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溯台南成大人之道 帶新生探究成大開端
「踏溯台南」本學期首度開課,共含四大路線與八條小路線,引領大一新生跟著課程認識在地文化。「成大人之道」擔任課程前鋒,一次踏溯4小時,包括1小時行前說明講述課程總體精神以及3小時的導覽行程,路線從成大博物館出發,行經格致堂、小東門、光復校區人文大道,最後抵達力行校區。
了解成大歷史也了解一部分台南的過去,參與課程規劃的陳文松老師說:「不要把自己鎖在學術裡面,實際感受才能知道尺度在哪裡。」期許同學走出系館,讓專業與地方連結,也是一種跨領域的學習。
工學大道綠蔭蔥籠 回首格致堂數不清的黑色星期五
實際走在博物館旁的工學大道,樟樹、雨豆樹、黑板樹,樹形高大綠蔭蔥籠,有如穩定軍心般的存在。交管系余同學說:「老師請我們在課堂上撿一片樹葉用手搓,去聞精油的香氣,這種平常沒有機會做的事,讓我印象很深。」博物館後方的格致堂於1934年建成,中央主體為斜屋頂、門廊兩側為平屋頂的設計使格致堂顯得格外莊重。成大畢業、研究校內建築多年的蔡侑樺老師回首歷史:「格致堂之前是禮堂,會有許多長官來,是學校門面,裝飾最豪華。」這裡舉辦過第一屆新生入學典禮、亦曾舉行週五例行大會考,考試科目包括微積分、普物、普化,多少理工學院學生美好周末的開端葬送於此,數不清的黑色星期五,讓不少學生將格致堂戲稱為「屠宰場」。
由成功校區步行至光復校區,跟隨導覽老師的講解歷史再次被喚起。1777年建立的小東門垂垂老矣,只剩城垣殘蹟,與遷移而來的小西門相鄰為伴。有趣的是,因西門路擴建而從西邊搬遷至東邊的小西門,因為對外門洞朝向校內而非校外,讓許多人誤以為方位錯置。蔡侑樺解釋,小西門原位於府城西側,原本朝向城外的那面自然朝西,搬遷到成大之後因為校區位於城東,在座向維持不變的情況下成為今日景觀。至於如何區分內外主要看門洞大小,向外門洞較小、向內較大,是為了防堵外敵。現已斑駁的牆面刻劃清乾隆以來的滄桑,可以想像當年衛兵戒慎恐懼看守城門的光景,身上不僅是幾十公斤盔甲的重量,更背負著城內安危的重任。
日據時代軍事醫療建築變身系館 延續新生命
走進力行校區,紅磚建築的台文系館前身是衛戍病院,創建於1916年,當時是台灣層級最高的病院。建物依機能將病房、手術室、傳染病室等配置在不同房舍,並以長廊彼此連接,樓板地面為方便清理髒污設計的排水淺溝和洞口,在今天的教室內外仍然可見。或因曾是病院,整修前的老建築不免有著不可考的鬼影傳說,台文系顏同學說:「我們現在走過的走廊和教室,從前可能是某個病人努力求生的場所,想起來會覺得有點可怕但也有點遺憾。」雖然鬼故事流傳,但隨著整修完成,美麗的建築成為校內外人士拍照勝地。卸下醫院的責任轉為教學空間,這棟百年建築肩負培育台灣文學人才使命,以新的身分繼續它的生命。
塵封許久的文化記憶,隨著踏溯課程逐一甦醒,歷史系劉同學認為:「這門課是一個開端,從校園讓學生連接到台南這個城市,進而建構情感。」導覽老師呂貴美則說,這趟旅程是帶著學生「鑽進古蹟裡」。濃縮百年的歲月,古蹟的故事等著被說出,追溯的路途會延續,我們踩踏過的足跡也會紀錄在歷史裡。(撰文/實習記者蔡薰範 圖片/胡方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