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頒獎 朱經武院士與龍應台教授獲頒李國鼎講座教授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台南訊】由台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崇華捐贈個人所持有的台達電子一百萬股股票在成功大學成立之「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10日在成大國際會議廳頒發98學年度李國鼎講座教授、榮譽學者、研究獎及金質獎章。其中,朱經武院士與龍應台教授獲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最高榮譽的「李國鼎講座教授」,各獲頒獎金新台幣60萬元。

 頒獎典禮上午11時在成大國際會議廳第一演講室舉行,由台達電子董事長鄭崇華與成大校長賴明詔院士共同主持,成大資深執行副校長黃煌煇、資深執行副校長馮達旋、主任祕書李偉賢、教務長湯銘哲、學務長徐畢卿以及各學院院長、成大師生以及數十位電機系48級畢業返校校友一起觀禮,場面既溫馨又隆重。

 98學年度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獲獎者,除朱經武院士與龍應台教授獲李國鼎講座教授之外;成大電機工程學系王駿發教授、工程科學系李國賓教授獲得「李國鼎榮譽學者」,各獲得獎金新台幣30萬元;成大環境工程學系黃良銘副教授、光電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鄭弘隆副教授獲得「李國鼎研究獎」,各獲得獎金新台幣12 萬元;成大醫學系泌尿學科林信男教授獲得「金質獎章」。七位獲獎者皆親自出席,並一致感謝鄭崇華董事長與成大給予最貼切的鼓勵。

 賴明詔校長表示,頒發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是成功大學一項最高的榮耀,成功大學以科技、理工起家,在理工科技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成功大學的畢業生在社會上,特別是過去台灣經濟建設、工業發展的過程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是對成功大學老師、校友,以及傑出社會人士之努力的一份獎勵,除了獎金的鼓勵,更重要的是精神榮譽的獎勵,能夠獲獎對一個科學家而言是很大的榮耀。

 賴明詔校長也推崇鄭崇華董事長捐款成立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他稱讚鄭崇華董事長除了讓社會經濟的進步,更重要的是把台灣的企業引進人文的思維,他對人類的關懷、對地球的關懷,是兼具科技與人文最好的代表,這也是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最重要的精神。

 過去「李國鼎科技講座」是頒給科技方面有傑出貢獻的人,但近年來我們深刻了解到科技不能只是單從技術、科學的觀點來看科技的貢獻,更要從人文社會的角度來看它的貢獻才更具意義。21世紀所需要的人,不僅僅要很好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文的素養;美國總統的首席科學顧問連恩博士(Neal F. Lane)最近來到台灣,曾經說過:『如果我們所訓練出來的科學家、工程師,不能夠從人文社會的觀點來看科技,那我們就沒有盡到我們的責任』,顯見,大學裡科技的教育必須融和人文,才能訓練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因此,「李國鼎科技講座」經過鄭董事長的同意改為「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而兩位李國鼎講座教授的得獎人朱經武校友與龍應台校友,即是科技與人文融和的最佳代表。

 鄭崇華董事長則謙稱在成大成立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只是飲水思源,台達電子有今日的成就,完全歸功於李國鼎資政、孫運璿資政為臺灣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環境。除了感謝李國鼎先生對台灣的奉獻,另外一方面也希望給我們後代的學生、子孫們一個典範,能夠以他為榜樣。尤其,適逢今年正是李國鼎先生的百年誕生,頒發這個獎,別有一番特殊意義。

 榮獲「李國鼎講座教授」的朱經武院士表示,能夠在成大獲獎格外令人興奮。李國鼎先生是台灣科技之父,尤其李國鼎先生當年是讀物理的,而且是做超導的;再者,這個獎是以李國鼎先生的名分,又是來自台灣科技產業巨人之一的鄭崇華董事長的支持,獲獎對我而言有多重意義,心中非常的感謝。

 他說,現在正好是成功大學蒸蒸日上的時候,在賴校長的帶領之下,成大有了不一樣的面貌,在全世界的能見度日益上升,令人欣慰。我特別要謝謝成大,沒有成大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外,我也非常的感謝當年的老師,以及很多同學的幫忙,很多事情都是因緣際會,因時、因人、因地而不同,很幸運的有機會在這接受這個獎。

 另一位「李國鼎講座教授」獲獎人龍應台教授表示,自己作為成大的受惠者,心中有很深的感激。在這樣的場合中,看到的是一鼓推動台灣進步的力量。她說,李國鼎先生作為一個決策者,讓社會上許多的人受惠於他;更重要的是後面的人感念他,沒有忘記他的貢獻;而鄭崇華董事長就是讓這樣的場面變得可能。鄭崇華董事長從流亡學生到身為台灣科技產業的開拓者,最能夠將李國鼎先生的精神繼續往前推動。

 龍應台教授說,李國鼎先生透過政策讓社會進步,鄭崇華董事長透過實踐讓社會進步,母校成大則以接力的方式讓這種精神得以繼續往前走。台灣社會中有一鼓看不見的、潛在的靜水流聲的力量在默默往前走,這些靜水流聲就是像在這樣的場合,包括所有老師、評選及所有得獎人,都是推動台灣進步的力量。

