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世界看見廣大天地 台文系吳玫瑛教授致力研究台灣兒童文學
文/劉姿佑 圖/劉姿佑、吳玫瑛教授提供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吳玫瑛致力研究台灣兒童文學 20 年,獲得國科會 111 年度傑出研究獎,是成大第一位在人文領域得到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的老師。兒童文學在台灣,甚至在台灣文學研究領域都屬少數研究,此番獲獎不僅令人耳目一新,也引發各界對「兒童文學」的好奇。
根據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研究發展處 37 個學門架構分類,「兒童文學」是「文學一」學門架構下 200 多個子學門當中的其中之一。台文系吳玫瑛教授現為成大華語中心主任,其研究重點為台灣兒童文學與童年文化,致力讓台灣兒童文學被世界看見。近期研究焦點轉向「世界文學」論述,預計以台灣繪本探討有關跨國文化生產以及文化馴化、文化混雜等更為複雜的議題。吳玫瑛教授認為,兒童文學不只是研究「兒童讀物」或探討「童年」的美好想像;相較於歐美兒童文學研究起源於 20 世紀早期,台灣兒童文學發展在國際是「人文研究的新天地」。以戰後台灣兒童文學萌芽與國際脈動緊密鏈結的發展歷程而言,兒童文學在台灣更是可以看見廣大天地的奇妙契機。
成大台文系教授吳玫瑛致力研究台灣兒童文學 20 年,認為台灣兒童文學發展在國際是「人文研究的新天地」
2017 年吳玫瑛教授出版學術專書《主體、性別、地方論述與(後)現代童年想像:戰後台灣少年小說專論》,詳細考察分析台灣 1960 年代以來,不同世代作家少年小說作品中的「兒童」形象建構歷程與「童年純真」觀點的歷史轉折與童年地景變化樣貌。即便已有 20 年的研究累積,吳玫瑛教授仍認為「台灣兒童文學」是「很新鮮,很現代也很當代的概念」。從文本角度來看台灣兒童文學創作,其故事的精彩度與趣味性不亞於當代歐美文學。例如被視為台灣本土創作的第一本青少年小說《阿輝的心》,作者林鍾隆以細膩的筆法描述少年阿輝被迫寄人籬下的曲折成長過程,在吳玫瑛教授心中就是台灣版哈利波特。
此外,吳玫瑛教授也關注戰後初期台灣兒童文學的建置與發展,其研究指出,戰後台灣兒童文學之路可從 1964 年台灣省教育廳(現教育部)設立兒童讀物編輯小組開始談起,並以理論批判為研究路徑,加之以時空背景考察與歷史「檔案研究」,分析戰後台灣兒童文學發展與美國文化的跨國流動關聯;隨著台灣故事翻譯行銷到美國、東南亞等地,吳玫瑛教授的研究也考掘台灣兒童文學與亞洲相互的生成關係。
從兒童文學、台灣戰後兒童文學到目前的世界文學,吳玫瑛教授的研究始終保持與國際互動、與世界對話。她說,「兒童文學像一把傘」,包含各式各樣的研究視角,國際間從事兒童文學研究的學者擅於傾聽也樂於分享,彼此之間的互動充滿知識交流的正向幸福感,十分令人感動。
成大台文系教授吳玫瑛(右)獲頒國科會 111 年度傑出研究獎。圖左為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圖/吳玫瑛教授提供)
回想自己從最初的兒童文學研究新人,到成為「台灣兒童文學」對外傳播的推手,吳玫瑛教授認為 2005 年一封來自國際知名研究學者的電子郵件是重要關鍵,也是吳玫瑛教授研究持續至今都保持與國際積極對話的互動開端。
吳玫瑛教授 2001 年前往美國愛達荷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開啟「兒童文學」研究,2005 年首度以博士生身分參加美國兒童文學學會(Children’s Literature Association, ChLA)所舉辦的國際研討會,她感性提到,「我清楚記得,投出論文摘要,接到國際知名兒童文學學者諾德曼(Perry Nodelman)教授回覆的電郵,心中那份悸動,久久不已。隨後一直積極參與該學會的國際研討會,結識來自日本和澳洲的兒文學者,並於2008年獲得提名、當選該學會國際委員會委員, 而於 2011 年籌畫「台灣主題國家論壇」(Taiwan focus country panel)。」
有了國際前輩學者的鼓勵與肯定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夥伴,吳玫瑛教授滿懷感激的說,「我何其有幸,可以在兒童文學研究領域的小小世界,看見廣大的天地,在學術生涯中與國內外頂尖學者相遇、共事,並在前輩學者的鼓勵與提攜下,持守對文學的研究熱情。」訪談最後,吳玫瑛教授還興奮地提到,明(2024)年就是台灣省教育廳兒童讀物編輯小組成立的 60 週年,應該把握機會好好訪談當年台灣兒童文學發展的幾位關鍵人物。從其散發追尋知識光輝的身影當中,也可見吳教授滿滿的學術研究熱忱與能量。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