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老師帶來人生轉折 蔡孟勳立志從教拉學生一把
資訊工程系副教授蔡孟勳總說自己沒有很聰明,「但只要下定決心要做好一件事,就會很認真去拼。」上高中時他想成為全校第一名,於是從開學第一周開始,每天只睡3小時,上課前一定會做好預習。但其實在上高中之前,蔡孟勳從沒把讀書視為第一要務,「直到國三時我還只想讀個高職五專,在學校打球,回家玩電腦,沒有在讀書,也不在乎成績。」但英文老師廖婉治改變了他的想法,為他的人生帶來轉折,更讓他決心和她一樣成為老師。
因為爸爸從公司搬回一台舊電腦,蔡孟勳國中時期開始對電腦產生興趣,找書看雜誌,靠著自我摸索,從如何開機開始學習電腦軟硬體;當時電腦還不算普及,蔡孟勳在同學之間成了電腦專家,他也決定要往資訊領域發展,但當時在光華商場開店、維修電腦的大多是高職背景,所以他也理所當然地不打算就讀普通高中。
高中老師鼓勵可以考得更好 蔡孟勳一路讀到交通大學資工博士
蔡孟勳國中學業成績其實還不錯,國三上學期第二次段考英文成績90分拿了第一名,還清楚記得全班第二名是78分,英文老師廖婉治將他叫到辦公室,拿出另一班學生的成績單給他看,光是90分以上的人就超過10個,並問他是否願意轉班,因為「其實你可以考得更好。」蔡孟勳被激起了好勝心,「那時我心想一定要去幹掉那個第一名,所以就答應了。」他不僅很快就成為新班級的第一名,也開始想要讀普通高中,後來一路讀到交通大學資工博士。
廖婉治老師不但改變了蔡孟勳的人生,也讓他意識到當老師的價值跟影響力,「我深刻體會到,老師對學生的意義,遠遠超過僅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因此,蔡孟勳選擇成為一名老師,而非資訊工程師,「因為當一個工程師,世界上只會多出幾十萬行的程式碼,但成為老師,就有機會在學生最無助時拉他一把。」
蔡孟勳可說是一位很聴話的學生,高一國文老師陳麗瑛第一堂課寫下「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這也成為他的座右銘,從高中起就養成預習功課的習慣。現在蔡孟勳帶領的學生間有個「醒獅團」,令人聯想到陣頭,其實是個學長利用課餘時間指導大一學弟功課的服務團,每週四晚上根據大一進度安排課程,幫助大一學弟熟悉學習內容。
蔡孟勳的高中導師王麗斐對待學生像朋友,沒有架子,蔡孟勳現在也與學生們打成一片,亦師亦友的情感,從學生們送給他的生日、教師節卡片就看得出來,他也十分珍惜的貼了滿牆。
只要有前進方向不怕變換領域 隨時學習換個角度看事情
在研究上,「好奇心」可說是蔡孟勳的最大動力,大一時申辦了第一支行動電話,他好奇行動網路究竟是如何運作的,才大二就去研究所旁聽相關主題課程;研究所時一路從3G到4G,因新聞「璩美鳳事件」而進行的「行動電話竊聽」研究,還曾登上IEEE Transactions等級的期刊;8年前到成大任教,蔡孟勳研究的大方向就是5G,包括物聯網相關的省電議題、軟體定義網路(SDN)和網路功能虛擬化(NFV)等。
蔡孟勳表示,「研究行動網路最有趣的,就是它和生活息息相關。」而他研究的,就是自己想要學的東西,在學習過程中,再找看看有沒有改善的方法。對於年輕學子,他建議,「不要害怕變換領域,但一定要讓自己一直有前進的方向。」蔡孟勳說,現在的學生很怕選擇,害怕一旦選擇了卻做不下去怎麼辦?但如果把「專業」和「興趣」分開,選擇就會變得比較容易了,「大學畢業之後,沒有人會在意你的興趣,人家只會看你的專業能力,應該換個心態,讓自己在專業中追求成就感與熱情。」
他給年輕學子的第二個建議,就是「不要把挫折當成挫折,換個角度去看同一件事,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重點是要隨時學習。」他說,不要和別人比,他人的成果無法複製,但想法可以參考,別人的身上一定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參考之後開發出適合自己的作法,讓自己變得更好。(撰文、攝影/劉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