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成大 與陳之藩相遇 「陳之藩文物特展」與「陳之藩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5日盛大登場
久違了陳之藩!文學大師陳之藩教授在太太童元方教授的陪伴下,5日參加國立成功大學舉辦的「陳之藩文物特展」揭幕,許多慕名而來的成大師生與民眾擠滿了會場。由於陳之藩教授喜歡散步,「陳之藩文物特展」特別營造出像散步般的從容自得,讓民眾來到成大,能夠循著陳之藩教授文學中的雪泥鴻爪,感受一代大師的文學風範,悠遊在陳之藩的文學書房。
「陳之藩文物特展」與「陳之藩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儀式上午9時在成大圖書館一樓舉行,成大校長賴明詔院士、陳之藩與太太童元方賢伉儷、成大教務長湯銘哲、統一集團總裁林蒼生、香港蘋果日報社長董橋、作家馬森、香港中文大學前工學院院長任德盛等逾百位人士蒞臨盛會。陳之藩教授因中風、身體狀欠佳,也難以言語,卻堅決親自出席,他所展現的精神,感動了與會人士。而陳之藩的太太童元方教授,也發表個人對成大的感激,她對於陳之藩的尊崇與疼愛,夫妻間深摯動人的點點心語,道盡了伉儷情深,讓賴明詔校長紅了眼框,也讓與會的師生動容。
成大校長賴明詔院士表示,今天是成功大學的一場盛事,因為今天陳之藩教授來到成功大學,是成大很大的光采。陳之藩教授的文章對於我,甚至更多人一生的影響都是非常非常大的,在我中學畢業到大學的時候,開始接觸到陳之藩教授的文章,感覺是非常興奮的,陳之藩教授的文筆非常細膩,而且能夠以文學家的觀點來討論科學,以科學家的觀點來討論文學,很少有人能夠用這樣細膩的文筆來描述科學,他的文章是科學和文學融合的最典型的著作。
賴明詔校長也說,陳之藩教授對我個人來講有非常深的意義,我在中學畢業以後,上大學時就迷上陳之藩教授的文章,在大學一年級有機會拜會陳之藩教授,並拿了陳之藩寫的《旅美小簡》、《在春風裏》請陳教授簽名,這是1961跟1962年出版的書,陳教授在上面寫了「明詔同學:『理直氣和、義正詞婉』」,不是理直氣壯,不是義正辭嚴,是非常典型的陳之藩教授的文句,這二本書我保存了50年,今天也要捐給成功大學。
我非常高興陳之藩教授親身到這裡,這也是我50年來第一次再度見到陳之藩教授,我內心感到十分激動,這代表成功大學人文和科學整合的成果。50年前我接到陳之藩教授給我的禮物,今天陳之藩教授給成功大學一個更大的禮物,那就是他一生所有的書籍、文件,都捐給成功大學。成功大學有責任、有義務好好保存這些文物,把它們保留給下一代。陳之藩教授代表的就是成功大學的精神,就是科學和人文的整合,我們要把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陳之藩教授的太太童元方教授表示,首先我要感謝成功大學為陳先生建立檔案庫,包括所有文字資料及物件。當年歐本海默只想出版愛因斯坦各種科學文章,但最後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決定出版愛因斯坦所有的資料,科學的、文學的、哲學的,包括他的出生證明。而成功大學從文學與科學對話的角度蒐集、整理陳先生的資料與著作,不論是用文學的語言寫的,還是用數學的語言寫的,這是何等眼光與見識。
陳先生在民國37年離家後,不曾回去過。這一走對他來說是文化上的家亡與國破了,所以身與心俱在飄泊。他平時最喜歡的是散步、看書與寫信。散步時想,看書時也想,那些幽微的心思化為文字,不論是文章,還是書信,表達完了也就完了。有讀者喜歡,則是意外的福分,所以他一路寫,一路丟,什麼都不留。他自己不在乎,管不了,顧不上,這是老民國人物的個人風采。但我不是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場。成大建檔的主意,在他身體日漸衰殘而意識仍然清明的時刻提出,使他飄泊的心靈可以常駐在成大的圖書館,在尋詩與畫夢的青年學子中間。我要說我個人對成大是感激不盡的。
