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期待完成「死亡百科全書」 凃宗呈由歷史研究了解人類行為

成功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凃宗呈投入死亡文化史的研究
成功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凃宗呈投入死亡文化史的研究
凃宗呈希望能完成一本涵蓋死亡各個層面的「死亡百科全書」
凃宗呈希望能完成一本涵蓋死亡各個層面的「死亡百科全書」

死亡,常被視為禁忌話題,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凃宗呈卻從博士班開始,就投入死亡文化史的研究,並且延伸到墓葬及考古,以期使研究可以更完整,未來更希望能完成一本涵蓋死亡各個層面的「死亡百科全書」。

 

「歷史是一門研究人的知識,幫助我們了解人類的行為。」凃宗呈對歷史的興趣,始於高中歷史課,當時老師在上課時常會講述許多課本上沒有的故事,讓他聽得津津有味,覺得很有趣,因而下定決定要讀歷史系。在父母要求下,他以最後一屆公費生身分錄取師大,畢業後在國中任教兩年,服完兵役再考上台大歷史研究所攻讀碩士及博士班。

 

事情不是那麼地簡單 歷史學訓練多方判斷不妄下評論

 

凃宗呈表示,傳統的歷史過於簡化且喜歡對人作評價,一旦被評價為壞人的人就會黑到底,事實上,人類的行為很複雜,沒有純粹的好人或壞人,歷史學系的訓練就是告訴你「事情不是那麼地簡單,什麼都是有可能的」,讓你了解到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方面的判斷,不會直接妄下評論。

 

對凃宗呈來說,「歷史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可以看到別人的一生,但不用跟他過一樣生活,也能從中學到很多知識,而且失敗比成功更值得學習。」從各式各樣的歷史人物中,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

 

自己愛上歷史的經驗,讓凃宗呈更明白,「老師最重要的,就是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學生真的很喜歡,根本不用逼,他就會有意願去讀、去研究。」以自己為例,高中時雖然覺得教科書很無聊,但因為喜歡歷史,他還是願意花比其他科目更多的時間去讀課本,而現在只要和歷史有關的,不論是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等,他全都想看、想學習,研究時也就會越做越有興趣。

 

一頭栽入死亡文化研究 通識課程引起學生興趣

 

一開始,凃宗呈的研究主題是素食,也因此接觸到佛教,後來發現死亡領域一直很少有人做研究,於是從博士班起就一頭栽入有關死亡文化的研究,迄今仍樂此不疲。  

 

死亡是跨領域的事,由於主攻唐代的死亡文化,古代的人如何認定死亡?相關醫療又是什麼?如果不碰觸到墓葬領域,研究就會缺了一部分,但墓葬又因為沒有文字而不屬於歷史學,他因此將墓葬考古和死亡文化研究結合在一起,到中國西安看墓葬考古出土文物,也學習不少有關考古的相關知識,填補文獻上研究不足的部分。

 

他說,死亡是每個人最後都會遇到的,也是所有禮俗中最繁複的,但人類的文化裡卻一直對這個議題感到很害怕,因此研究的人很少。不過,也因為害怕,死亡的禮俗從先秦迄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凃宗呈每年會在通識課程開設一門「死亡文化史」,內容包括古代和現代的死亡文化、喪葬規劃等,並請學生為自己的人生最後旅程做「生涯規劃」,許多學生看到課程名稱有「死亡」兩個字就覺得很有興趣,每次開課幾乎全滿。

 

不能因為害怕就不教 認識死亡要隨時做好準備

 

凃宗呈認為,人生最能確定的事就是一定會死,最不能確定的就是不知道何時會死,「所以不能因為害怕就不教,應該讓所有人隨時做好準備,當死亡來臨時才能知道如何因應。」他3歲的女兒從2歲開始,就已透過繪本「爺爺的天堂筆記本」認識死亡。

 

他指出,喪葬看起來簡單其實很複雜,不只是和本人、家屬有關,有時還會牽涉到國家,尤其古時候大官的喪葬關係到國家的體制,他的目標是希望撰寫一本「死亡百科全書」,包括所有和死亡有關的東西、禮儀器具、想法等。

 

因為一直保有對歷史的興趣,凃宗呈對研究的熱忱一直未減,也因為都是自己很喜歡的領域,願意花更多時間投入,也就不覺得辛苦,常常是越做越覺得有趣的東西越來越多,研究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有時反而要提醒自己控制範圍。

 

「多閱讀,而且不要限制閱讀的類別。」是凃宗呈給學生的建議,他說,常會聽到有人說對某件事物沒有興趣,但其實根本沒有嘗試過,沒試過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興趣?「興趣要越早尋找越好,不要被自己限制住,成大有很多資源,但自己要願意跨出去。」

 

觀察在成大任教接觸過的學生,他發現成大學生很乖但也因此太過聽話,例如他會在第一堂課時說明作業內容,並告訴學生如果覺得內容太多可以提出討論,但學生總是靜靜接受後,直到學期尾聲實在做不出來才會反應。所以他也鼓勵學生要勇於爭取,但要比別人多一點點禮貌,如此一來,未來在條件相差不大的情形下,再加上認真學習的態度,機會就會比競爭對手多一點。(撰文/劉婉君 攝影/盧威聿)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19-04-29
瀏覽數:
:::

即時新聞

即時影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