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防疫前線紀事9】正向防疫檢疫站,打烊關站:我檢疫我驕傲,我成大我護理

作者/陳信宏(成大醫院 副護理長)
 
2020年一月新冠疫情爆發,時隔四個多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國6月7日大解封,正式進入防疫新生活的階段。中場休息時分,堅守前線的成醫防疫戰士回首來時,點滴在心。
 
成大新冠肺炎檢疫站是全台南第一線最多疑似COVID-19來篩檢病人的場域,檢疫站從1月30日搭起帳篷開始,2月12日轉移到組合屋檢疫站繼續運作。從年前啟用到5月22日打烊,臨床檢疫站營運114天,總共服務3320病人次,守住了醫院的防線,也防衛台南灣民眾的安全。
 
2020.05.22成大醫院檢疫站正式宣布打烊關站
2020.05.22成大醫院檢疫站正式宣布打烊關站
 
自從2月開始疫情升溫,接獲院方指令,知道自己要被外派出來支援。在疫情尚未明朗化之前,其實心中的不安和焦慮感是很高的,面對未知的新興傳染病,COVID-19傳播途徑的不確定性和怎麼要防護自己都是一大考驗。除了擔心自己看不懂COVID-19在病人身上所引起的症狀,以及如何照顧COVID-19病人等問題之外,同時面臨自己也有可能被感染的風險。種種考量下,深怕自己成為倒下的那個。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簡單的跟家人在LINE群組說,我暫時不回家了,大家也要各自保重,我就開始投入防疫的戰線。
 
正式支援前,為了消除內心的緊張和焦慮,做了很多功課,除了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線上學習課程要看,醫院感管中心的COVID-19影音檔要複習,穿脫防護衣的實體課程也要演練,做完這些事,才稍微降低心中的一點不安。所以,提前給人員的職前訓練和主動學習變得非常重要,也要即時更新。
 
檢疫站剛成立時,一切從無到有。遵循災難處理的大原則,怎麼讓疑似感染病人不進去醫院主體結構,到怎麼讓病人經過初篩再分流到檢疫站等過程,都要審慎考慮。成大檢疫站從原本的大帳篷轉為室內:短短10天內,靠著醫院全體分工合作、讓一個急診停車場的空間站上一座組合屋,從電力配置、水力供給、通風環境考量、無線網路資訊和空間規劃,將檢疫站打造起來。
 
此時,我們也有了新的職稱,叫做檢疫人員,各有其角色與定位,包括檢疫醫師、諮詢醫師、檢疫護理師、感控醫師、感管師、胸腔科醫師,放射科醫師,檢驗科、醫檢師,藥師、勤務、工友和採檢專師等。檢疫站由檢疫站指揮官林志豪醫師、檢疫站站長陳柏齡醫師和直屬護理督導高尤娜督導長坐鎮,也有全院曾經共事過的醫護同仁們大家輪流幫忙。當然,還有來自醫院的指揮中心、智慧決策系統和感管中心的強力相助!
 
工作模式也是前所未有,醫院召開說明會時,因應疫情調度本來說每個月排班模式和預排休假即刻改成每周排班,也提出滾動式修正的概念,根據疫情的變化,政策每天也有些微調和變動。這樣壓力其實滿高的,因為你會不知道你何時可以休息,變得只能上班,也無法藉由外出或是旅遊紓壓。為了因應這個滾動式修正,我開始每天下班收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直播,除了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部長的政策說明,另外也聽所有媒體的問題和指揮中心的回應,來連結所有醫院相關的因應措施。我覺得這點很好,因為要有第一手正確資訊,第一線人員在執行任務上才會有正確的決策與判斷。
 
檢疫站工作內容看似單純其實複雜度高。在邊境政策未封鎖之前,TOCC非常複雜,首先要先判定病人是從哪一個國家回來,再判定該國家為哪一級旅遊警示,其次是病人出現疑似症狀天數,另外,還要判定病人在該國是否有做好自我無防護等。接著,再來分類需不需要做鼻咽採檢,要不要進行傳染病通報作業,是否要收治住院等,這些,都考驗著所有人評估能力。還好,成醫有智慧決策系統輔助,讓流程順暢許多。
 
3月16日,有一個病人說自己有出現嗅味覺異常症狀時,我當下聽到覺得有點特別,心中打了問號加驚嘆號,會這樣嗎?但那天來檢疫站病人量太多,沒有特別去在意。隔天一覺醒來,發現該名個案鼻咽拭子結果為陽性,高尤娜督導忙著關心所有有接觸到他的檢疫人員們,看是否有疑似症狀。雖然,每天下班都有清潔人員使用次氯酸水消毒,工作時也都有照SOP穿著戴N95、外科口罩、護目鏡、鞋套、兩層髮帽和手套,外加工作服和防水隔離衣等防護裝備,但是,每次穿戴這樣重重防護裝備下身上都是汗水,潮濕會不會造成防護設備的防護力等級下降,會不會應此增加與確診者直接面對面後的感染風險,都令人壓力倍增。
 