陳先生不論在人文,還是科學的領域中皆能自由來去,無邊界,無障礙,是少有的文藝復興人。我誠摯希望陳先生留在成大圖書館的文物,對徜徉在書中天地的後生男女有承先啟後的風範。圖書館是誘導心靈開放的空間,我再次感謝成大,使陳先生的心靈也化為圖書館的一部份。
成大外文系畢業,現任香港蘋果日報社長、作家董橋表示自己不管在文學與知識,許多都是陳之藩教授教他的。陳教授對每個用字都很講究,他的學識很淵博,他把自己與陳之藩教授的數十封通信捐贈送給成大,向陳教授致敬。
統一集團總裁林蒼生聲稱自己中了陳之藩老師的毒而無法自拔,他在就讀成大電機系的期間,創了一個社團,希望在人文跟科學找到平衡,即是受陳之藩教授文章影響。他說陳之藩教授給世人的是一個真理,那個真理是人類把我們自己的生命分開了,這是不對的,我們要把它融合,才是生命真正的美。
科技人出身,卻以文學享譽國際文壇的名文學家陳之藩,5日從香港返抵成功大學,把一生光彩獻給摯愛的成功大學。感念陳之藩對現代文學的貢獻,成大特別舉行「陳之藩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與「陳之藩文物特展」,探討陳之藩之文學表現,並與廣大的讀者及學子分享陳之藩的私房珍藏。同時成大也將開闢「陳之藩書房」,保存陳之藩贈送成大之書信手稿等文物,並以深化陳之藩之研究為起點,擴展到全球華人文學家之研究,讓成大成為全球華人文學的聚光點。
一談到陳之藩,在台灣或對華人世界都不陌生,大約「五年級」以後的學生都曾經讀過陳之藩的〈謝天〉、還有〈失根的蘭花〉,就算時至今日陳之藩的選文依舊影響當代的青年學子,啟蒙了無數學子對文學世界的想像。和陳之藩教授成為忘年之交、交情長達10多年的成大教務長湯銘哲表示,陳之藩讀的是電機,卻熱愛寫作,並以文章享譽,不僅是台灣的國寶,更是科技與人文融合的最佳典範,他的文章影響整個華人世界。
闊別8年的陳之藩教授就要回成大了!陳之藩是現代文學版圖不可或缺的一塊,自1993年擔任成大客座教授,十年的時光,與成大師生結下不解之緣,此次再返成大,回來的不僅僅是陳之藩教授賢伉儷兩人而已,還帶來他歲月累積的珍貴手稿信箋等文物捐給成大,以及一個大文豪的大師風範,對成大而言如獲至寶。為此,成大特別在5日推出「陳之藩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與「陳之藩文物特展」,除藉由文壇大老見證陳之藩教授文學創作的精采,也從陳之藩教授書信手稿等文物近距離認識一代文學家。
以「陳之藩文物特展」為例,陳之藩教授個人捐贈及各方主動餽贈的近三百件陳之藩文物,在成大圖書館一樓展出,循著大師身影,提供民眾一條通往「陳之藩書房」的便捷道路,一窺當代文學家的內心世界,探索陳之藩在文學中留下的雪泥鴻爪。「陳之藩文物特展」自即日起展至100年8月31日,配合圖書館開館時間每日上午九時至晚上九時展出。
此外,5、6兩日在圖書館B1會議廳登場的「陳之藩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則從文學與科技的角度,以陳之藩為題,邀請加拿大、大陸、香港、台灣等地,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成功大學、南華大學、實踐大學、中興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元智大學、義守大學、中科院等學者專家發表論文,闡述陳之藩的文學表現。與會討論人與發表者包括文訊雜誌總編輯封德屏、香港蘋果日報社長董橋、作家馬森等。
