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

【影音】93 週年校慶113 年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頒獎 表彰研究、產學與人才培育領域傑出學者

 
文/成大產創總中心 圖/成大新聞中心
 
 (左起)藍兆杰教授(劉彥辰教授代)、柯碧蓮副教授、陳俊延研究員、涂庭源副教授、王育民特聘教授、沈孟儒校長、台達電子金壽豐資深副總裁、梁從主特聘教授、林志隆特聘教授及陳岳男特聘教授。
113 學年度「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獲獎人與頒獎人合影,左起:藍兆杰教授(劉彥辰教授代)、柯碧蓮副教授、陳俊延研究員、涂庭源副教授、王育民特聘教授、沈孟儒校長、台達電子金壽豐資深副總裁、梁從主特聘教授、林志隆特聘教授及陳岳男特聘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 113 學年度「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今(8)日下午在成大成功校區格致堂舉行頒獎典禮,由成大校長沈孟儒及台達電子資深副總裁金壽豐共同表揚本屆 8 位獲獎學者,分別獲頒「李國鼎榮譽學者」、「李國鼎研究獎」及「李國鼎金質獎」。今年 4 位獲頒「李國鼎榮譽學者」分別為:成大電機系特聘教授梁從主、電機系特聘教授林志隆、物理系特聘教授陳岳男與生科產業系特聘教授王育民。獲頒「李國鼎研究獎」2 位:化工系柯碧蓮副教授、醫工系涂庭源副教授。獲頒「李國鼎金質獎」2 位:機械系教授藍兆杰、生物科技中心研究員陳俊延。
 
113 學年度「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
沈孟儒校長致詞感謝台達電子創辦人鄭崇華學長對母校的厚愛與感情
 
頒獎典禮於深具歷史傳承意義的格致堂舉行,成大校長沈孟儒致詞感謝台達電子創辦人鄭崇華學長對母校的厚愛與感情,鄭學長 30 幾年前就已萌生捐贈股票的善念,以捐贈股票方式回饋學校,透過孳生的股票股利持續提供獎金給優秀學者及學生,「我們著實感謝鄭創辦人的高瞻遠矚。」
 
沈孟儒致詞感謝台達電子創辦人鄭崇華學長對母校的厚愛與感情
台達電子資深副總裁金壽豐代表鄭崇華創辦人向所有獲獎學者獻上最誠摯的祝賀之意
 
「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由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同時也是成大傑出校友的鄭崇華先生捐贈設立,今已邁入第 23 年。台達電子資深副總裁金壽豐代表鄭崇華創辦人向所有獲獎學者獻上最誠摯的祝賀之意,所有獲獎學者都是深耕研究領域得獎乃是實至名歸,也希望各位學者未來繼續在各自領域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自己、學校、社會、國家甚至世界做出更多貢獻。
 
今年 4 位獲頒「李國鼎榮譽學者」分別為:成大電機系特聘教授梁從主、電機系特聘教授林志隆、物理系特聘教授陳岳男與生科產業系特聘教授王育民。
 
「李國鼎榮譽學者」電機系特聘教授梁從主(中)。
「李國鼎榮譽學者」電機系特聘教授梁從主(中)
 
【李國鼎榮譽學者:梁從主特聘教授】
電機系梁從主特聘教授迄今共計發表 80 餘篇  SCI  期刊論文,在Google Scholar 逾 13,000 次的引用次數,獲得國內外專利共計 49 件,迄今指導之畢業生有 25 位博士及超過 200 位碩士。他獲得 112 年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2016 年獲得 IEEE Fellow 及 2015 年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梁教授目前擔任 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Power Electronics 的 Editor-in-Chief,致力提升台灣電力電子的國際影響力及能見度。
 
★得獎感言:
梁從主教授首先感謝台達電子創辦人鄭崇華先生對成大無私的長期支持,捐贈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肯定成大研究團隊在學術研究領域的表現。同時,他也感謝成大電機系陳建富教授長期的提攜與栽培,以及成大電資學院及電機系提供優資的研究資源及環境。他提到,他研究團隊 3 位研究員及碩博士生在研究工作的努力不懈,加上實驗室助理在行政工作上的支援,才有研究、專利與產學等豐碩成果,使他有榮幸得到李國鼎榮譽學者的殊榮。最後,他感謝親愛的太太無條件的支持及女兒們的體貼,讓他無後顧之憂地從事研究工作。
 
「李國鼎榮譽學者」電機系特聘教授林志隆(中)。
「李國鼎榮譽學者」電機系特聘教授林志隆(中)
 
【李國鼎榮譽學者:林志隆特聘教授】
電機系林志隆特聘教授在研究、專利與人才培育領域成就斐然,學術生涯發表 91 篇國際期刊論文,累積 235 項專利,近 5 年擔任主持人及共同主持人的計畫經費將近 2 億,是 110 年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的得主。另外,他建立研究團隊指導學生參加論文及專題競賽,獲獎次數超過 60 次,指導將近 20 名博士生出國交換至美國及日本名校,投入人才培育不遺餘力。
 
