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人生就是一段我的科學史 校友專訪LIS科學情境教材嚴天浩
「相較於閱讀高深理論與文字,我喜歡看見一個現象,發現一個問題,然後實際動手嘗試,直到找出解法,證明自己是對的」
沒有一般人對於CEO西裝筆挺的商務想像,也沒有人生勝利組高高在上的冷冽氣場,反而是動靜皆宜、收放自若的熱情奔放與親切隨和,他是現年28歲LIS(Learning in Science)情境科學教材執行長嚴天浩。
2019年11月嚴天浩回到母校成大演講,與前教育部長黃榮村、教育部次長劉孟奇以及成大校長蘇慧貞列席而坐,針對108新課綱與高等教育議題進行對談,招牌白色T恤搭配簡單牛仔褲,青春無敵,臨開場前他被當成是誤闖貴賓席的大學生。這樣的他,拿起麥克風,走到簡報前,卻又瀟灑自信、有條不紊的談起創業經歷與教育理念,讓人很難不好奇眼前這位看似高中大男孩的他,究竟從何而來,又為什麼如此認真努力持續開創理想未來。
成大校友、LIS情境科學教材執行長嚴天浩
從小立志成為台灣法布爾(法國現代昆蟲學家)的他,喜歡從生活中探索實踐自己的興趣,就連家裡浴缸也曾被他用來飼養昆蟲。大學選填志願時,因為「分數到了」放棄成為昆蟲學家的夢想,選擇世俗觀念中畢業出路較廣的成大化學系,從為了興趣而學習到因為成績而努力,他發現自己「把課本當成念書下限,只求成績過了就好」變得既普通又平凡,強烈感覺自己志不在此,不禁疑惑「身為化學系學生,假若化學週期表連一個字也記不得會怎樣?」
喜歡看見現象、發現問題找到解法的嚴天浩,開始向外伸出觸角多方探索。他說「很多時候其實不知道學了這些什麼時候會用到」,但「人生有時候會做一些不知道為什麼的事情,後來才發現跟自己成長經歷有關」。嚴天浩的爸爸是藍領者,經常外出工作,媽媽是聽障人士,他從小養成遇到問題自己找答案的能力,大一大二時發現不喜歡系上課程,曾嘗試轉系至成大工設系、生科系未果,此路不通那就再嘗試其他選項。
他認為成大是個課程與資源都相當豐富的學校,當初透過通識課程,開始探索跨領域學習,學會許多理工科以外的技能,逐漸積攢日後的創業實力。嚴天浩細數,從三創學程接觸到許多直到現在都用得上的課程,例如從台文系戲劇表演課學到肢體表演方式,豐富目前科學教材影片拍攝、在攝影社玩過一陣子相機對攝影有初步的概念,也曾到管理學院上課並挑戰ATCC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參與許多企業校園實習活動進而認識不同領域的人,以及課餘時間擔任國中小學生課輔,從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得到創業啟發,嚴天浩認為創業就是無中生有,多方探索找出自己喜歡的路。
2020年初LIS舉辦「探索科學史」創下一個月內萬人觀展記錄
2013年7月嚴天浩創立LIS情境科學教材,2020年初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舉辦「探索科學史」短短一個月創下萬人觀展的紀錄,更獲邀移展2020年新北STEAM嘉年華。LIS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團隊致力於協助國中小教師進行STEM(理工科泛稱,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四類學科縮寫)和科學素養導向教學,認為「動機比成績更重要」,希望帶給孩子有趣且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同時也致力推動台灣科學教育方式的改變。LIS在YouTube頻道已推出化學、物理、地科等自然系列的科學教育影片,擁有近6萬名訂閱者,嚴天浩常化身「嚴8哥哥」、扮演各個科學家甚至男扮女裝出現在影片中,以幽默風趣的口吻,深入淺出帶領孩子學習科學知識。
LIS教育理念及方式與108課綱提倡終身學習與培養孩子面對未來素養能力頗為應和,歷經5年努力說服與推動,教科書出版社從調整教科書單元順序開始,逐漸尋求與LIS的合作機會,嚴天浩說,「這場改變很慢,但必須要開始」。
過去台灣的科學教育方式是透過課本告訴學生實驗結果,嚴天浩認為,此教法容易導致學生學習動機低落,失去邏輯思考能力。他從法拉第電流實驗、牛頓提出地心引力到門得列夫提出元素週期表等精彩的科學家故事,領略科學真正有趣的地方在於「看見一個現象,發現一個問題,然後實際動手嘗試,直到找出解法,證明自己是對的」,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發現歷程,更是發自內心主動學習的親身實踐過程。
科學家的故事之於科學史是如此,嚴天浩從發現自己不喜歡唸化學而開始勇於嘗試、接觸跨領域與學習,再到創立LIS情境科學教材等過程也是如此。成大教務長王育民得知嚴天浩大學時期跨領域學習、轉系未果等歷程,打趣的對他說「你可以來唸成大不分系」。畢業後重返母校演講,嚴天浩開心看到成大設立College X第十學院以及開設不分系相關學程,認為這是成大校園很不錯的改變,他鼓勵成大學弟妹勇於多方嘗試不要怕碰壁,更有自信一點,終能逐漸摸索出自己喜歡的樣子。(撰文、攝影/劉姿佑 照片提供/嚴天浩)
嚴天浩(右)常在影片中粉墨登場,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呈現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