守住文壇最重要的瑰寶、把文學大師留在成大的構想,不僅獲得賴明詔校長支持,湯銘哲教務長也帶頭大力推動,他捐出數十年來和陳之藩的書信往來,並且動員全校多個系所,包括中文系、電機系、博物館、圖書館等,在2009年底成立「搶救陳之藩文獻計畫小組」,期許為這位在文壇活躍超過半個世紀、對華人文學具有重要地位的國寶級作家,留下最完整的研究資料。
「搶救陳之藩文獻計畫」從2009年10月開始執行,歷經一年籌備,除了保留陳之藩在成大電機系研究室的文物,以及陳之藩授權捐贈學校的文物近三百件,包括未曾曝光的文跡手稿、家書、名家書信,以及學術著作、單篇、演講專訪、教科書、短篇、讀者信函等全部囊括,初步整理之後,除了在成大圖書館進行的文物特展呈現,未來也將在成大圖書館闢出「陳之藩專區」,並將在博物館仿造「蘇雪林書房」,設置「陳之藩書房」。
湯銘哲教務長說明整個計畫共分三個部份,包括尋找並整理文獻、訪問陳之藩的師友學生、問卷調查;其中最大工程是收集文獻,陳之藩寫過多本知名的散文集,包括在春風裡、旅美小簡、劍河倒影、一星如月、以及早年翻譯的英文詩集「蔚藍的天」,陳之藩早年在國立編譯館翻譯過許多科普書籍,以及散見在各報章雜誌的文章,都是收羅之列。
至於口述歷史部分,預計將訪問多位文壇大老,包括余光中、張作錦、高希均,以及陳之藩的得意門生,成大的友人及學生,以及資深的高中老師,在他們教授陳之藩文章的心得與影響,至於問卷調查則是針對高中職師生,包括學習心得、啟發、內容分析等,都將成為記錄陳之藩教授重要的資料。
博聞強記又有深厚的文學、科學修養,且在每一個待過的地方都留下非常深刻的足跡的陳之藩;他的人生不但是到處留下雪泥鴻爪,而且留的是非常多的雪泥鴻爪。編入中學國文課本的幾篇散文都是他代表性的著作。他的〈謝天〉深植人心,他寫〈失根的蘭花〉更觸動了當時剛去美利堅大陸學子的愛國情操,他文壇大師的地位,屹立不搖。
陳之藩在成大擔任客座教授的十年間,影響當時的成大師生甚巨,不僅湯銘哲教務長是忘年之年,前工學院院長吳文騰也曾上過陳之藩的課,客座成大期間,陳之藩也應邀到台南一中、台南女中演講,在師生的心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現任成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潘浙楠教授回想陳之藩當年在系上為學生演講仍難忘其風采,潘浙楠教授讚揚陳之藩是世界級的學者、也是最佳的科學傳播者,『在陳教授的身上,我們看到他將科學與人文結合塑造的最完美。也惟有兼具理工與人文素養者,才能夠將舊學與新知融為一體,寫出這麼多膾炙人口的好文章。陳教授是繼承五四精神、融合舊學與新知的最佳結合者。』;台南一中前教務主任,也是該校資深國文老師張敬川表示,『近幾年來因為陳之藩的文章多度被選入國中高中的國文課本,陳之藩的文章平易近人不說教,讓他廣為學生所喜愛,可以稱得上是影響力最大的青年導師。』
高齡86的陳之藩1925年6月19日出生,河北省霸縣人,北洋大學電機系畢業,取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碩士、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成功大學的教授,同時也是香港中文大學電機系創系的系主任。陳之藩寫的《旅美小簡》、《在春風裏》、《劍河倒影》、…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
