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

成大團隊科研火箭「AfterLight 1」旭海執行飛試順利成功

文/吳志勇教授、國家太空中心 圖/國家太空中心、吳志勇教授
 
火箭發射
AfterLight 1 科研火箭於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完成首次正式發射(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國立成功大學航太系吳志勇教授指導之「燃燒與推進實驗室」攜手成大太空推進研究社(ISP),自 2024 年共同投入國家太空中心(TASA)的科研火箭研發計畫所打造的 AfterLight 1 科研火箭,歷經多次地面測試、系統驗證與跨組別整合,終於在 114 年 11 月 22 日清晨 6 時 30 分,於國科會所屬的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完成首次正式發射。
 
AfterLight 1 火箭全長 210 公分、直徑 16 公分,設計最大射高 1 公里、最大載重 4 公斤。箭體採用玻璃纖維複合材料打造,配備固態燃料推進與降落傘回收系統。整個參與團隊規模近 30 人,從設計、製造、系統測試到任務規劃皆由學生主導,是一項跨領域、全流程的工程實作計畫。
 
在任務分工上,ISP 負責箭身結構、通訊與酬載系統的設計整合;火箭引擎研製則在燃燒與推進實驗室的指導下逐步優化。雙方密切合作,使火箭能以更穩定、安全的狀態完成這次任務。此計畫目標在累積科研火箭的發射經驗,建立完善的工程架構、形塑學生工程倫理,同時取得實飛數據以與模擬結果相比對,作為後續推進與飛行控制研究的重要依據。
 
準備
發射前的各項前置作業
 
在本次首飛任務中,AfterLight 1 的推進段運作 6 秒,並於空中完成總計 60  秒的飛行,最終順利攀升至 761 公尺的目標射高,完全符合任務預期。此成果充分展現成大團隊在推進系統、姿態控制、結構整合與任務規劃等多項工程技術上的實力。
 
吳志勇教授表示,AfterLight 1 科研火箭計畫執行過程中,同學們遇到不少挑戰,也不免有爭執,火箭發射成功顯示團隊克服了一切困難與壓力,見證同學們過去努力與成果,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深刻的感受,喜悅程度非外人可以想象的。成大機械系四年級也是 AfterLight 1 安全指揮官游鈞閎說,火箭成功發射出去的瞬間非常的開心,4 年的努力都值了。
 
大合照
發射前大合照(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吳志勇教授指出,這次成功發射不僅是成大科研火箭技術的重要里程碑,也象徵台灣在自主太空技術發展上正穩步向前。此成果將有助吸引更多對太空領域充滿熱情的學生報考成大航太系,並鼓勵跨領域人才加入 ISP,投入火箭與太空技術的實作研發。未來,團隊將在 TASA 的支持下繼續推動科研火箭研發計畫,深化太空系統工程能力,培育更多具備整合視野與工程實務能力的太空人才,為台灣太空產業的發展注入更堅實而持續的動能。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5-11-25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