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

臺綜大「人文及社會科學跨校合作研究計畫」 關注社會議題 期許帶來正面深遠之影響

文/研發處提供
 
臺灣綜合大學系統推動「人文及社會科學跨校合作研究計畫」,114 年共核定 8 案,其中本校獲核 2 案。分別是,交通管理科學系傅強助理教授主持之「探討運輸業者與機車使用者汰換選擇之系列研究」,以及醫學系高齡醫學科楊登棋臨床助理教授主持之「害怕跌倒與低身體活動度對社區老人生活品質之衝擊」。
 
臺灣綜合大學系統(臺綜大)由成功大學、中興大學、中山大學、中正大學 4 所綜合大學組成。臺綜大「人文及社會科學跨校合作研究計畫」,目標在鼓勵具研究潛力之優秀學者跨校際、跨領域整合研究能量,就教育、文學、心理學、社會科學及其他人文社會領域範疇,自行規劃研究主題,期待能培植傑出學者與研究團隊,獲得突破性及深遠影響力之學術研究成果。
 
獲核之研究計畫目標及願景分述如下:
「探討運輸業者與機車使用者汰換選擇之系列研究 113 年─公路公共運輸業者對綠能巴士偏好之研究、114 年─電動機車使用頻率與汰換選擇之聯合計量經濟分析」,計畫主持人:成大交通管理科學系傅強助理教授。共同主持人:中興大學工程學系暨智慧運輸發展中心賴慶明老師、成大都市計劃學系陳彥仲特聘教授。
 
傅強
傅強老師研究圖示
 
本研究已深耕 2 年,藉由問卷與行為模型、系統探討綠能運具的採用決策。第 一年(113 年)聚焦公路客運業者,辨識綠能巴士導入的限制與需求,指出若要在短期內推進低碳公共運輸,政府須強化購車補助、充/換電與維修等配套,方能有效提升採用意願。今(114)年則擴展至民眾機車汰換行為,評估續航、成本、充電便利與使用頻率等因素,並模擬排放費與購車補助的誘導效果。
 
研究貢獻涵蓋三層面:一、對政府,提供以實證資料量化的政策依據,降低資源錯置風險,並檢驗不同族群與區域的政策公平與成效。二、對社會,透過更到位的補助與站點網絡,改善空氣品質與通勤體驗,降低噪音與碳排,使民眾更容易選擇低碳出行。三、對產業,回饋市場真實偏好(如續航、成本與充電便利),引導車廠與能源業者調整產品與佈建方向,加速臺灣邁向低碳交通社會。
 
「害怕跌倒與低身體活動度對社區老年人生活品質之衝擊」,計畫主持人:成大醫學系高齡醫學科楊登棋臨床助理教授。共同主持人:成大醫學系高齡醫學科、家庭醫學科及公共衛生研究所楊宜青教授兼高齡醫學科主任、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李妙纯教授兼系主任。
 
楊登棋
楊登棋老師研究圖示
 
台灣社會快速老化,如何加強老年人防跌措施並提升老年人口的生活品質,已成為迫切的社會議題。研究團隊的核心理念是要在安全與生活品質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點。如果防跌措施過於嚴格或限制太多,雖然可能降低跌倒的風險,卻可能同時剝奪了老年人參與日常活動、維持社交關係、享受生活樂趣的機會。
 
因此,重要的政策建議是,在制定老年人防跌策略時,需要採用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的思考方式,不僅要考慮如何預防意外事件,更要思考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讓老年人能夠繼續過著有意義、有尊嚴且充滿活力的生活。這種觀點代表了老年照護理念的一個重要進步,從單純的風險管理轉向以人為本的整體福祉考量。藉由這樣的研究,團隊希望能識別出最需要幫助的高風險族群,並為他們設計專門的跌倒預防策略。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5-09-08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