★得獎感言:
獲得李國鼎榮譽學者的殊榮,林志隆教授深感榮幸。他感謝評審委員對他在顯示電路設計及智慧生醫電子系統領域的肯定,他把這些學術和專利成果的取得,都歸功於實驗室學生們的努力與貢獻。他表示,此獎項將成為他與團隊持續探索與創新前進的更大推動力,未來也將持續研究開發整合 AIoT 光電及醫療領域在銀髮長照及傷口照護場域的技術進步以回饋社會,並期望透過培育更多優秀人才來提升國家和產業永續的未來競爭力。
 
「李國鼎榮譽學者」物理系特聘教授陳岳男(中)
「李國鼎榮譽學者」物理系特聘教授陳岳男(中)
 
【李國鼎榮譽學者:陳岳男特聘教授】
物理系陳岳男特聘教授投入量子電腦理論基礎研究逾 20 年,開創性的研究突破多次登上國際頂尖期刊獲獎無數,109 年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020 年成立前沿量子科技研究中心,聚焦基礎科學的頂尖研究與創新技術的實務應用,積極發展國際合作連結產官學研網絡。另外,他向下扎根開辦全台首創的高中生量子微課程,透過線上課程讓高中生提前了解未來電腦運算的嶄新邏輯,為培育台灣下一世代的前瞻科技人才貢獻所學。
 
★得獎感言:
陳岳男教授十分尊崇台達電子鄭崇華創辦人的人文素養與胸襟,設置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具有崇高的理想,能獲此項殊榮他個人深覺無比榮幸與感恩。他在 2006 年加入成大,是量子科技尚未發光發熱的年代,成大卻早已在距今 20 年前開始深耕此一前沿領域。一路以來,他感謝成大長期以來對量子科技發展的支持,如今前沿量子科技研究中心已成長茁壯,目前是教育部特色領域研究中心之一,肩負台灣未來量子科技的發展與人才的培育。同時,他也特地感謝沈孟儒校長,支持量子中心為弱勢家庭學童進行課業輔導善盡社會責任,讓量子中心不只是學術研究的殿堂,也是成大學生付出社會責任的實踐場域。
 
「李國鼎榮譽學者」生科產業系特聘教授王育民(中)
「李國鼎榮譽學者」生科產業系特聘教授王育民(中)
 
【李國鼎榮譽學者:王育民特聘教授】
生科產業系王育民特聘教授任教成大以來深耕基礎研究孜孜不倦,並在後期開啟轉譯研究,推動新創教學及投入藥物開發,109 年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及多次生技產業類國家獎項。他長期投入研究的抗發炎藥物已成功技轉業界,並協助推動其後續臨床前試驗研究及準備工作;2022 年取得國科會創新轉譯主軸計畫,推動抗體藥物應用於多種組織纖維化疾病的治療。
 
★得獎感言:
今年是王育民教授進入成大擔任專任教師的第 18 年。他自謙自己或許在生醫基礎研究有些貢獻,但仍與他希望有機會做出一個可以應用在臨床治療藥物的目標,有著一段距離。他希望這個獎項是推動自己繼續邁向目標的動力及助力。他感謝評審委員的認可,也感謝為他樹立榜樣、耳提面命的前輩師長們,未來他也會用相同的精神提攜後進,發揚身為大學教師的存在意義及責任。「感謝親朋好友,還有過去及現在的學生們,是他們成就我現在及未來的無限可能。」
 
今年獲頒「李國鼎研究獎」的2位學者分別為:化工系柯碧蓮副教授、醫工系涂庭源副教授。
 
「李國鼎研究獎」化工系副教授柯碧蓮(中)。
「李國鼎研究獎」化工系副教授柯碧蓮(中)
 
【李國鼎研究獎:柯碧蓮副教授】
化工系柯碧蓮副教授領導的實驗室聚焦新儲能材料的研發,跨領域與國際合作開發具高性能的電極材料,新穎有機或金屬有機電極材料質輕、不含具毒性金屬,製造過程對環境友善,又可回收循環利用,適合應用在電動車、綠能以及大規模儲能科技,是以開發永續儲能科技促進綠色能源發展的創新研究。
 
★得獎感言:
柯碧蓮教授來自泰國,是今年得獎者中唯一的外籍學者,她感謝台達電子授予這個獎項。她表示,身為一個外國人,在台灣開始職涯並從事獨立的研究並不容易,所幸她周遭有許多優秀人士給予很大的幫助,包括成大和化工系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實驗室裡優秀勤奮的學生,前任和現任成員共同創造這些研究成果。這項研究的進行除了成大的支持外,國科會提供主要的研究經費,而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Hi-Gem)提供所需的研究設施,對此,她衷心感謝。她也感謝家人、先生、女兒及公婆的支持,她說,「這個獎項充分展現台灣社會的兼容並蓄,以及對人才的重視,不論是來自哪個國家。」她也會帶著這份鼓勵,更加投入研究,讓全世界認識成大、看見台灣。
 
