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莊雅棠副教授 堅持自己目標並學習同理別人
文/莊雅棠、翁藍莉 圖/莊雅棠

成大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莊雅棠副教授,憑藉傑出的研究成果榮獲 113 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及多個獎項肯定
獲得 113 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的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莊雅棠副教授,專長於「作業研究」,研究領域主要在醫療管理、產能規劃與供應鏈管理。莊雅棠副教授憑藉其傑出的研究成果,也榮獲 2024 年玉山學術獎及國科會 113 年度 2030 跨世代年輕學者計畫之新秀學者類別補助。傑出的研究成果包括在《Operations Research》期刊發表《Bayesian Inventory Control: Accelerated Demand Learning via Exploration Boosts》,針對作業研究領域中的貝氏庫存管理最佳化問題,成功開發出新的求解算法,解決文獻中長期無法獲得的最佳解的難題,以及與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醫療中心進行國際合作,針對社會高齡化導致的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提出有效利用的解決方案,成果發表於《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期刊《From prediction to decision: Optimizing long‐term care placements among older delayed discharge patients 》。
莊雅棠老師表示,他的研究重點在於數學模型的建立及尋求模型建立下的最佳解決方案 ,如針對社會高齡化引發的醫療資源不足問題,他的研究就專注於長照機構的資源分配,期望可以提升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讓更多民眾受益。莊老師提及,隨著全球社會逐漸老齡化,長照中心的資源管理將越來越關鍵,因此他利用機器學習預測病人的健康狀況,再將這些資訊整合至最佳化模型中,以更有效地分配長照中心的床位。研究結果顯示,透過機器學習建立的預測模型,不僅能夠大幅降低醫療資源成本,研究還提出了一種混合式演算法,將資源分配最佳化與病患等待時間等因素綜合考量,進一步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實務應用性。

莊雅棠副教授不定期與學生聚會分享
莊雅棠老師分享他在追求博士學位的過往。他說碩士畢業後,便立志出國攻讀博士學位,但申請過程中發現自己大學成績不理想、英語能力不足,加上經濟考量讓他一度暫停了這個想法,轉而進入科技業工作。進入職場後,工作非常順利,經濟也有所提升,但心裡總覺得欠缺了什麼。一次偶然間,當他在為工作查詢資料時,在閱讀國際期刊中重新燃起了對研究的熱情,因而決定再度啟動出國深造的計畫。於是他在工作期間完成了英語考試和國外學校的申請,直到出國前一週才辭職,主要是因為相當清楚知道自己未來將全心專注於學術方向,特別想好好享受與珍惜自己在科技業的最後的時光。
攻讀博士期間,莊雅棠老師曾經因為研究進展不順及指導教授的高標準而感到自我懷疑,所幸透過與畢業朋友的交流讓他明白,這是許多研究生都面臨的普遍挑戰,最終都能克服,因此而堅持下去。研究完成後,莊老師的投稿也曾遭到多次拒絕,讓他一度認為自己運氣不佳。然而,隨著深入知道許多人的投稿經歷,加上自我不斷對研究進行修改,最終研究獲得肯定。這段經歷讓他體悟到,絕大多數人都經歷過無數次的拒絕,才能迎來最終成功,因此,他學會了不應只看到別人成功的表象,而是要看到那些頂尖研究成果背後的堅持與付出。

莊老師認為,只有高效工作,才能將更多時間用於陪伴對自己最重要的家人
對於目前獲得的肯定,莊雅棠老師特別感謝生命中的幾位重要貴人,包括大學時期張國華教授、碩士時期吳政鴻教授,以及博士時期 Michael Jong Kim 教授。張國華教授啟發了他出國留學的想法,吳政鴻教授幫助他實現了出國的夢想,而 Michael Jong Kim 教授則開發了他的研究潛力。他說,這些老師們不僅在學術上非常優秀,也有極強的同理心和幫助他人的精神,他深受影響,這對他在學術的追求及生活中都有著莫大的啟發與支撐。而最重要的貴人則是他的太太,「我的太太在生活上拓展了我的視野,帶我去探索世界上許多有趣的地方;在工作上,她教會我如何專注,讓我能夠更高效地完成許多事情。」得助於這些貴人的幫助和支持,他說,「自己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
「堅持自己目標並學習同理別人」,莊雅棠老師以此不斷自我提醒,也期望與當下正面對困惑或正在求學的學子們分享與勉勵。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