輕師生閃耀光芒,相互輝映!科技部106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成大7人獲獎,蟬聯去年佳績。兩個學生團隊獲國際競賽大獎,醫學系學生組隊首次參加哈佛大學創辦的國際生物分子設計競賽(Biomolecular Design Competition,簡稱BIOMOD)抱回金牌等4項大獎,跨院系學生團隊參加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2017 iGEM競賽,抱回金牌並奪得競爭最激烈獎項冠軍─最佳環境主題獎。蘇慧貞校長12月8日主持「成大史上最年輕學術成就表揚大會」,恭喜他們非凡成就,為學校歷史寫下新的一頁,更期許師生們不要自我設限,「只有自己才能決定要飛多高,」成大是個欣欣向榮的學校,得獎同時也代表樹立典範與標竿,要傳承持續寫下光輝歷史。

 

「成大史上最年輕學術成就表揚大會」上午在格致堂舉行。蘇慧貞校長,逐一頒發表揚獎給106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得獎老師,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王偉成、數學系暨應用數學所副教授吳恭儉、工程科學系李哲明、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副教授李家岩、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副教授郭瑋君、工業設計學系副教授曾元琦、化學工程學系副教授陳美瑾,也表揚BIOMOD、iGEM兩個在國際競賽奪金的學生團隊,工學院長李偉賢、電資學院院長許渭州,醫學系副主任謝式洲等教授及指導老師群也都前來觀禮。

 

蘇慧貞致詞指出,成大每個世代都要有不一樣的競爭力,尤其去年成大在吳大猷紀念獎項上突破歷史,擊敗台大、領先清華、交大,今年保持去年7人獲獎的成績,明年要更加努力。她特別指出,跨領域是未來的機會,老師們的研究除了專業領域,更要思考跨域,也幫助成大找出尚未深入利用的資源。

 

蘇慧貞告訴獲獎學生團隊,得獎不是結束,得獎的意義代表更多責任與任務,「你可以做得更好,可以站上世界頂端,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帶出下一代學弟妹往這道路走,而這同樣也是成大的任務,為世界營造出不一樣的東西,長遠來說也是人類面對生存發展的意義。」

 

吳大猷獎得主們,都不約而同感謝成大給予良好的研究環境,讓他們可以在專業領域發光發熱,獲得今天的榮耀,也謝謝家人、同事的支持。數學系吳恭儉老師表示,自己所研究的氣體動力學在台灣還只是啟蒙階段,希望自己的研究發展能有所幫助。生科系郭瑋君老師說,台南是農業大都,但成大在植物科學的研究相對仍少,希望自己在植物分子生理上的研究對當地農產業能帶來更多的貢獻。

 

成大BIOMOD學生團隊為了表達主題「聚胺酸與mRNA競爭HuR蛋白」,科普網站中嵌入大量3D旋轉分子模型,建立直觀印象;影片中以生動的特務大戰外星機器人穿插介紹;而現場口頭報告時,更以娛樂新聞方式,播報聚胺酸分子等情感糾葛的三角關係方式開場,恰如其份的表達出作品主題「競爭」的關係,讓人印象深刻。隊長醫學系大四許洺維說:「我們以台灣最盛行的八點檔三角戀的故事為切入點,接下來以配合新聞主播演說的方式,來呈現我們一整個的主題,最後我們才可以有榮幸得到這麼好的獎項。」

 

iGEM團隊結合生物科技與電機、機械等領域,以水質調控為主題,設計出可監控及調整水質的生物裝置,赴美參加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2017 iGEM競賽,在全球逾300競爭隊伍中脫穎而出。團隊在表揚大會中特別展示縮短版5分鐘簡報,贏得熱烈掌聲。團隊隊長巫明擇表示,台南在養殖漁業上面的產值,佔了全台灣的4分之1,「所以我們發想的時候,就希望能夠用台南在地文化的結合去切入,嘗試為台南的養殖漁業甚至全台灣的養殖漁業,提出解決方案。」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17-12-08
瀏覽數:
:::

即時新聞

即時影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