 榮獲「李國鼎講座教授」的朱經武院士,國立成功大學物理學學士,美國紐約霍涵大學(Fordham University)物理學碩士,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物理學博士。曾任教於克里夫蘭州立大學物理系教授,休斯頓大學德州超導體中心主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院士是美國科學院、美國文理學院、中國科學院、台灣中央研究院及第三世界科學院學院院士。他屢獲殊榮,要者包括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的國家科學獎、太空總署成就獎、孔士德獎及國際新材料獎等。

 朱經武院士在高溫超導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就卓著,蜚聲國際。1979年,成功研發高溫超導體,將超導溫度提升到123K,超過液態氮溫度。1987 年成立的德州超導體中心,致力研究開發高溫超導相關材料應用。此外,朱經武院士2001年應聘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職位,帶領香港科技大學晉升世界科技前沿。

 除了在科技與行政上的成就外,朱經武院士也是一個非常關心母校的校友。百忙之中,他亦擔任成大物理系張桐生文教基金會的董事,對母系的發展非常關心。並於1988年,獲選為成大傑出校友。

 另一位榮獲「李國鼎講座教授」的龍應台教授,畢業於成功大學文學院外文系,留美獲美國堪薩斯州大學英美文學博士。曾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梅西學院、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淡江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等,亦曾任台北市文化局長,更是著名作家,文化評論家,在華人世界影響甚鉅。

 龍應台教授在台灣《中國時報》等報刊發表大量雜文、小說評論,掀起軒然大波,成為知名度極高的報紙專欄作家,以專欄文章集結的《野火集》,印行100 版,銷售20萬冊,風靡台灣,是80年代對台灣社會發生巨大影響的一本書。著有《野火集》、《銀色仙人掌》、《百年思索》、《面對大海的時候》等十五部作品,對學界及文化界皆有很深的影響。龍應台教授於1989年獲選為成大傑出校友。亦於2007年在成大創設「思沙龍」講座,以思想啟迪學子,提供師生高度的國際視野,並多次返校現身說法,對母校貢獻良多。

 獲得「李國鼎榮譽學者」的成大電機系王駿發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電腦語音、影像處理及VLSI CAD系統設計。累計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等共發表116篇學術期刊論文及237篇會議論文,並擁有專利權14項,其中兩項為美國專利。王駿發教授研究成果豐碩,於2007年獲得教育部文化服務獎,並於1990、1995、1997年三次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及1999至2005年國科會特約研究人員、 2006年獲得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人員等。此外,他積極參與IEEE學會國際事務舉辦國際會議,提升台灣電子領域之國際形象,於1999年當選IEEE Fellow,亦為成大第一位獲得此項殊榮之學者。

 另一位「李國鼎榮譽學者」得獎者,成大工程科學系李國賓教授,畢業於台灣大學,並於1998年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博士。研究領域涵蓋微機電系統(MEMS)、微感測器、微制動器、微流體生物晶片、微光學系統、奈米生物技術等,自1999年迄今已發表之學術論文與專利已逾504件。其中,國內外著名期刊164篇,研討會論文259篇而專利亦有81件之多。曾獲國科會95年度傑出研究獎、2007台灣十大潛力人物、成大工學院88、89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成大90年度機械學群研究優良教師、當選92年度中國工程師學會高雄分會「優秀青年工程師獎」等。

 「李國鼎研究獎」獲獎者成大環工系黃良銘副教授,畢業於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後至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碩士及博士。研究方面積極推動分子生物技術在環境工程領域之應用,並執行多項個人與整合型研究計畫。除了以傳統處理技術及分子生物技術來開發新的環境生物技術外,黃副教授也將生物處理資訊及數學模式配合模擬軟體,應用於生物系統模式模擬的研究,並於2006年至目前發表了16篇國際期刊論文。黃教授在教學、研究與服務的傑出表現,連續兩年 (2007與2008)獲得成大工學院「明日之星」之研究獎助。

 另一位「李國鼎研究獎」獲獎者成大光電所鄭弘隆副教授,畢業於淡江大學化學系,台灣科技大學高分子工程研究所碩士,國立台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博士。研究專長在有機光電物理與元件。近幾年,每年皆有研究成果刊登於高影響指數國際知名期刊,研究成果受到國際間的重視。其研究結合理論與實驗,開發出新的應用領域,有數項標皆已達國際一流水準。此外,鄭教授亦擔任數種國際知名SCI期刊的論文審查委員、國際知名出版社的書籍審查委員、與國際學術研討會委員,積極參與國際研討會,對提升成大於國際的能見度極有助益。

 「金質獎章」獲獎者成大泌尿學科林信男教授,畢業於國防醫學院醫學系。林教授研發的即時恆溫加熱系統,實際應用於內視鏡前列腺切除術,可大幅改善醫療照護品質。曾獲中華男性醫學會男性學貢獻獎、中華民國泌尿科醫學會紀念謝有福教授論文獎,以及台灣男性醫學會榮譽會員獎等榮譽。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鄭崇華先生為推崇李國鼎先生對經濟之卓越貢獻,並繼續推動未來中華民國科技經濟發展,捐贈成大設置「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講座設置宗旨在協助成大理工相關學院專任教師或研究生從事提昇科技與人文教育相關學術工作,對有助於中華民國科技與人文進步之專案研究、發明、創新或學術相關活動之獎助,暨對獲有重大成就者給予獎勵;並促進科技與人文的對話,使科技發展與人文素質的提昇更加緊密扣合。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11-11
瀏覽數:
:::

即時新聞

即時影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