陳之藩先生學的雖是科技,在心裏卻始終為文學保留著一席之地。他從二十多歲滿腔熱血的知識青年,到今日成為走過二十一世紀最璀璨的科學歲月的智慧長者,陳之藩一直用獨特的、兼具理性感性的筆,記述他對當代、對科學、對文學的見解,字裡行間處處流露知識份子憂國憂民的情懷,卻不盲目的人云亦云。即使早期文章相隔已有半個世紀,現在看來仍經得起時間檢驗,歷久彌新。991105y
「陳之藩文物特展」與「陳之藩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儀式上午9時在成大圖書館一樓舉行,成大校長賴明詔院士、陳之藩與太太童元方賢伉儷、成大教務長湯銘哲、統一集團總裁林蒼生、香港蘋果日報社長董橋、作家馬森、香港中文大學前工學院院長任德盛等逾百位人士蒞臨盛會。陳之藩教授因中風、身體狀欠佳,也難以言語,卻堅決親自出席,他所展現的精神,感動了與會人士。而陳之藩的太太童元方教授,也發表個人對成大的感激,她對於陳之藩的尊崇與疼愛,夫妻間深摯動人的點點心語,道盡了伉儷情深,讓賴明詔校長紅了眼框,也讓與會的師生動容。
成大校長賴明詔院士表示,今天是成功大學的一場盛事,因為今天陳之藩教授來到成功大學,是成大很大的光采。陳之藩教授的文章對於我,甚至更多人一生的影響都是非常非常大的,在我中學畢業到大學的時候,開始接觸到陳之藩教授的文章,感覺是非常興奮的,陳之藩教授的文筆非常細膩,而且能夠以文學家的觀點來討論科學,以科學家的觀點來討論文學,很少有人能夠用這樣細膩的文筆來描述科學,他的文章是科學和文學融合的最典型的著作。
賴明詔校長也說,陳之藩教授對我個人來講有非常深的意義,我在中學畢業以後,上大學時就迷上陳之藩教授的文章,在大學一年級有機會拜會陳之藩教授,並拿了陳之藩寫的《旅美小簡》、《在春風裏》請陳教授簽名,這是1961跟1962年出版的書,陳教授在上面寫了「明詔同學:『理直氣和、義正詞婉』」,不是理直氣壯,不是義正辭嚴,是非常典型的陳之藩教授的文句,這二本書我保存了50年,今天也要捐給成功大學。
我非常高興陳之藩教授親身到這裡,這也是我50年來第一次再度見到陳之藩教授,我內心感到十分激動,這代表成功大學人文和科學整合的成果。50年前我接到陳之藩教授給我的禮物,今天陳之藩教授給成功大學一個更大的禮物,那就是他一生所有的書籍、文件,都捐給成功大學。成功大學有責任、有義務好好保存這些文物,把它們保留給下一代。陳之藩教授代表的就是成功大學的精神,就是科學和人文的整合,我們要把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陳之藩教授的太太童元方教授表示,首先我要感謝成功大學為陳先生建立檔案庫,包括所有文字資料及物件。當年歐本海默只想出版愛因斯坦各種科學文章,但最後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決定出版愛因斯坦所有的資料,科學的、文學的、哲學的,包括他的出生證明。而成功大學從文學與科學對話的角度蒐集、整理陳先生的資料與著作,不論是用文學的語言寫的,還是用數學的語言寫的,這是何等眼光與見識。
陳先生在民國37年離家後,不曾回去過。這一走對他來說是文化上的家亡與國破了,所以身與心俱在飄泊。他平時最喜歡的是散步、看書與寫信。散步時想,看書時也想,那些幽微的心思化為文字,不論是文章,還是書信,表達完了也就完了。有讀者喜歡,則是意外的福分,所以他一路寫,一路丟,什麼都不留。他自己不在乎,管不了,顧不上,這是老民國人物的個人風采。但我不是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場。成大建檔的主意,在他身體日漸衰殘而意識仍然清明的時刻提出,使他飄泊的心靈可以常駐在成大的圖書館,在尋詩與畫夢的青年學子中間。我要說我個人對成大是感激不盡的。
