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細胞傳輸系統異常導致癌症新機制 成大醫學院王憶卿特聘教授團隊 醫學新發現
【台北訊】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特聘教授王憶卿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醫學研究中有重大突破,首次揭開了蛋白質Rab37(囊泡運輸的關鍵調節因子)不僅在細胞的運輸系統扮演重要角色,而且,一旦Rab37異常(沒有或明顯減少),還會導致腫瘤細胞移轉、復發與惡化,顯示 Rab37扮演抑制癌轉移的角色!
該研究論文「Small GTPase Rab37 targets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 for exocytosis and thus suppresses tumour metastasis」於2014年9月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 被國際學界視為基礎生命科學與臨床醫學研究的重大進展,也為人類腫瘤疾病的預防與治療開闢了新途徑。
王憶卿教授團隊25日上午對外說明此一令人興奮的重大發現;成大醫學院院長張俊彥致辭表示,過去癌症的治療只針對癌細胞本身,王憶卿教授團隊對Rab37的研究是一個重大的發現,Rab37蛋白表現與否與癌症癒後有關連,也許以後可以成為幫忙癌症診斷與治療的方式。
王憶卿教授表示,團隊在國家型基因體醫學計畫及國家科學衛生研究院經費支持下,歷時4年獲得的研究成果,成員包括博士生蔡宗翰、王堉璿、生化所教授鄭宏祺、環醫所教授廖寶琦、國衛院環組博士林嬪嬪、中研院生化所博士陳瑞華、台北榮總胸腔外科醫師許瀚水等人。
癌症的形成與轉移分子機制一直是學術與臨床研究的重要議題,細胞功能中如荷爾蒙與細胞激素分泌、養分提供或是細胞間訊息的傳遞,都需要藉由細胞的運輸系統來調控。
王憶卿教授指出,過去的研究所得知,細胞傳遞或運送物質,會將物質包覆在囊泡(vesicle)內傳遞,Rab37能將囊泡及所要傳送的物質,以胞外(exocytosis)運輸的方式引導到正確的位置,進而去發揮應有的功能。
團隊的研究發現,Rab37的表達量若不足,在囊泡內的物質TIMP1(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劑)就無法抵達正確位置,連帶的TIMP1也無法執行應該發揮的功能-抑制MMP9(基質金屬蛋白酶),MMP9會引起癌細胞爬行及入侵的訊號。
王憶卿教授團隊選擇肺癌為模式來探討Rab37扮演抑制癌移的角色,利用共軛焦免疫組織染色分析165名肺癌病人的檢體,Rab37表達量不足者,其TIMP1無法抵達正確的胞外位置去執行抑制癌入侵訊號;而且,Rab37表達低的病人多為癌症後期且伴隨淋巴轉移,這個結果也在西方肺癌病人中獲得證實。
王憶卿教授團隊進一步結合細胞、動物以及臨床檢體驗數據,經由奈米金免疫染色以及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分析,證明TIMP1位於Rab37的囊泡內,全內反射螢光顯微鏡則顯示出Rab37與TIMP1的動態囊泡運輸過程。
團隊成員也利用尾靜脈注射方式,將表達量正常與異常的Rab37肺癌細胞分別打入裸鼠中,實驗結果發現, Rab37正常的肺癌細胞組,對裸鼠的腫瘤轉移有著顯著的抑制作用,反之, Rab37異常會增加肺癌轉移。
王憶卿教授指出,肺癌為國人癌症死亡的首位,近年來每年約7500人死於肺癌,其分子致癌機制至今仍未完全釐清。台灣地區不論女性或男性肺癌都高居癌症死亡首位,台灣地區有許多肺癌病人是不吸菸者,推測台灣地區肺癌形成的原因與吸菸以外的環境致癌物質有關,另外,遺傳也扮演重要角色。
王憶卿教授說,所做的研究中分析的165名肺癌病人的癌組織樣本,47%的病人Rab37表達量是低的;值得注意的是,Rab37異常的病人與臨床參數如癌症進程惡化及淋巴轉移間有著明顯的相關性, 更重要的是,在存活統計上,Rab37 不足者會造成病人不良的存活率。