面對這樣龐大的壓力,我在自己心理衛生建設上下了很大功夫。首先,我覺察自己對這個事件的期望,承認自己很擔心,接納這件事情是具有壓力且不會改變的,不要讓自己的心情一直和疫情綁在一起。我找到一些常規的事情轉移注意力,如吃飯、睡覺和閱讀等,對自己和他人保持同理心、持續關心自已的情緒狀態和每天處理可以處理的日常生活,並且持續進行,也就撐下去了。
 
COVID-19是一個人傳人且病毒不分國界的疾病,大家都會擔心自己和感染者同處相同空間太久,增加感染風險。我們重新思考如何讓病人跟病人之間不交叉感染,病人和人員之間不要交叉感染。院方緊急加入紫消燈,我們就設計病人離去前的紫消燈作業流程;每天病人量會衝到40-50人,之前是讓病人在檢疫站裡面等待,後來我們增加人流管制,只要檢疫站內部實際病人數大於幾人,該空間未消毒,就請前來檢疫站的病人先在通風良好的地方等待。我們請病人進檢疫站前執行乾洗手、戴上口罩、除非小孩或輪椅者才開放一人陪病人,幫病人領取藥物。我們也減少紙本作業、協助病人辦理離院手續,最後才執行鼻咽採檢,病人離開後不再返回檢疫站,離站前請病人再次執行乾洗手。離站後執行病室和X光機的消毒、並注意門把消毒。採檢前使用平板進行衛教,指導民眾如何進行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等相關措施。
 
同時,工作人員在檢疫站支援也需要嚴格的自主管理,除了穿防護衣、戴N95和外科口罩上班,平常上班要量體溫、上班前盡量不要喝水,穿防護衣前記得先去上廁所(避免工作時常常要跑廁所),出門前先洗澡,穿著會降溫的涼感衣物;下班第一件事情則是洗澡除汙,然後規律的生活吃飯、戴口罩和運動等。
 
我檢疫我驕傲,我成大我護理,我是國家防疫護理隊的一員,我是檢疫站正向防疫護理師
我檢疫我驕傲,我成大我護理,我是國家防疫護理隊的一員,我是檢疫站正向防疫護理師
 
急診教科書上的新興傳染病的災難,在現實工作中完整呈現。檢疫站的病人和醫護人員,也就這樣這樣從天氣冷、到天氣熱、到陰雨綿綿、到十一大景點和敦睦艦隊事件,這一路走來都很辛苦。如何讓病人接受適當護理需要謹慎思考:例如,當病人覺得渴的時候,無法提供直接提供飲水,因為喝水得脫下口罩;當病人想上廁所,無法第一時間去,因為怕病人跑來跑去會交叉感染;當病人覺得不舒服想躺臥床上也無法提供,檢疫站空間很小;其他非檢疫相關的治療,得儘快後送急診或嚴重者直接住院。以前在病房或急診可以提供的護理或治療,在檢疫站都必須再三考慮。好在,從初篩、檢疫站,急診,肺炎病房、感染科病房,各自都有明確定位,我們也常常主動溝通並且讓病人及早離站。
 
高尤娜督導的領導風格與帶領,也讓檢疫站的護理師充滿活力與正向。每天遇到問題就解決,同仁提出需求跟疑問就傾聽並且及時修正,並且主動說明決策過程和資訊透明化,主動關心同仁身體狀況,關注同仁上班總時數、給予適當休假。每個同仁也會主動說明自己遇到的問題和處理方式,並且交班組成共識。護理部張瑩如主任和高尤娜督導總會說,:「謝謝你們正向防疫,我想這是非常重要的。」
 
終於盼到了疫情趨緩的時刻,五月二十二日正式宣布檢疫站打烊關站。滿心歡喜「失業了」,捨不得和現在的夥伴分開的我們,又回到原本的病房及工作崗位。只要全民一起防疫新生活,檢疫人員就可以跟一般人一樣,和家人朋友一起團聚約吃飯,不再擔心。但我也準備好隨時應戰,因為我們會配合滾動式修正,也建立了良好的心理衛生跟因應機制。這次疫情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經驗,也是我人生中最特別的三個月和成長最多的時刻,我檢疫我驕傲,我成大我護理,我是國家防疫護理隊的一員,我是檢疫站正向防疫護理師。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