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求知始於樂趣 李哲明深入量子資訊科技

工程科學系副教授李哲明研究量子資訊科技榮獲科技部106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工程科學系副教授李哲明研究量子資訊科技榮獲科技部106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工程科學系副教授李哲明研究量子資訊科技榮獲科技部106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工程科學系副教授李哲明研究量子資訊科技榮獲科技部106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他透過理論與實驗方法,深入探索量子力學所描述的量子操控特性,並確認了此奇異性質在量子計算與量子通訊上的嶄新運用。受到近代史上的物理大師理查.費曼(Richard P. Feynman)啟發的李哲明認為,「做學問要善於尋找樂趣,求知一旦有趣,就能堅持往目標邁進」。

 

李哲明指出,因為量子力學特性無法以生活經驗去體會,引發他強烈的好奇心投入研究,希望提出可能的應用,發掘過去沒有人想過、但卻可加以應用的各種可能。他表示,量子計算與量子通訊比一般傳統資訊處理更為快速與安全,「我們的研究發現,量子操控特性是這些資訊處理重要的資源,在保障資訊處理安全性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因理查.費曼接觸物理 李哲明踏入量子科技深奧領域

 

回想當初如何接觸物理學,李哲明笑談年少往事,說及升大學那年暑假要上成功嶺集訓時,聽說可以攜帶書籍,當時只見書名有趣,便隨機選了《別鬧了,費曼先生》這一本書,但到結訓時都沒有時間翻看,直到後來上了大學偶爾翻閱,才進一步認識了這位得過諾貝爾獎、近代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理查.費曼。

 

細讀理查費曼的生平、研究、生活態度和人生觀,對當時還是大學生的李哲明來說非常受用,「費曼擅長將深奧的學問用日常生活舉例解釋,他講授一系列的普通物理課程,後來也都成為台灣經典的教科書;此外費曼對事物的好奇,以及求知、求真的心,也讓我產生強烈共鳴」。幾乎可以說,如果不是看了理查.費曼的書,李哲明也不會對物理有這麼大的興趣。

 

後來之所以踏入量子科技這門深奧領域,李哲明說有三個重要階段,他特別感謝就讀中原機械系時期的導師黃吉川教授帶領入門。交大電子物理博士班時則遇上與費曼風格相像的褚德三教授,對學生開放、自由、百分百信任,總是提供許多必要的基礎知識與研究上之支持。後來獲得科技部(當時為國科會)臺德三明治計畫獎學金,前往德國海德堡大學的物理研究所進行實驗研究、獲益良多,當時指導他、來自大陸的潘建偉教授幫助他明白,「量子資訊的研究價值最主要是為了能夠應用在生活上,對人類產生實質之影響」。

 

父母啟發設定付出努力目標 做學問最大樂趣在解決挑戰

 

除了受費曼和恩師影響,李哲明也從父母親的日常悟出道理,出生成長於台東的他表示,「父親經營電器行、母親有間柑仔店,看他們紀錄收支,理解到萬物有進、有出,未必守恆。而看到雙親努力認真打拼為子女全心付出,更感受到他們確立明確目標後、努力實踐的決心,也讓我了解到,人生要有設定付出努力目標的觀念」。

 

擁有自由玩樂開心童年的李哲明,小時候並未細想、上學究竟是為了什麼?國二某一天和同學相約上學,看到同學就騎著腳踏車往外衝,竟連書包都忘了帶,李哲明笑談,「還清晰記得當時追出門的母親有多麼生氣,母親的反應如同一記重錘把自己敲醒,原來上學的目標是為了學習而非玩樂」。

 

李哲明不諱言,做學問的過程常常很痛苦、也有過放棄的念頭,但更多的卻是樂趣。「挑戰會不斷發生,挫折也因此一直隨之而來,當一個問題解決了、下個問題又會出現。為了解決這些不斷出現的挑戰與問題,我與研究室的學生們及合作者們必須共同深入思考問題、了解問題、進而想出解法,並互相得到啟發。這樣循環的過程,是我目前工作的常態,也是最有趣之處」。

 

也因為有這樣的體認與經驗,李哲明建議大學生,盡力地去思考每個修課過程中,老師提出的問題、課堂作業,並竭盡所能地自己發掘問題,有助於培養日後解決各項迎面而來挑戰的能力、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也將會深刻地體會發現的樂趣。(撰文/朱怡婷 圖片/盧威聿攝影、李哲明提供)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18-05-03
瀏覽數:
:::

即時新聞

即時影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