團隊的研究認為,Rab37表達量多寡可做為肺癌病人預後診斷及治療策略的參考依據,如果使用穩定Rab37蛋白藥物,也許能夠有效治療肺癌,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該研究論文「Small GTPase Rab37 targets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 for exocytosis and thus suppresses tumour metastasis」於2014年9月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 被國際學界視為基礎生命科學與臨床醫學研究的重大進展,也為人類腫瘤疾病的預防與治療開闢了新途徑。
王憶卿教授團隊25日上午對外說明此一令人興奮的重大發現;成大醫學院院長張俊彥致辭表示,過去癌症的治療只針對癌細胞本身,王憶卿教授團隊對Rab37的研究是一個重大的發現,Rab37蛋白表現與否與癌症癒後有關連,也許以後可以成為幫忙癌症診斷與治療的方式。
王憶卿教授表示,團隊在國家型基因體醫學計畫及國家科學衛生研究院經費支持下,歷時4年獲得的研究成果,成員包括博士生蔡宗翰、王堉璿、生化所教授鄭宏祺、環醫所教授廖寶琦、國衛院環組博士林嬪嬪、中研院生化所博士陳瑞華、台北榮總胸腔外科醫師許瀚水等人。
癌症的形成與轉移分子機制一直是學術與臨床研究的重要議題,細胞功能中如荷爾蒙與細胞激素分泌、養分提供或是細胞間訊息的傳遞,都需要藉由細胞的運輸系統來調控。
王憶卿教授指出,過去的研究所得知,細胞傳遞或運送物質,會將物質包覆在囊泡(vesicle)內傳遞,Rab37能將囊泡及所要傳送的物質,以胞外(exocytosis)運輸的方式引導到正確的位置,進而去發揮應有的功能。
團隊的研究發現,Rab37的表達量若不足,在囊泡內的物質TIMP1(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劑)就無法抵達正確位置,連帶的TIMP1也無法執行應該發揮的功能-抑制MMP9(基質金屬蛋白酶),MMP9會引起癌細胞爬行及入侵的訊號。
王憶卿教授團隊選擇肺癌為模式來探討Rab37扮演抑制癌移的角色,利用共軛焦免疫組織染色分析165名肺癌病人的檢體,Rab37表達量不足者,其TIMP1無法抵達正確的胞外位置去執行抑制癌入侵訊號;而且,Rab37表達低的病人多為癌症後期且伴隨淋巴轉移,這個結果也在西方肺癌病人中獲得證實。
王憶卿教授團隊進一步結合細胞、動物以及臨床檢體驗數據,經由奈米金免疫染色以及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分析,證明TIMP1位於Rab37的囊泡內,全內反射螢光顯微鏡則顯示出Rab37與TIMP1的動態囊泡運輸過程。
團隊成員也利用尾靜脈注射方式,將表達量正常與異常的Rab37肺癌細胞分別打入裸鼠中,實驗結果發現, Rab37正常的肺癌細胞組,對裸鼠的腫瘤轉移有著顯著的抑制作用,反之, Rab37異常會增加肺癌轉移。
王憶卿教授指出,肺癌為國人癌症死亡的首位,近年來每年約7500人死於肺癌,其分子致癌機制至今仍未完全釐清。台灣地區不論女性或男性肺癌都高居癌症死亡首位,台灣地區有許多肺癌病人是不吸菸者,推測台灣地區肺癌形成的原因與吸菸以外的環境致癌物質有關,另外,遺傳也扮演重要角色。
王憶卿教授說,所做的研究中分析的165名肺癌病人的癌組織樣本,47%的病人Rab37表達量是低的;值得注意的是,Rab37異常的病人與臨床參數如癌症進程惡化及淋巴轉移間有著明顯的相關性, 更重要的是,在存活統計上,Rab37 不足者會造成病人不良的存活率。
團隊的研究認為,Rab37表達量多寡可做為肺癌病人預後診斷及治療策略的參考依據,如果使用穩定Rab37蛋白藥物,也許能夠有效治療肺癌,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10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