「李國鼎研究獎」醫工系副教授涂庭源(中)
「李國鼎研究獎」醫工系副教授涂庭源(中)
 
【李國鼎研究獎:涂庭源副教授】
醫工系涂庭源副教授長期致力於體外組織微環境、微流體技術及血管晶片的技術開發,探討癌症轉移的行為與進行藥物篩檢的應用,透過多面向與國內外學術機構合作取得多項重要突破。涂教授的研究團隊利用建立腫瘤界面微環境率,率先提出癌細胞可能介導的界面趨向性(diepafitaxis)增進轉移之侵襲能力,為理解癌症轉移的機制提供了新的視角。
 
★得獎感言:
涂庭源教授感謝評審委員的肯定,雖然這個獎項上只有他的名字,但他深知這份榮譽的背後是眾人共同努力的結晶。他感謝成大校方、工學院與醫工系提供優質的研究環境,成大堅實的跨領域合作基礎讓他能與醫工領域中的優秀夥伴共同努力,而國際化資源協助他與世界頂尖大學建立深厚的合作關係,這些合作經驗都使其研究更具國際視野與前瞻性。此外,他也特別感謝在第一線努力不懈的研究員和學生們,他們是耗費無數時間投入實驗,真正貢獻出研究成果的關鍵,同時,也因成大的國際化聲譽與對外籍學生的重視,讓他的越南籍博士生能在台灣完全投入研究,並且做出卓越貢獻。他提到穩定的家庭對於工作與研究的重要性,雖然研究的道路某種程度上是孤獨的,不論在高峰或低谷,太太永遠支持他,這份支持是無價的,他將這份榮耀與每一位支持他這段旅程的夥伴共享。
 
表揚成大教師專利、發明或技轉有具體優良成果或事蹟的「李國鼎金質獎」今年由機械系教授藍兆杰及生物科技中心研究員陳俊延獲得。
 
「李國鼎金質獎」機械系教授藍兆杰,由機械系教授劉彥辰(中)代領。
「李國鼎金質獎」機械系教授藍兆杰,由機械系教授劉彥辰(中)代領​​​​​​
 
【李國鼎金質獎:藍兆杰教授】
機械系藍兆杰教授長年致力於機電整合、機器人、機械設計技術,研發績效卓著,成果多次囊括 IEEE 及其他國際論壇、研討會的最佳論文獎,指導學生屢次獲得論文獎項,包括「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全國創新機構設計比賽」、「萬潤創新創意競賽」等,同時,他也是去年「台達年輕學者科技講座」得主,是全台僅有的 5 位得主之一。
 
★得獎感言:
藍兆杰教授感謝成大這個充滿研究機會及資源的環境,讓他能夠盡情的探索產學領域的創新研究,並且思考如何將工程技術技應用於產業界,實現對社會更大的貢獻。他與研究生們常在實驗室裡奮鬥,從設計、實驗到數據分析,每一個細節都凝聚了他們的心血,這份殊榮不僅是對他個人學術研究上的肯定,也是對他研究團隊的努力極大認同。最後,他感謝評審委員對其研究的肯定,他會繼續秉持李國鼎先生的精神,為社會帶來更多正面的影響,也期待未來能在科技的進步與人文的關懷之間找到更多交集,為成大、台灣社會貢獻一份心力。
 
「李國鼎金質獎」成大生物科技中心研究員陳俊延(中)。
「李國鼎金質獎」成大生物科技中心研究員陳俊延(中)
 
【李國鼎金質獎:陳俊延研究員】
成大生物科技中心研究員陳俊延長年投入微藻研究,是國內微藻研究先驅。他率領團隊建立台灣學術界種類豐富的本土微藻基因資料庫以及亞洲最大型戶外微藻培養示範模廠,以創新複合式藻菌生物技術進行廢水處理以及碳吸附,致力於淨零減碳作業推動,其研究不僅獲得國科會價創計畫補助,逐步與業界建立密切合作關係,同時獲得國內石化大廠青睞拿下近億元的投資,是備受期待的新興減碳科技。在全球面臨 2050 淨零排放目標的壓力下,更致力於微藻減碳以及再利用,並且朝向高值化應用,推動永續燃料與永續低碳材料的開發。
 
★得獎感言:
陳俊延研究員感謝李國鼎金質獎的肯定,這份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努力的認可,更是對整個研究團隊與合作夥伴共同奮鬥的最佳肯定。他與研究團隊在微藻廢水處理、微藻材料高值化應用以及二氧化碳減量上的研究,不僅是技術的突破,也是對環境永續承諾的具體實踐。這份殊榮不僅是過去研發成果的里程碑,更激勵他們在未來繼續邁步向前,更讓他堅信在成大的多元研究環境下,只要努力就有機會夢想成真。他期盼能夠繼續深耕技術,迎接更具挑戰的未來,為永續發展貢獻更多創新與心力。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4-11-08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