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蔡少正教授團隊台灣首獲殊榮 獲美國癌症醫學會最佳被引用論文

成大生理所特聘教授蔡少正
成大生理所特聘教授蔡少正
蔡少正教授(左)團隊獲美國癌症醫學會最佳被引用論文
蔡少正教授(左)團隊獲美國癌症醫學會最佳被引用論文
蔡少正教授(前排左三)獲美國癌症醫學會最佳被引用論文團體照
蔡少正教授(前排左三)獲美國癌症醫學會最佳被引用論文團體照
成功大學生理所特聘教授蔡少正團隊走在世界前端,鑽研4年發表的「環形核糖核酸CCDC66促進大腸癌細胞增生及轉移」論文,獲美國癌症醫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簡稱AACR)肯定,頒發「2017年最佳被引用論文」,不僅是台灣學者首次獲此殊榮,也是全世界第一篇真正經過動物實驗及人類檢體獲得驗證的環形核糖核酸相關之論文,在全球生理醫學領域引發熱烈迴響。

蔡少正今年3月驚喜接獲獲獎通知,該篇論文不僅獲得「2017年最佳被引用論文」,AACR更從600多篇論文中選出5篇重要研究,並將蔡少正團隊該篇論文列為第一篇,足見此研究成為高度關注的焦點。

根據AACR資料顯示,成大蔡少正團隊此次獲獎的論文,於2017年5月發表在該學會著名的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Research),為AACR 8種期刊中歷史最悠久且最具權威的期刊。蔡少正團隊論文綜合分析實驗數據及臨床資料,證明環形核糖核酸確實具有生物功能,過度表現的結果會造成癌細胞的快速生長和轉移,是一篇結合生物資訊大數據分析及實證醫學的傑出論文。

AACR進一步指出,該論文發表後,不但世界各地的癌症研究中心爭相研讀,也引起學術社群網站廣泛討論,更在當年年底即獲得國際論文排行的權威-科學網(Web of Science)選為被高度引用論文(排名前1%)和熱門論文(排名前0.1%)。2018年被引用數及被關注度,持續攀升,也持續被Web of Science選為被高度引用論文及熱門論文。

蔡少正把榮耀歸功於團隊的努力,他不諱言「作研究的路一路走來非常艱苦」,但是他總以樂觀正面的思維鼓勵後輩、學生,腳踏實地做好該做的事,當成果獲得關注、引用,就是最好的回饋。

他認為,迎接大數據時代,全世界對於科學研究的論文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除了要有很創新的想法,不能跟著他人的腳步走,也要知道如何運用資源,找到有用的資訊。蔡少正說,「過去在癌症研究上,找到數百案例作為佐證就已足夠,現在則需要搜集數千、甚至數萬個病例來支撐論述才夠,難度相當高。」

蔡少正分析,台灣投入科學研究的經費大概只佔全世界1.5%,而其中78%是民間企業的經費,僅有大約22%是國家研究經費,比財力遠不及他國,但台灣優勢是大家都很認真,無論教授、博士後研究員、學生都非常認真,因此只要有創新思維,做別人沒做過的研究,不但可發表於國際一流期刊,也有機會在國際上展露頭角,於全世界展現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蔡少正也說,根據自然期刊索引(Nature index)的資料顯示,2017年台灣的科研實力在全世界居於第20名,顯示台灣的基礎研究在世界上其實位居前茅。不過,值得憂心的是,和過去幾年相比,有逐年退步的跡象,「這是一個警訊,值得警惕。基礎研究是一個國家厚植科學實力的基石,政府應大力投入經費,支持基礎研究,培植年輕科研人才,以期有更多優秀的研究團隊能夠躍上國際舞台,讓台灣的科研實力被世界看見!」

為了感謝學者對於提升期刊品質及癌症研究的貢獻,AACR特地於3月30日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舉行的年度大會期間,舉行歡迎晚宴並頒獎。AACR是全世界最具權威的醫學會之一,擁有來自世界各國超過4萬2千名正式會員,學會名下有8種期刊發行,為了確保論文的品質,AACR都會統計各期刊每篇論文在刊登後被引用的情形。

國立成功大學生理學科暨研究所特聘教授蔡少正,研究專長包括轉譯醫學、生物資訊、表觀遺傳學、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發表約110篇論文,累計歷年被引用次數超過5千100次,H指數43、i10指數(被引用超過10次的論文)更高達86篇,曾任科技部生科司司長,並曾獲美國實驗生物醫學學會頒發「2014年傑出科學家獎」、「2011年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等等。(撰文/朱怡婷 攝影/實習記者倪冠雲 圖片/蔡少正提供)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19-04-15
瀏覽數:
:::

即時新聞

即時影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