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

【影音】科技藝術畢業聯展《吞噬 Live/life:生命的多重視角》開幕 以多重視角轉譯繽紛生命樣貌

 
文/梁懷萱 攝影/彭歆睿、陳品淳 作品素材提供/吳彥嶔、何芸瑄、陳品淳、吳思瑩、梁懷萱、張瀞元、張琬旖
 
科藝學程畢展正式開展_師長與學生於主視覺前合照
科藝學程畢展正式開展,師長與學生於主視覺前合照
 
歷經疫情,人們擁有許多凝視周圍、審視自身的機會,能從頭思考生命的模樣,細數型塑每個生命的無數瞬間,並想像未來的變化。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以此為核心,舉辦《吞噬 Live/life:生命的多重視角》畢業展,7 月 8 日至 7 月 15 日在成大光復校區藝術中心展出。本屆 7 位畢業生透過豐富內容及多元形式的科技藝術體驗與成果,向觀眾們傳達各自對不同生命樣態的觀察與體悟,並闡述作品的起源、過程與反思,以及身為藝術家面對創作的模糊未知與清澈明朗、自我突破與成長茁壯的每一瞬間。(更多資訊請見活動官網追蹤活動Instagram
 
科藝學程團隊組成的豐富性,造就了創作成果的多樣化。成員們來自視覺藝術、擴增實境、遊戲設計、插畫創作、動畫影音、程式創作以及空間規劃等專業背景,創作媒材更是不受傳統藝術表現手法限制。
 
本展覽係由吳彥嶔、何芸瑄、陳品淳、吳思瑩、梁懷萱、張瀞元、張琬旖 7 名畢業生組成聯展,並站在不同的視角審視生活與周遭,透過觀察的角度不同而發掘出不一樣的生命體元素與樣貌,包含:實境體驗、微觀植物、人體姿態互動、聲音與色彩、在地文化轉譯、故事新創等主題,進而以開創性思維創作出 7 組截然不同的藝術作品。
 
Multiverse_吳彥嶔
Multiverse_吳彥嶔
 
吳彥嶔的作品《Multiverse》以藝術家與人工智慧結合展場空間,將實體展場過渡到虛擬展場,並以擴增實境體驗者所產生的人流軌跡,延伸展場呈現多層次創作,與觀者共同創作一個可累積性的藝術作品。
 
瓊瑪 INNER Matsu 3.0_何芸瑄
瓊瑪 INNER Matsu 3.0_何芸瑄
 
島嶼幻象_陳品淳
島嶼幻象_陳品淳
 
何芸瑄的作品《瓊瑪 INNER Matsu 3.0》使用 Touchdesigner 渲染投影,將馬祖植物元素融入新的科技藝術型態,以瓊麻的視角進行詮釋,帶領觀者進入一場對於身份認同、視覺色彩渲染的夢境;陳品淳的作品《島嶼幻象》以空間、行為、情感 3 個相互牽引的因素作為主要創作策略,並透過現地參訪獲得之素材進行空間再現及轉譯之模型建構,呈現出馬祖內在印象以及外在感知結合下的:「島嶼幻象」場景,重構觀者舞者與舞台情境之對話。
 
迷霧之境_吳思瑩
迷霧之境_吳思瑩
 
浪之歌_梁懷萱
浪之歌_梁懷萱
 
吳思瑩的作品《迷霧之境》以數位技術 mov.i.print 創作出「邊界模糊,圖案交融、動態隨機」的濃霧效果。《舞動山水》由扎實的田調開始,透過師生舞動肢體,共創出專屬台南在地小學百年歷史的山水畫;梁懷萱的作品《浪之歌》透過程式撰寫,使用「流場」(flow field)算法生成隨機流線圖層,創造流線間互相擠壓、匯聚與分流的效果,展現海浪拍打岩壁、兩方勢力衝突、詭譎對話的氛圍。
 
《漫視》(張瀞元,2023)
《漫視》_張瀞元
 
聲色域_張琬旖
聲色域_張琬旖
 
張瀞元的作品《漫視》作品以 32 組動力裝置組成,藉由感測器與觀眾的互動裝置呈現出宛如海洋上下浮動的景象,如同作者因為自身高敏感特質而容易受微小事物觸動的情感;張琬旖的作品《聲色域》基於聯覺反應與心理療癒之創作作品,「域」即表達一種安全且舒適的空間領域,也有諧音「癒」概念,探討人體在穩定、富有節奏性的聲音中,感受到身心靈療癒的效果。
 
規劃與設計學院陳建旭院長表示:成大科技藝術是一個跨領域碩士學位學程,集結規劃設計學院全院之師資,以跨領域整合課程及研究資源,發展出一個具有實驗性的創新領域。我們鼓勵學生將設計理念進行落實,最特別的是,除了作品製作與創作論文的產出,還有畢業製作的展覽策畫,旨在透過學校資源,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從研究、創作到策展的能力,支持有志在科技藝術領域發展的多樣人才培育。
 
科藝學程學生於展覽中向觀眾介紹各自的創作理念並展示成果_陳建旭院長_沈揚庭老師_簡聖芬老師_簡瑋麒老師於現場給予講評與建議1
科藝學程學生於展覽中向觀眾介紹各自的創作理念並展示成果,陳建旭院長、沈揚庭老師、簡聖芬老師、簡瑋麒老師於現場給予講評與建議
 
本次畢業展覽,7位畢業生將透過作品展示跨領域學習歷程,以及突破框架的創意思維,將學術理論結合實作,同時藉由不同專業間的溝通與協作,從策展、展場籌備到活動企劃皆親力而為,共同將他們眼中的世界,鋪成一條繽紛多變的道路,再試圖瓦解與自身內心世界相互理解的隔閡的同時,也開啟創作者與這大千世界的對話。
 
沈揚庭老師也指引學生們未來的職涯方向表示,目前單一領域的人才數量龐大且愈發成熟,未來與外在環境對話的方式會越來越複雜,將需要創造跨領域的人才和團隊。科藝學程的學生們已經在過去兩年培養了跨領域的整合,期待每位畢業生未來不只是被職場需要,更期待每位新銳的設計、創意與藝術工作者,能為未來的社會主動定義並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舞台,並發揮屬於自己的光芒。
 
科藝學程林軒丞老師分享,這兩年與這屆學生們一起討論設計與創作,也與他們一起吃飯工作熬夜,辦公室位置窗外即是科藝學程的公共討論桌,兩年來看到同學們的努力,也見證了每個人的成長。學生們過去積極參與各式策展及比賽,都彷彿還是昨天的事情:如 2022 年由臺南市政府主辦的月津港燈節,成員們以作品《航行動力 Navigation Power》通過決選,並於水域展區展出;2022 年 1 月裝置藝術《The light of island / 島。輝》於成功大學開幕剪綵,4 月移至台南生活美學館正門,作為入口意象裝置展出。2022 年 5 月與清大物理系共同主辦《宇宙的漣漪:藝術科學相對論》,將複雜的科學原理應用至互動裝置藝術中。此外更有多次校內發表經歷,成果皆令人驚艷。
 
《吞噬 Live/life:生命的多重視角》展覽資訊
展覽時間:2023 年 7 月 8 日至 7 月 15 日 10:00-17:00
展覽地點:成大藝坊(成大光復校區學生活動中心 1 樓)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3-07-10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