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成大醫院防疫前線紀事7】導入智慧醫療:一場防疫與科技的協奏曲

劉秉彥 教授 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主治醫師,臨床醫學研究所主任

原本是充滿歡樂聚會的小年夜,今年卻面臨怪異無比的新冠肺炎的侵襲。它帶給我們臺灣,帶給我們成大,以及帶給各個階層的醫療體系,是一陣一陣的迷霧,一波一波的威脅,一個一個的求診病友,以及一版又一版的因爲疫情改變,疾病管制局頒佈的一個月內將近22版的更新臨床指引。想起17年前,我還是個初出茅廬的心臟科主治醫師,當時對莫名其妙的SARS只能說是避之唯恐不及,而面對現在的新冠病毒,它的傳染力更加強大、路徑更加不可預測,設身處地的想,我們的年輕同仁們有辦法面對這波疫情的衝擊嗎?我默默的想。 然而,就在年後的一個周末裡,家人正準備出外晚餐,沈孟儒院長給了我一通電話,他希望借用我們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過去一年來在病歷自動化的智慧醫療厲兵抹馬的經驗,能夠替需要在檢疫站裡辛苦的同仁們做一些醫療與人工智慧系統協助。在我小小的腦袋裡,原本先是出現,「為什麼防疫工作會是我?」但很快的,我的思考便轉變成想像一些場景:「檢疫站最大問題在哪裡?」「我們智慧醫療團隊怎麼才能幫到忙?」一連串的問號、問號。

成大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結合醫療與人工智慧力助防疫
成大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結合醫療與人工智慧力助防疫

成大醫院沈孟儒院長在疫情一開始,便常常跟團隊說,「專業」與「科學」是解決新興傳染病的不二法門,因為太多的耳語、傳言、秘方、傳說,都不能讓疫情退散。因此,了解臨時帳篷的檢疫站要擠8位同仁的擁擠,與想像了隔離衣跟N95口罩下問診的困難後,平版電腦與「病人的病歷自己填」這些概念油然而生。當晚,我找了臨醫中心的智慧醫療工程師吳芸喬,我們之前做過精準醫療跟心血管病史的平版問卷,順著過去的經驗,我們先電子化感染控制中心吳宛靜感染管制護理師與陳柏齡醫師、李南瑤醫師設計的超複雜的紙本問卷,讓病患有機會在平版電腦系統由自己填入旅遊史、工作史、接觸史跟群聚史(TOCC),不用讓護理醫師們重覆詢問一堆問題。重要的是,這些決策「樹」一日數變(目前為止改了22版),醫師根本記不住,然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在原本紙張與原子筆之間流竄,無法想像。 既然要做,我們就做最有幫忙的。

左起AI工程師吳孟珍、檢疫站站長陳柏齡、臨醫中心主任劉秉彥、AI工程師吳芸喬
左起AI工程師吳孟珍、檢疫站站長陳柏齡、臨醫中心主任劉秉彥、AI工程師吳芸喬

在醫務秘書楊宜青醫師的鼓勵下,我們即刻行動。當晚大夥一起集思廣益,一直奮戰到凌晨4:00終於完成第一版版本,接著早上7:30在成大醫院疫情會議初步報告,看到大家驚訝的眼神跟無限期待的表情,果真當天一版、二版、三版的修正是跑不掉的。4天之後,我們把它掛上檢疫站的平版電腦與醫院裡EMR線上使用,期待可以讓原本在帳篷裡要待2個多小時的檢疫時間能縮短到半小時內,實現團隊的目標。就像蘇慧貞校長所說的,這30分鐘的付出,不僅是南臺灣護一生,或許也兼顧著全世界的疫情在裡邊有著新的想像。 我們從人性出發,因為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感念全院團隊成員的無私奉獻,後勤的我們希望也能幫在檢疫站第一線的同仁們一點忙,減少醫護壓力,降低交互感染,加速檢疫效能。成大醫院,我們一起加油。(照片/新聞中心資料照、成大醫院提供)

 

♦系列報導♦

【成大醫院防疫前線紀事6】要隔離的是「病毒」,不是「人」

【成大醫院防疫前線紀事5】醫護只是凡人,不是英雄,需要大家團結配合

【成大醫院防疫前線紀事4】 急診:醫院第一線的守門人

【成大醫院防疫前線紀事3】新冠肺炎檢疫站:防疫最前線

【成大醫院防疫前線紀事2】12A病房最前線:最暖心的戰場

【成大醫院防疫前線紀事1】感染管制中心:24小時運轉的防疫核心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0-04-08
瀏覽數:
:::

即時新聞

即時影音新聞