陳先生不論在人文,還是科學的領域中皆能自由來去,無邊界,無障礙,是少有的文藝復興人。我誠摯希望陳先生留在成大圖書館的文物,對徜徉在書中天地的後生男女有承先啟後的風範。圖書館是誘導心靈開放的空間,我再次感謝成大,使陳先生的心靈也化為圖書館的一部份。
成大外文系畢業,現任香港蘋果日報社長、作家董橋表示自己不管在文學與知識,許多都是陳之藩教授教他的。陳教授對每個用字都很講究,他的學識很淵博,他把自己與陳之藩教授的數十封通信捐贈送給成大,向陳教授致敬。
統一集團總裁林蒼生聲稱自己中了陳之藩老師的毒而無法自拔,他在就讀成大電機系的期間,創了一個社團,希望在人文跟科學找到平衡,即是受陳之藩教授文章影響。他說陳之藩教授給世人的是一個真理,那個真理是人類把我們自己的生命分開了,這是不對的,我們要把它融合,才是生命真正的美。
科技人出身,卻以文學享譽國際文壇的名文學家陳之藩,5日從香港返抵成功大學,把一生光彩獻給摯愛的成功大學。感念陳之藩對現代文學的貢獻,成大特別舉行「陳之藩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與「陳之藩文物特展」,探討陳之藩之文學表現,並與廣大的讀者及學子分享陳之藩的私房珍藏。同時成大也將開闢「陳之藩書房」,保存陳之藩贈送成大之書信手稿等文物,並以深化陳之藩之研究為起點,擴展到全球華人文學家之研究,讓成大成為全球華人文學的聚光點。
一談到陳之藩,在台灣或對華人世界都不陌生,大約「五年級」以後的學生都曾經讀過陳之藩的〈謝天〉、還有〈失根的蘭花〉,就算時至今日陳之藩的選文依舊影響當代的青年學子,啟蒙了無數學子對文學世界的想像。和陳之藩教授成為忘年之交、交情長達10多年的成大教務長湯銘哲表示,陳之藩讀的是電機,卻熱愛寫作,並以文章享譽,不僅是台灣的國寶,更是科技與人文融合的最佳典範,他的文章影響整個華人世界。
闊別8年的陳之藩教授就要回成大了!陳之藩是現代文學版圖不可或缺的一塊,自1993年擔任成大客座教授,十年的時光,與成大師生結下不解之緣,此次再返成大,回來的不僅僅是陳之藩教授賢伉儷兩人而已,還帶來他歲月累積的珍貴手稿信箋等文物捐給成大,以及一個大文豪的大師風範,對成大而言如獲至寶。為此,成大特別在5日推出「陳之藩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與「陳之藩文物特展」,除藉由文壇大老見證陳之藩教授文學創作的精采,也從陳之藩教授書信手稿等文物近距離認識一代文學家。
以「陳之藩文物特展」為例,陳之藩教授個人捐贈及各方主動餽贈的近三百件陳之藩文物,在成大圖書館一樓展出,循著大師身影,提供民眾一條通往「陳之藩書房」的便捷道路,一窺當代文學家的內心世界,探索陳之藩在文學中留下的雪泥鴻爪。「陳之藩文物特展」自即日起展至100年8月31日,配合圖書館開館時間每日上午九時至晚上九時展出。
此外,5、6兩日在圖書館B1會議廳登場的「陳之藩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則從文學與科技的角度,以陳之藩為題,邀請加拿大、大陸、香港、台灣等地,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成功大學、南華大學、實踐大學、中興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元智大學、義守大學、中科院等學者專家發表論文,闡述陳之藩的文學表現。與會討論人與發表者包括文訊雜誌總編輯封德屏、香港蘋果日報社長董橋、作家馬森等。
守住文壇最重要的瑰寶、把文學大師留在成大的構想,不僅獲得賴明詔校長支持,湯銘哲教務長也帶頭大力推動,他捐出數十年來和陳之藩的書信往來,並且動員全校多個系所,包括中文系、電機系、博物館、圖書館等,在2009年底成立「搶救陳之藩文獻計畫小組」,期許為這位在文壇活躍超過半個世紀、對華人文學具有重要地位的國寶級作家,留下最完整的研究資料。
