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乘論壇】無齡世代,迎接你我的超高齡社會
文、圖/成大研發處
臺灣少子化、高齡化加劇,自2020年出生率低於死亡率,人口成長出現死亡交叉,2025年65歲以上人口更將高達20%,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為因應此一現象,成大雙乘論壇第四場系列講座,即聚焦健康醫療議題,邀請成大醫院沈孟儒院長、成大醫院老人醫院籌備處楊宜青教授、工研院彭裕民副院長探討從產業到醫療機構,該如何因應超高齡社會。
10月2日成大舉辦雙乘論壇,聚焦探討健康醫療
讓高齡社會,成催生老人經濟沃土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指出,我們應該將高齡化視為創造「老人經濟」的最好機會,而不是讓老年人口成為耗損健保資源的族群。從增加高齡人口的勞動參與率,推動預防醫學,到結合資通訊產業發展各種輔具,都是打造健康老化、活力老化及有創造力老化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如果每個人將年齡減去10歲,會發現自己對生活、未來,乃至學習的態度,會變得完全不一樣。所以比起生理年齡,我們應該更重視活力年齡,透過各種方法,讓自己從心理到生理做到回春。」彭裕民說道。
為此,工研院鏈結臺灣ICT產業及醫療體系優勢,深耕智慧醫電、再生醫學、醫藥研發、行動樂活、照護輔助決策系統、長照智能系統等重點技術,並在一開始就鎖定全球市場。其中,「糖尿病眼底影像AI決策支援系統」,因可有效早期辨識視網膜病變,成功獲得美國保險公司85億美元技轉金。
「可見,要催生出兆元產值的大健康產業,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彭裕民說道。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認為應該將高齡化視為創造「老人經濟」的最好機會
無牆化老人醫院,守護雲嘉南長者健康
為因應超高齡社會來臨,成大醫院獲行政院核定委託創建的全國第一所國家級老人專責醫院,將在2026年竣工,期望成為雲嘉南高齡人口的健康守護者。
「醫療現場的面貌始終在變,從不會看到太多人坐著輪椅進醫院看病,到目前看診人數中搭著輪椅的人佔1/10,顯見失能人口越來越多,也讓無障礙設施變得更加重要。加上銀髮長者多半有多重共病、潛隱性疾病,以不分科的整合治療代替急性片段的治療,才能為銀髮長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成大醫院院長沈孟儒說道。
「成大老人醫院」全國第一所國家級老人專責醫院2026年即將竣工
因此,成大老人醫院除以「全院不分科」為定位,整合各專科與職類,提供周全性照護,讓患有急性、慢性病的長者延緩失能症狀與速度,更自我定位為高齡健康照護系統的樞紐,結合地區醫院、基層診所與社區的力量,讓長者能夠在社區安養,在宅終老。
「要做到全院不分科,並成為無牆化醫院,最重要的推動機,就是三大類整合照護小組,包含症候群導向、功能導向與場域導向等整合照護小組。」成大醫院老人醫院籌備處重要推手楊宜青教授說明,從分科醫療走向不分科,除了要協助克服多重表單、跨專業團隊合作會遇到的眾多問題,更重要的還是醫護人員要真正將高齡評估與照護視為醫療服務的重要信念,並時時刻刻從系統面反思醫療面與人的關聯。
醫療攜手資通訊,打造兆元產業
沈孟儒院長則進一步指出,醫療畢竟是人照顧人的一種專業服務,醫護是人,在繁雜的工作量下,要維持有溫度的服務,就需要資通訊技術的介入與協助。
「許多人在看病時可能常抱怨,醫生看著病人的時間只有幾秒鐘,其他時間都盯著電腦螢幕看,這是因為許多病歷可能多達幾十頁。如果能打造視覺化病歷,代替傳統醫師需手工查看病歷的方式,將有助於改善醫病關係。」沈孟儒院長指出,以全院加護病房的病患為例,病歷數據可能長達68頁,醫師手動查看病歷大約要花10分鐘,透過i-Dashboard視覺化病歷卻只需要3分鐘。
成大醫院院長沈孟儒提到不分科整合治療能為銀髮長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事實上,醫院要面對的考驗不僅止於此,去年爆發的新冠疫情,及未來新興傳染病極可能常態化下,醫院如何透過戶外採檢站及負壓專責照護區,減少醫院內部分艙分流產生的鉅額虧損,並廣泛運用遠距醫療,協助醫療服務量降載等,都是全球醫療機構同樣面臨的考驗。
沈孟儒院長分享,從疫情重災區的歐美各國,這一年間在遠距醫療的蓬勃發展,也映證危機就是轉機的道理。
如何善用臺灣領先全球的醫療照護、資通訊產業龍頭優勢、生醫大數據,和成熟的數據科學分析能力,將是催生大健康產業兆元商機的關鍵。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