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跨域創新共創永續未來 成大6系聯隊RICOCHET登上全球仿生設計舞台

看見問題的不同面向,共同發展解決方案!成功大學跨域創新合作成果再度光芒耀眼,7位學生6系聯手組成仿生設計團隊「RICOCHET」,入圍2020年全球仿生設計競賽(Biomimicry Global Design Challenge, BGDC)決選前10大,是代表臺灣參賽唯二的大學團隊。成大副教務長李旺龍表示,RICOCHET團隊可望獲得主辦單位經費挹注前往美國進行2到3週的創新創業培訓,做出更完整的設計與原型,與全球好手競爭100萬美金的創業基金(Ray of Hope Price)。

 

成大RICOCHET團隊的仿生設計從魟魚濾食浮游生物獲得靈感,希望提升汽車排氣管過濾細懸浮微粒(PM2.5)的效率,為全球人類帶來更乾淨的空氣與宜居空間,創新提案從17個國家作品中脫穎而出。該團隊由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邱慈暉老師指導,學生成員包括生命科學系的趙容、林佩臻、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周昕翰、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杜承龍、化學工程學系石一澤、工程科學系簡羽晨以及外國語文學系楊淨,是18支參與臺灣區海選隊伍中,專業領域涵蓋最為廣泛的隊伍。

 

RICOCHET的成軍和入圍,顯現成大在跨域創新教研上的成效。為培育有能力面對未來問題帶領改變的人才,成功大學2017成立第十學院College X,進駐勝利校區未來館3樓,致力課程整合,促進校內9大學院師生進行跨領域知識協作互動,RICOCHET團隊也受惠其中,成為創新團隊中的佼佼者。

 

短時間、跨領域的排列組合,極度考驗團隊默契與執行效率,RICOCHET團隊表示,2月初把握延後開學的時間,緊鑼密鼓準備參加5月的臺灣區海選。比賽規則需從生物找尋聯合國永續環境發展解決方案,依據專業性質團隊分成生物組、問題組,各司其職、相互對話學習,同時也由生科系邱慈暉老師指導,並分別向材料、工科及化工等不同領域專長的教授們諮詢意見,確保團隊提案兼具創新與應用面向。致力科學教育的副教務長李旺龍也在設計過程中提供不少實用建議。

 

RICOCHET

成大RICOCHET團隊透過跨域合作看見解決問題的新方向

 

懸浮微粒過濾機制雖與工程領域較為相關,但如若都是同科系的人一起,很可能不會想到從自然界尋找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團隊成員也皆表示「跨域合作最棒的獲得是看見發想問題的不同方向,以及共同發展符合實際需求的解決方案」。

 

地球生命演化已有38億年之久,適者生存的演化機制是大自然運行法則。仿生(Biomimicry)即從生物適存策略,找尋解決問題的靈感與發展解方。針對近年來備受矚目的空氣汙染問題,RICOCHET團隊師法魟魚濾食浮游生物的鰓耙結構(Raker),保留其不堵塞、不耗能、且能過濾比結構空隙更小粒子的特性,改善現行過濾微粒的方法,力求兼具永續與效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空氣中懸浮微粒含量過高有極高致死率。RICOCHET團隊表示,目前過濾系統存在堵塞、效率低下、能耗高、維護要求頻繁等缺陷。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第11項,期望促進城市具有包容性、安全、復原力和永續發展。透過模仿魟魚濾食的彈跳機制,「我們希望改進當前顆粒物篩檢程式減少空氣中PM2.5排放量,用新鮮的空氣迎接美好的世界,創造更好、更適宜居住的生活環境」。

 

臺灣仿生協會(Biomimicry Taiwan)2014年成立,2015年起每年舉辦以全球仿生競賽(Biomimicry Global Design Challenge)為主題的臺灣海選,累計來自全臺超過130個大專院校科系團隊、近500位參與者。2020年成為世界唯一區域合作夥伴,參與臺灣海選是臺灣團隊進入全球賽的主要途徑。

 

本年度賽事結合新北市政府所提出的永續漁業、交通、永續節能以及健康議題4個在地需求議題,募集仿生創新方案找尋解決問題的靈感。RICOCHET團隊的提案獲得「蛻變交通獎」,並獲臺灣仿生協會推薦、補助前往美國參加全球賽的註冊行政費用。(撰文/劉姿佑 照片提供/RICOCHET團隊)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0-09-02
瀏覽數:
:::

即時新聞

即時影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