「搶救陳之藩文獻計畫」從2009年10月開始執行,歷經一年籌備,除了保留陳之藩在成大電機系研究室的文物,以及陳之藩授權捐贈學校的文物近三百件,包括未曾曝光的文跡手稿、家書、名家書信,以及學術著作、單篇、演講專訪、教科書、短篇、讀者信函等全部囊括,初步整理之後,除了在成大圖書館進行的文物特展呈現,未來也將在成大圖書館闢出「陳之藩專區」,並將在博物館仿造「蘇雪林書房」,設置「陳之藩書房」。
湯銘哲教務長說明整個計畫共分三個部份,包括尋找並整理文獻、訪問陳之藩的師友學生、問卷調查;其中最大工程是收集文獻,陳之藩寫過多本知名的散文集,包括在春風裡、旅美小簡、劍河倒影、一星如月、以及早年翻譯的英文詩集「蔚藍的天」,陳之藩早年在國立編譯館翻譯過許多科普書籍,以及散見在各報章雜誌的文章,都是收羅之列。
至於口述歷史部分,預計將訪問多位文壇大老,包括余光中、張作錦、高希均,以及陳之藩的得意門生,成大的友人及學生,以及資深的高中老師,在他們教授陳之藩文章的心得與影響,至於問卷調查則是針對高中職師生,包括學習心得、啟發、內容分析等,都將成為記錄陳之藩教授重要的資料。
博聞強記又有深厚的文學、科學修養,且在每一個待過的地方都留下非常深刻的足跡的陳之藩;他的人生不但是到處留下雪泥鴻爪,而且留的是非常多的雪泥鴻爪。編入中學國文課本的幾篇散文都是他代表性的著作。他的〈謝天〉深植人心,他寫〈失根的蘭花〉更觸動了當時剛去美利堅大陸學子的愛國情操,他文壇大師的地位,屹立不搖。
陳之藩在成大擔任客座教授的十年間,影響當時的成大師生甚巨,不僅湯銘哲教務長是忘年之年,前工學院院長吳文騰也曾上過陳之藩的課,客座成大期間,陳之藩也應邀到台南一中、台南女中演講,在師生的心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現任成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潘浙楠教授回想陳之藩當年在系上為學生演講仍難忘其風采,潘浙楠教授讚揚陳之藩是世界級的學者、也是最佳的科學傳播者,『在陳教授的身上,我們看到他將科學與人文結合塑造的最完美。也惟有兼具理工與人文素養者,才能夠將舊學與新知融為一體,寫出這麼多膾炙人口的好文章。陳教授是繼承五四精神、融合舊學與新知的最佳結合者。』;台南一中前教務主任,也是該校資深國文老師張敬川表示,『近幾年來因為陳之藩的文章多度被選入國中高中的國文課本,陳之藩的文章平易近人不說教,讓他廣為學生所喜愛,可以稱得上是影響力最大的青年導師。』
高齡86的陳之藩1925年6月19日出生,河北省霸縣人,北洋大學電機系畢業,取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碩士、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成功大學的教授,同時也是香港中文大學電機系創系的系主任。陳之藩寫的《旅美小簡》、《在春風裏》、《劍河倒影》、…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
陳之藩先生學的雖是科技,在心裏卻始終為文學保留著一席之地。他從二十多歲滿腔熱血的知識青年,到今日成為走過二十一世紀最璀璨的科學歲月的智慧長者,陳之藩一直用獨特的、兼具理性感性的筆,記述他對當代、對科學、對文學的見解,字裡行間處處流露知識份子憂國憂民的情懷,卻不盲目的人云亦云。即使早期文章相隔已有半個世紀,現在看來仍經得起時間檢驗,歷久彌新。991105y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